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90年-1994年就讀於解放軍外國語學院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
1994年-1997年就讀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
1999年-2002年就讀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
2002年-2005年在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
2007年由解放軍外國語學院中文系教師,調入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及古典文獻教研室。
2008年到2010年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從事第二期博士後研究工作。
主講課程
古代漢語
古代白話文獻選讀
漢語語法史
中古漢語辭彙研究
辭彙學
研究方向
漢語歷史語法
漢語辭彙語法史
佛教漢語
教授課程
古代漢語
中國古代典籍研讀
漢語語法史專題
漢語辭彙學
主要貢獻
項目課題
2006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基於梵漢對勘的《正法華經》語言研究”項目主持人,項目批准號06CYY015
國家教育部文科基地重大項目“基於梵漢對勘的佛教漢語辭彙研究”(北京大學朱慶之、段晴教授主持),項目主要參與人
(1)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基於梵漢對勘的《正法華經》語言研究”(2006-2012)。
(2)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項目“中古漢譯佛典語法研究”(2011-)。
(3)第一批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先秦至魏晉時期漢語某些句法形式的演變與發展”(2008-2011)。
(4)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佛典語言的中國化”(2013-)。
(5)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律部佛典語法研究”(2014-2018)。
個人作品
1.《談張愛玲小說的修改》,《修辭學習》1997年第1期,第一作者。
2.《方以智〈通雅〉中的因聲求義》,《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年第1期,獨立。
3.《漢語辭彙史研究的新視界》,《山東社會科學》2000年增刊,獨立。
4.《比喻詞的歷時更替》,《修辭學習》2000年第5、6期合刊,獨立。
5.《相關義群的認知研究》,《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年第5期,獨立。
6.《副詞“其實”的形成》,《語言研究》2002年第1期,獨立。
7.《中古譯經中的“持”字處置式》,《漢語史學報》第二輯,2002年5月,獨立。
8.《再談助動詞“可以”的形成和發展》,《漢語史研究集刊》第六輯,2003年11月,獨立。
9.《方以智〈通雅〉謰語考》,《辭書研究》2003年第4期,獨立。
10.《漢語單音情態動詞語義發展的機制》,《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年第6期,獨立。
11.《中古譯經處置式補例》,《中國語文》2004年第4期,獨立。
12.《梵漢本〈法華經〉語詞札記》,《古漢語研究》2005年第2期,第一作者。本文被《人大複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05年第12期全文轉載。
13.《情態動詞“必須”的形成和發展》,《語言科學》2005年第3期,獨立。
14.《湖北公安方言的幾個語法現象》,《方言》2005年第3期,獨立。
15.《情態與漢語情態動詞》,《山東外語教學》2005年第2期,獨立。
16.《口語中一個新的程度副詞“巨”》,《語文建設通訊》(香港)2005年第1期,獨立。
17.《賢愚經的原典語言》,梅維恆著,朱冠明譯,《漢語史研究集刊》2005年第8輯。
18.《略談〈摩訶僧祇律〉的語料價值》,《正觀》(台灣)2006年第38期,獨立。
19.《情態動詞“該”的來源 附論“可能”》,《漢語史學報》第六輯,2006年,獨立。
20.《佛典與漢語語法研究》,《漢語史研究集刊》第九輯,2006年,第二作者。
21.《從中古佛典看“自己”的形成》,《中國語文》2007年第5期,獨立。
22.《關於“VP不”式疑問句中“不”的虛化》,《漢語學報》2007年第4期,獨立。本文被《人大複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08年第2期全文轉載。
主要專著
《〈摩訶僧祇律〉情態動詞研究》,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年5月。
《先秦至中古漢語語法演變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9月。
代表性論文
《“之”的衰落及其對句法的影響》,《語言科學》2015年第3期。
《漢語語法史研究中的幾個例句辨析》,《中國語文》2013年第6期。
《漢譯佛典語法研究述要》,《漢譯佛典語法研究論集》(蔣紹愚、胡敕瑞主編),商務印書館2013年。
《中古佛典與漢語受事主語句的發展——兼談佛經翻譯影響漢語語法的模式》,《中國語文》2011年第2期。
《移植:佛經翻譯影響漢語辭彙的一種方式》,《語言學論叢》第37輯,2008年。
《從中古佛典看“自己”的形成》,《中國語文》2007年第5期。
《〈摩訶僧祇律〉情態動詞研究》,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年5月。
《先秦至中古漢語語法演變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6月。
獲獎記錄
2012年“呂叔湘語言學獎”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