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朱偰,
男,字伯商,1907年4月15日出生,浙江海鹽人,著名財經專家、國學大師、文物保護專家,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
北京大學政治學本科畢業,德國柏林大學經濟學博士,國立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兼國立編譯館編審,民國政府財政部秘書,財政部關務署副署長、署長,解放後歷任南京大學經濟系教授、系主任,江蘇省文化局副局長,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省圖書館委員會副主任,省政協第一、二、三屆委員,南京歷史學會理事。
朱偰出身於浙江海鹽一個世代書香的家庭,著名歷史學家朱希祖長子。朱偰自幼受庭訓,精研文史,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1919年入北京第四中學學德文,1923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5年入本科讀政治,以史學為輔科,1929年畢業赴德國入柏林大學攻經濟,兼修歷史、哲學。
1932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後回國,任國立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兼國立編譯館編審,年方25歲,講授財政學、世界經濟、經濟名著選讀等課。次年任系主任,增聘武育乾、厲德寅、余精一、雍家源、劉南溟任教。對當時我國廢銀元實行紙幣制、反洋貨傾銷、關稅自主問題等做專題講座,在各大報刊發表論文,從此名聲鵲起,並使中大經濟系大負時譽。
八·一三日寇進攻上海後,應財政當局之請草擬戰時財政計畫,提出以租稅支持公債,公債保證通貨,防止通貨膨脹,以籌措戰費。
1938年
12月4日在重慶的中國經濟學年會上發表演說,力主維持法幣,穩定匯價,以安定金融,加強抗戰力量。財政部長孔祥熙會後即派員邀聘他為財政部兼任秘書,在部務會議上他再三申述增加稅收穩定貨幣的建議,但當局對他提出的提高所得稅率、舉辦戰時利得稅、試辦遺產稅、獎勵反走私等措施均未採納。三年後,他辭職改任新設的專賣事業司司長,抗戰勝利後曾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去越南接受日本投降。1944年6月後被任為財政部關務署副署長、署長。
1949年春,朱偰拒去台灣毅然返回南京,幾天后劉伯承和陳毅特設宴招待。朱偰回中大經濟學任教授,不久任系主任。1952年院系調整,南京大學的經濟系併入復旦大學,同年加入中國農工民主黨。他仍被任命為系主任,但江蘇省不放,任命他為省文化局副局長,分管文物保護和博物館,兼負省國畫院籌建任務。
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的大規模拆毀南京明城牆的過程中,朱偰先生挺身而出。在奔赴現場察看後,他向政府提出意見,加以制止。此後又四處奔走,聯合各界發出呼籲,以阻止拆城風潮;接著又撰寫文章在新華日報上發表,對主持拆毀明城牆的有關部門提出批評,還電告國家文化部,請求制止南京的拆城風潮。
朱偰先生的勇敢舉動,終於阻止了南京的拆牆風潮,才得以有中華門瓮城和石頭城的巍然屹立至今。
這位經濟學家,這么解釋自己對於文物保護的熱情:“夫士既不能執干戈而捍衛疆土,又不能奔走而謀恢復故國,亦當盡其一技之長,以謀保存故都文獻於萬一,使大漢之天聲,長共此文物而長存。”
“反右”
運動時被劃為“右派”,撤銷職務,後下放到江蘇人民出版社當編輯,其後又調到南京圖書館工作,具體工作為編輯馬列主義專題目錄;在被批判時,他自稱”我所接受的親職教育,完全是士大夫階級的教育,自以為書香門第,詩禮傳家。凡此種種,都造成我思想中封建思想的毒素,也是我資產階級思想的第一根源。資產階級自由主義思想……是我資產階級思想的第二根源。1929年我到德國去留學,所學的是財政經濟;所接觸的學者,完全是改良主義和社會民主黨一些人物……他們的共同主張,是維持資產階級的統治,而作一點一滴的改良,反對階級鬥爭,反對社會革命……這是我資產階級思想的第三根源“。
1961年,摘 “右派”帽後任江蘇圖書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朱偰一生中的最後十年,雖在政治上屢受貶屈,但他治學態度的嚴謹仍一如當年。他對金陵古蹟的熱愛和精益求精的治學精神,也絲毫不減,繼續著他酷愛的中外歷史和南京明故宮遺址的研究,撰寫了一批極有價值的研究性文章和精心繪製的南京古蹟圖。遺憾的是,未等發表,“文革”浩劫開始了,他費盡心血的學術成果在這場動亂中蕩然無存了。
