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作品名稱】木蘭花慢・游三台
【創作年代】金末元初
【作者姓名】元好問
【作品體裁】詞
原文
木蘭花慢
游三台
擁??雙闕,龍虎氣,郁崢嶸。想暮雨珠簾,秋香桂樹,指顧台城。台城,為誰西望,但哀弦淒斷似平生。只道江山如畫,爭教天地無情。
風雲奔走十年兵,慘澹入經營。問對酒當歌,曹侯墓上,何用虛名。青青,故都喬木,悵西陵遺恨幾時平?安得參軍健筆,為君重賦蕪城。
詞牌
【木蘭花慢】
《木蘭花》本唐教坊曲名,宋人演為慢調。雙調一百零一字,平韻格。
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擁??雙闕,龍虎氣,郁崢嶸。
●○○●●,○●●,●○△(韻)
想暮雨珠簾,秋香桂樹,指顧台城。
●⊙●○○,⊙○●●,⊙●○△(韻)
台城,為誰西望,但哀弦淒斷似平生。
○△,●○⊙●,●○○●●●○△(韻)
只道江山如畫,爭教天地無情。
○●○○⊙●,●○⊙●○△(韻)
風雲奔走十年兵,慘澹入經營。
○○●●○⊙△,●●●○△(韻)
問對酒當歌,曹侯墓上,何用虛名。
●⊙●○○,⊙○●●,⊙●○△(韻)
青青,故都喬木,悵西陵遺恨幾時平?
○△,●○⊙●,●○○●●●○△(韻)
安得參軍健筆,為君重賦蕪城。
○●○○●●,●○●●○△(韻)
作者
元好問
(1190-1257)金末元初文學家。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是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歷史學家,文壇盟主,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後的橋樑。其詩、文、詞、曲,各體皆工。詩作成就最高,“喪亂詩”尤為有名;其詞為金代一朝之冠,可與兩宋名家媲美;其散曲雖傳世不多,但當時影響很大,有倡導之功。有《元遺山先生全集》,詞集為《遺山樂府》。
賞析
一般的懷古詞,往往是詞人先將目睹之景物攝入筆底,然後再追昔念舊,抒發感慨。元好問畢竟是個不願“俯仰隨人”的詞家,他避開前人之蹊徑,先逆筆蓄勢,濃墨飽蘸,塗抹出鄴城往日之壯景。筆力勁健,橫空而出,首句就突兀不凡,極力渲染了鄴城的五都氣象(曹操為魏王時都於鄴,然而,公元580年,即北周大象二年,相州總管尉遲迥討伐自居大丞相總知中外兵馬事的楊堅,兵敗,堅焚毀鄴城。千年名都,化為廢墟)。繼而,又以“想”字領起以下幾句,既補敘了上文畫面的現實根據,即來自主觀的推想,又以細小景物的工筆描繪,彌縫了壯觀畫面的疏曠,使畫面更為秀麗壯美。“台城”一詞的疊出,既加強了表述語氣,又使詞意騰挪頓宕,由推想中的主觀意象,自然地過渡到眼下的耳目所及。“為誰西望”的問句再次蓄勢,如大壩截江,激流迴旋。詞人對這一問句不作正面回答,以“哀弦淒斷”委婉地透露出箇中訊息。追念古昔,恰恰是為了寄慨當前。魏武帝曹操酷愛音樂,當年,這裡必定是管弦齊鳴,不絕於耳。而這時,儘管弦音猶在,但它分別彈奏的是哀怨悽惋的亡國之音。蓄勢於前,力見於後。因有前面的鋪墊渲染,故而逼出上片的末尾二問句。“只道”一詞使詞意再次轉折,進而否定了壯麗景觀的客觀存在,也為下片的盪開筆勢、抒發弔古之幽思又設伏筆。
“爭教天地無情”,則吐露出詞人的一腔心事,他既為隨著歲月的遷延江山易色而嘆惋,又為金王朝的一朝覆亡而悵恨。魏武帝曹操曾被譽作“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為統一大業戎馬倥傯,歷盡艱辛。他自公元204年(建安九年)擊敗袁尚等軍閥,奪得鄴城,至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受封魏王,建魏社稷宗廟,整整經歷了十年。詞人將曹操一生業績,濃縮在“風雲奔走”寥寥數字中,極具概括力,暗示出“經營”如畫江山非易,很自然地過渡到對曹操墓地的正面描寫。以西陵雜草叢生的荒冷場面,與開首所描寫的鄴城的繁盛景象進行強烈對比,以抒發難平之“遺恨”,下語深沉凝重,有力透紙背之工。弔古往往意在傷今,與其說是曹操“遺恨幾時平”,倒不如說詞人自身。隨著筆勢的轉折騰挪,詞意亦漸趨顯豁。此時,雖金之已有五年,但他的愛國之心並泯滅。他要將對故國的追念和痛悼的深情,融注於筆端,“淚水和墨寫《離騷》。”這正是詞作中時隱時現的作者秉筆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