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綠泥含石英偏多,吸附水份相對偏多,在揮發過程中造成坯體的收縮大,也就是說泥料“爆”,燒制中容易開裂。所以本山綠泥不易製作大件產品,僅作小件產品和作“化妝土”,加入適量作色劑可變化成各色裝飾泥。但現在市場做小件產品的本山綠泥一般也加入紫泥,燒制後可以看到顆粒,這是紫泥中的“砂”,而本山綠泥不含“砂”,這可以作為一個判斷標準。
“團泥”,一種本山綠泥和紫泥的共生礦土。本山綠泥和紫泥都是紫砂的原礦。共生的意義是自然形成,而且兩種泥性質一致,特別是可塑性和燒成溫度不會有很明顯的差異。
本山綠泥梨皮泥壺
團泥原礦畢竟數量少,現在宜興制壺人大部分都用本山綠泥加紫泥來人工調配,形成非自然“團泥”,也就是現在說的段泥。人工調配的段泥是可以使用的,其實它要比原礦要難掌握和控制,美中不足是紫泥顆粒明顯,感覺雜了一些。新的段泥,也許是因為處理的問題,確實不如老的段泥,目視沒有象老段泥那么玉潤的質感。段泥是燒不出本山綠泥顏色的,本山綠泥燒出來是很嬌嫩的一種純純的黃顏色。
段泥也是最難燒的,燒不到位就吐黑,而且容易驚開。段泥的燒成溫度在1170度左右,燒成溫度比較高,如溫度沒有燒到位段泥比較容易“吐黑”,所以一般原礦段泥都要燒到有點發青才好。
有人云:“金黃段泥,此泥產於黃龍山龍身骨處,原礦色澤油亮,截斷面細膩呈青色,燒成後黃色:1170℃呈金黃色,1200℃呈青黃色,1250℃呈青色(原礦原色)。”
另附:
(1)本山綠泥與紫泥相拼,製成團泥,也就是現在說的段泥。
(2)本山綠泥與白泥相拼,並適量加入氧化鈷,製成墨綠泥。
(3)本山綠泥與白泥相拼,並適量加入鉻錫黃,製成枇杷黃色。
(4)本山綠泥與白泥相拼,並適量加入鉻綠,製成菜茄泥。
(5)有人說段泥在泡茶過程中容易“驚開”,這是不正確的。實際上這種段泥壺在燒制時已有小的開裂,只是不容易看出,等泡了茶之後,茶汁附在開裂的紋路上,就可以明顯的看到了。
(7)現在市場做小件產品的本山綠泥一般也加入紫泥,燒制後可以看到顆粒,這是紫泥中的“砂”,而本山綠泥不含“砂”,這可以作為一個判斷標準。
相關詞條
-
紫砂泥
又叫紫砂礦,雅稱“富貴土”,俗稱“天青泥”、“紅棕泥”、“底槽清泥”、“大紅泥”,為製作紫砂壺(器)的主要原料。深藏於黃龍山岩層下數百米,在“甲泥”礦層...
簡介 成分 紫泥的礦層 煉製 詳細分類 -
澄泥硯
澄泥硯是中國漢族工藝品之一,傳統書法用具之一,始於漢,盛於唐宋,迄今已有千餘年歷史。從唐代起,端硯、歙硯、洮河硯和澄泥硯被並稱為“四大名硯”。 澄泥硯用...
概述 簡介 製作工藝 製作方法 新安澄泥硯 -
紫砂綠泥
紫砂綠泥,俗稱本山綠泥,是一種製作陶器的原材料。
基本內容 -
紫砂壺泥料
紫砂壺泥料,即紫砂壺在製作的過程中所用的泥料,這是決定一把紫砂壺的重要標尺。作為製作紫砂壺的泥料的種類有很多種,主要分為三大類,即紫泥、紅泥、綠泥。另外...
紫砂壺泥料簡介 一、紫泥 二、紅泥 三、綠泥 四、其他種類 -
段泥
段泥,也叫團泥,一種本山綠泥和紫泥的共生礦土。本山綠泥和紫泥都是紫砂的原礦。產地:黃龍山,原礦綠灰色,是紫砂泥中夾層中的夾脂,燒成後呈米黃色。窯溫:11...
基本介紹 實圖欣賞 -
紫泥
紫砂礦土主要由石英、粘土、水雲母和赤鐵礦組成,其製成紫砂成品泥具有可塑性好、生坯強度高、乾燥、燒成收縮率小等良好的工藝性能而成為舉世名陶。其良好的結合性...
礦產分類 泛概念 -
修山
遠望修山,宛若仰臥少女,面目秀美。近觀則見一峰聳立,形如裸女,人稱東方維納斯。
簡介 黃帝修山之行 中國龍之說 南山之說 羞女曬羞之說 -
天桂山
天桂山,位於河北省會石家莊市西北90公里處的平山縣境內。是我國北方著名的山嶽古剎型風景名勝區,2001年榮膺國家AAAA級旅遊區,2002年被國務院審定...
簡介 概述 地理位置 自然氣候 地質地貌 -
老紫泥
老紫泥是黃龍山紫泥系,是80年代煉製陳腐至今,存世量有限。燒成後外略紫、內微紅,是喜愛老壺純樸無華的壺友最佳之選。:泥色成熟穩重、端莊肅穆,作品大小皆宜...
老紫泥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