1966年八九月間遭多次抄家,家具被搶光,瓷器全被砸光,存書被焚燒光;在“清理階級隊伍”中,竟被疑為“國民黨特務”,而慘遭毒打;造反派對他拳打腳踢,已是家常便飯。
有一次開朱偰的批鬥會,要他交代反黨罪行。他在交代時卻將劉伯承、陳毅接見他的情況說了。他的本意是說共產黨對他的信任,他並沒有說反黨。但造反派卻阻止他說下去,認為他說這些是塗脂抹粉,美化自己。之後,朱偰被隔離審查,要他在一間很小的閱報室寫書面交待。之後造反派發現他寫的卻是回憶錄,即沒收了;第二次他仍然寫回憶錄,又被沒收;第三次他寫的還是回憶錄;等到第四次,他頂不住無情的風雨,選擇了自殺。
1968年
7月15日早晨,人們發現朱偰在南京圖書館大門口水泥地上仰面躺著,沒有請法醫鑑定,就被草草火化。他死前寫好遺書:“我沒有罪。你們這樣迫害我,將來歷史會證明你們是錯誤的。”
“文革”結束後,至1978年11月,朱偰得到平反昭雪,恢復了名譽,後葬於南郊花神廟中國公墓(2002年遷於功德園)。
在追悼朱偰的弔唁儀式上,他生前好友劉海粟送來一副輓聯:“真理長存,鐵骨丹心昭百世;是非定論,經濟文章照千秋。”這當是對朱偰一生最恰當的評價。
在江蘇作協主席艾煊在“帽子和城牆”一文中說:“朱偰的那一頂難受的緊箍帽子,為南京人換回了一座中華門。因此有人建議,南京人是否可用社會集資,在中華門城堡上為朱偰立一塑像。”
人物著作
朱偰
先生是文化名人,有極深的國學修養,1926年8月,朱偰寫了一論、再論《五言詩起源問題》刊於《東方雜誌》,1930年寫成50萬言的《日本侵略滿之研究》一書是國內研究東北問題的第一本專著。
其譯作有《漪溟湖》、《燕語》等;小說有《泡影》、《悵望》、《流到人間去的紅葉》等。他的文學作品(詩歌以外)有41篇(冊),遊記71篇,經濟論文62篇,金融貨幣論文49篇,分別發表於《東方雜誌》、《留德學志》、《國聞周報》、《國民公報》、《中央日報》、《財政評論》、《經濟周報》、《外交評論》、《財政學報》、《申報》、《香港大公報》等報刊。新中國成立後的作品則多發表於《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日報》和《理論學習》上。《金陵古蹟圖考》,《金陵古蹟名勝影集》,《建康蘭陵六朝陵墓圖考》
解放後期間著有《南京的名勝古蹟》、《中國人民開發台灣反對侵略鬥爭史略》、《鄭和》、《玄奘西遊記》、《中國和印度尼西亞人民的友誼關係和文化交流》、《元大都宮殿圖考》、《玄藏西遊記 》、《鄭成功—明末解放台灣的民族英雄》、《江浙海塘建築史》、《蘇州的名勝古蹟》、《南京的名勝古蹟》、《昔日京華:三種》、《漂泊西南天地間(現代名人遊記精選)》。
金陵古蹟名勝影集
作者:
朱偰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06-8-1
頁數:271
字數:50000
《金陵古蹟名勝影集》,193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共有圖片三百一十七張,這些圖片的底片或照片,經過戰火、“文革”之後,毀損近半。此次出版,找到有底片或照片的圖版約一百六十張。其餘圖版,只能以原書掃描,由於原書紙張老化、圖片模糊等原因,致使影響部分圖片效果,敬乞讀者見諒。
目錄
(1)台城柳
(2)六朝故壘
(3)從景陽樓望台城
(4)台城下已塞之城門
(5)南齊銅佛
(6)獅鳳柱顧(一)
(7)獅鳳柱礎(二)
(8)宋武帝初寧陵麒麟
(9)陳文帝永陵麒麟
(10)梁安成康王蕭秀墓辟邪
(11)梁南錄簡王蕭績墓辟邪
(12)梁吳平忠侯蕭晃墓闕
(13)淳化鎮宋墅後村失名之墓闕
(14)梁南康簡王蕭績墓闕
(15)梁南康簡王蕭績墓全景
……
建康蘭陵六朝陵墓圖考
作者:
朱偰 著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06-8-1
頁數:111
字數:45000
《建康蘭陵六朝陵墓圖考》,193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共有圖片一0六張,這些圖片的底片或照片。經過戰爭、“文革”之後,損毀不少。此次再版,找到有底片的圖版共九十張。其餘圖版,只能以原書掃描,原書紙張老化、圖片模糊,影響了部分圖片和效果,敬乞讀者見諒。朱偰先生一直心繫南京地區的文物出土和保護工作,關注六朝陵墓有關情況的進展,在本書出版後,又陸續撰寫這方面的文章多篇。此次再版,我們除了改正原本刊誤處,特別將朱偰先生五十年代寫的《丹陽的六朝陵墓石刻》和《修復南京六朝墓古蹟中重要的發現》兩篇重要文章,作為附錄,供讀者參考。
目錄
自序
一 泛論
二 希臘式之石柱與亞述之石獸
三 六朝陵墓之特點
四 丹陽之齊梁陵寢
五 棲霞山堯化門笆斗山間之六朝陵墓
六 麒麟門湯山句容間之六朝陵墓
七 青龍山淳化鎮間之六朝陵墓
圖版
附錄 六朝陵墓選
附文一 丹陽六朝陵墓的石刻
附文二 修復南京六朝陵墓古蹟中重要的發現
附表一 蕭齊世系表
附表二 蕭梁世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