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安邦智略

朱元璋的安邦智略

《朱元璋的安邦智略》是華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東雄。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朱元璋的安邦智略朱元璋的安邦智略

一個貧苦出身的放牛娃,距離金碧輝煌的帝王寶座有多遠?恐怕十萬八千里都不足以形容。但是,朱元璋告訴我們,這並不是遙不可及的。成大器者,寧有種乎?那么,什麼是成人器的資本智謀膽略加上機會。從一無所有到招攬英豪、擴張勢力,最後指揮千軍萬馬,將萬里江山收入囊中這個過程中,無不顯露出朱元璋為人做事的獨到之處。

圖書目錄

第一策 俠肝義膽

童年的苦難就像一桶金,是一個人成長曆程中的無價之寶。親人去世,世道不平,從和尚到士兵,從士兵到戰將,從戰將到元師的心腹,朱元璋工於心計,有勇有謀。朱元璋身上大義、大智、大勇的品質,顯示出他將來能成大業的非凡氣概。

一、小兒敢舉殺牛刀

二、怒斥神靈泄不平

三、逆境中求生存

四、巧遇機緣投義

五、戰場表現受肯定

六、俠肝義膽樹權威

第二策 雄心勃發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群雄爭霸的年月,什麼是成大器的資本?智謀、膽略加上機會,才能促成大事。招攬英豪,擴張勢力.抓住軍權,無不顯示出朱元璋能成霸業的獨特天資。問天下誰是英雄誰是賊寇?世人自有評說……

一、擴大勢力的竅門

二、能屈能伸大丈夫

三、甘願做“老三”

四、雄才大略踞江南

五、主動出擊謀發展

六、器大有遠圖

七、得時得威智取陳友諒

八、攻心奪志俘士誠

九、虛虛實實藏真意

第三策選賢舉能

問天下何為財富?在開明帝王眼裡,人才就是財富。成霸業,治天下,即使有智謀的入也需要他人的輔佐。入深山,進村野,求賢若渴。張榜天下,招攬人才.敢用儒士為官,卻又上演了一幕幕令人歡喜令人憂的人間悲喜劇……

一、親往草堂請徐達

二、奇招得奇才

三、招賢納士

四、深山洪門訪先生

五、文治武功並重

六、宜用猶怕起禍端

七、不拘一格降人才

八、舊臣可用又需防

第四策 整軍安民

軍隊進城,搶掠成風,就連民女也不放過,這樣的軍隊怎么能得人心?老百姓耕無土地,食不果腹,徭役、稅賦沉重,民怨沸騰,何以擁護義軍?朱元

部分書摘

朱元璋來到皇覺寺後不久,皇覺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斷糧了。皇覺寺的吃用花銷主要來自地租和香客們的捐贈。因旱災、蝗災連著瘟疫來襲,那些租種田地的農民連活命糧也沒有,哪裡還交得起租子?師父師叔們成天輪班到佃戶家要租子,斥責、恫嚇那些佃戶說,再不交就送到衙門坐班房、打板子,可這都不管用。捐贈這條路也基本斷絕了,皇覺寺的和尚們不得不面臨這樣的窘境——廟裡的存糧一天天在減少。為了求得生存,皇覺寺的長老不得不忍痛宣布,凡是有家的和尚都回家,會做佛事的則努力開闢第二職業,無家可歸、沒有技能的,就只有背起包袱,雲遊四方,以要飯為生了。朱元璋不會念經,不會做佛事,也只好裝著個和尚的樣子,一頂破帽,一個木魚,一個瓦缽,背上小包袱,拜別了師父和住持,硬著頭皮離開了家鄉。朱元璋是個聰明人,他出發前先向人打聽哪兒的災情較輕,然後就到那兒去。朱元璋化緣也是講究方法和策略的。他專門找大戶人家要錢要飯。因為大戶人家知道自己壞事做得太多,怕死後入了地獄上刀山、下油鍋,所以就得發點“善心”,修修來世,求菩薩保佑多發財,生生世世享福,不只這輩子做地主,下輩子也做地主。要得到菩薩的保佑就得對和尚客氣一些,把從佃戶身上榨取來的血汗錢,留出一點點做布施,算是對菩薩的賄賂。這樣,他們只要聽見木魚響,就知道是做“好事”修來生的機會到了。一勺米,幾文錢,他們絕不吝惜。要是大戶人家沒人出來,只要有耐性,把木魚敲得更響,佛號喊得更高聲一些,遲早會有人出來打發他。找大戶人家也會經過人煙稀少的地方,或者餓上幾天,或者挖點野菜充飢,這也是常事。朱元璋白天走鄉串村,晚上就找個破廟棲身,受盡了風霜之苦,幾年的流浪生活,朱元璋受盡了冷落和嘲笑,飽嘗了人間的辛酸苦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