朱勃騰

朱勃騰

朱勃騰,男,漢族,出生於1943年4月,浙江青田海口,畢業於溫州師範學院中文系。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朱勃騰

朱勃騰,男,1943年4月生。浙江青田海口人,現定居北京懷柔。1962年畢業於溫州師範學院中文系。北京博覽奇石旅遊開發公司中華夢石城董事長兼總經理,上海奇石旅遊開發公司中董事長,江南奇石博物館館長,系中國收藏家協會理事;當代名人藝術開發委員會常委,中華石文化專業委員會事主任,浙江省旅遊管理研究會會員;上海高級專家協會會員。是世界著名的奇石收藏家、鑑賞家。有三十餘年從事奇石的收藏和研究,收藏奇石走遍祖國山山水水,行程經計算可繞地球二圈半。收藏奇石五萬六千餘方,辦成四個旅遊奇石園,收藏奇石及辦奇石園數量創世界之最,編入世界吉尼斯紀錄。1985年創辦了全國首家旅遊奇石園“瑤琳天工園”,國家旅遊局局長劉毅題寫館名;1991年成立了上海奇石旅遊開發公司,建立了“上海天園”,編入《93上海經濟年鑑》,國家旅遊局副局長何若泉題寫園名。1994年成立了北京博覽奇石旅遊開發公司,在慕田峪長城旅遊區投資2300餘萬元建成亞洲規模最大、形式新穎、融怪石園、溶洞紀境、奇石大觀樓於一體的奇石主題公園——中華夢石城,陳慕華給題城名。城內的真石假洞和一塊32噸重的紋理“石”字二景觀創世界吉尼斯之最。1997年3月經浙江省文物局批准建立了全國第一家奇石博物館。“江南奇石博物館”(在杭州瑤琳),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副主任史樹青題寫館名。2000年又投入二千萬資金對“北京密雲神仙洞風景旅遊區”的開發和“北京奇石溶洞博物館”的建設。在1993年第一屆東亞運動會捐贈的“奇石會徽”引起東亞人民及世界各國友人的注目,現為國家貴重文物珍藏。有《談相石》、《石文化和社會關係》等論文入選《中國奇石盆景根藝花卉大觀》、《黃河石友》等書。是中國第一位開發奇石為旅遊資源的創造人;當代為弘揚光大石文化事業的領先人先驅者993年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百位群星”金質獎章;1997年榮獲“中國石文化優秀學術成果貢獻獎”;1998年榮獲“中國百位賞石名家”稱號;1999年有三家奇石園評為“全國石文化事業先進單位”。《人民日報》、《市場報》、《經濟日報》、《中國旅遊報》、《浙江日報》、《新民晚報》、《江南遊極》等海內外一百餘家新聞媒體專題介紹過事跡,被譽為“江南石王”、“中國石仙”、“中華奇石收藏大王”。業績被編入“世界名人錄”、“世界吉尼斯大全”、“中國名人收藏辭典”、“東方之子”等百餘部史冊之中,創辦的五處奇石景點成為今人和後人的一份寶貴的社會財富。

石仙朱勃騰

朱勃騰是一位令國內外賞石界嘖嘖稱奇的人物,這並非是因為他擔任中國觀賞石協會副會長而出名。而是緣於他對當代石文化事業的貢獻——他以遠見的卓識和不懈的努力創造了四項世界基尼斯紀錄而享譽社會各界。他是把奇石作為旅遊資源開發的創始人,並以收藏5萬餘方奇石在賞石界獨占鰲頭;他先後分別在杭州、上海和北京創辦了四家奇石館園,被同行奉為“朱勃騰模式”而獨領風騷;他收藏有世界上最大的“石”字紋理石至今無出其右;他以真石假洞的形式還原再現神奇的喀斯特地貌開創了先河。他熱愛自然﹑崇尚自然,也常常與遊人一同陶醉於他親手構築的奇石仙境之中……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還處於解放思想的階段,旅遊業市場化運作還剛剛起步,傳統文化催生出的感悟使他與大自然的精靈——奇石靈犀相通。那時人們已逐漸端顯返樸歸真、回歸自然的休閒願望,他毅然決定離開青田縣海口鎮南江故里的山山水水,離開那給予生養和深深眷戀的故土家園,闖到並不熟悉的杭州瑤琳仙境旅遊區,傾其所有、以敢為“第一個吃螃蟹者”的精神辦起了國內首家奇石園——浙江瑤琳天工園(被當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列為旅遊項目)。於是他收藏多年,造型離奇、姿態萬千、象形狀物、妙趣天成的各種奇石也就有了與眾人分享的市場化舞台。當年國家旅遊局局長劉毅欣然題寫園名以示扶持。等到景點開放遊人如織﹑絡繹不絕,遊客年參觀流量據統計超過50萬人次之多位居同行業前列,慕名而來的中央記者團考察後觸景生情題下對聯曰:“江南異石嘆為觀止,天下奇秀薈萃一園”,新聞界先後以“華東第一園”、“中國一絕”、“江南石王朱勃騰”為題行文報端,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欄目也作了相應播出,一時間享譽大江南北名聞海外;及至1990年朱勃騰以國內為數不多的十二位石文化工作者之一應邀參加全國第一屆奇石研討會,發表題為《談相石》的論文;1993年獲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群星”金質獎章,榮幸的成為當年評選產生的全國百位優秀企業家之一,被“下海”經商者艷羨為名利雙收。隨之而來也就有了“以奇石作為旅遊資源開發的創始人”,“當代發展石文化事業的先驅”等譽名。
當朱勃騰欣慰的看到傳統石文化事業的種子在新興旅遊市場的土壤里生根發芽後,他萌生了新的構想——用石文化搶灘大城市。1991年上海徐匯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受理註冊了一家名為“上海奇石旅遊開發公司”的內資企業,當年就上馬投建了一座嶄新的奇石館——上海天園,時任國家旅遊局副局長何若泉提寫了園名,景點開放後遊客時時爆滿,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被編入《1993上海市經濟年鑑》。
發展是硬道理,這曾是一個時代的最強音。朱勃騰所走的石文化市場化、企業化、產業化發展之路同樣隨著改革開放的歷史洪流滾滾向前。1993年當他以全國百位優秀企業家的身份手捧“中華人民共和國群星”金質獎章,站立在人民大會堂的頒獎台上時,就把目光鎖定在首都北京。經過多處目標市場的考察與比較,不同方案的論證與最佳化,1995年北京慕田峪長城腳下赫然出現一處投資2300萬元,堪稱亞洲規模最大融怪石園、慕田水琳洞、奇石大觀樓於一體,形式新穎的奇石主題公園——中華夢石城(陳慕華題寫城名)。1998年4月城內的〈慕田水琳洞〉和一塊重56噸的“石”字紋理石〈天下第一石〉分別以首創性和最大載入1998年版《大世界基尼斯紀錄大全》(同時載入的還有朱勃騰收藏奇石最多,創辦的奇石場館最多兩項內容)。傳統的石文化與古長城記憶中的硝煙相映相諧。
如今,浙江瑤琳天工園早已於1997年3月,經浙江省文物局49號檔案批准,改制為桐廬縣國內首家奇石博物館——江南奇石博物館,文物鑑定方面權威專家史樹青題寫了館名;上海的企業也已跨越式的發展成為一家集園林設計施工、環境景觀工程於一體的大型集團公司活躍在神州各地的城市化進程之中;北京的企業近年來為城郊的環境保護、景點開發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了許多有意義的探索,並繼續努力著。在不久的將來北京密雲縣境內的“白道峪景觀文化型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區”連同“京密北方大溶洞”和新建一萬二千多平方米的田園式奇石博物館就可迎接遊客對外開放了。屆時,必將為市場的繁榮和發展,區域經濟的多元化運作,國內外文化界的交流,國民素質的提高……發揮拉動性的作用。
學無止境,是文化人的美德;勇往直前,是開拓者的豪情。“人的一生忽忽百年不應僅僅為個人的榮辱和家庭的盈餘而活著;人生的價值與對社會貢獻的大小成正比;人要在天天追求中解決矛盾,同時要為民族為社會多留下一些財富;人的名譽和地位僅僅只會增加一個人肩負的責任;人的一生只要愛國愛民誰都可以成為神靈……”年近古稀的朱勃騰還依然興致勃勃用他鍾愛的石頭搭磊著堅實的“人”生,引領著後來者向善、向上的步伐。
社會總是偏愛無私的奉獻者。當朱勃騰把畢生的精力和心血用於收藏奇石和創辦奇石館園奉獻給社會時,同時也成就了一個海內外著名奇石收藏家﹑鑑賞家的情懷。他的業績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首肯並獲得多項國家級殊榮,受到中央領導層的重視。1999年“全國石文化事業先進單位”的評比,2004年“全國石材行業十大風雲企業”的角逐,2005年“全球百佳中華儒商企業”的會聚,2006年“全球百家中華儒商人物”的誕生都能看到朱勃騰先生及其所屬企業的名錄。時至今日已有海內外多家權威媒體做過上百場相關專題報導,被譽為“江南石王”、“中國石仙”、“當代石痴”、“中華奇石收藏大王” ……。他所創造的業績每每被編入《世界名人錄》、《世界基尼斯大全》、《中國名人收藏辭典》、《東方之子》、《中華創業功臣大典》等多部史料型巨著之中。
望其項背是仰慕者的感嘆,閒適品味是旅遊者的享受。在這奇石構築的王國里,我們看到了啟功書寫的千秋筆墨《石魂》,我們聽到了周汝昌的萬世華章《夢石城記》。我們有感於史樹青《石不能言最可人》的寧靜,遐想於孫曉翔《石觀萬年意常新》的通靈。跟隨趙光華的《靈谷遊記》緩步前行……我們終於明白了“石文化是對長城文化最好的詮釋,同樣是中華民族精神源泉之一,需要不斷的保護、傳承、挖掘和創新。”(羅哲文如是說)。這不正是歷史與現實、人與自然的和諧嗎?!
於是,當我們無數次的神交邂逅這位得失隨緣心無增減的玩石老人,這位堅持不懈為奇石安家的創業者時,眼前幻化成一座山,一塊塊青田石——朱勃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