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河北省木蘭圍場國有林場管理局原名為河北省孟灤國營林場管理局,簡稱為木蘭林管局,始建於1963年,是河北省林業局直屬事業單位,全國“百佳國有林場”之一。木蘭林管局位於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境內,地處渾善達克沙地南緣,灤河上游地區,屬陰山、大興安嶺、燕山余脈的匯接地帶,區域地理坐標為北緯41°35′~42°40′,東經116°32′~117 °14′,海拔高度750~1998米。這一地區屬半乾旱向半濕潤過度、寒溫帶向中溫帶過度、大陸性季風型山地氣候,無霜期67~128d,年平均氣溫-1.4~4.7℃,極端最高氣溫38.9℃,極端最低氣溫-42.9℃,年均降水量380~560mm,主要集中在7~9月。
木蘭林管局下轄十個國有林場(孟灤林場、桃山林場、新豐林場、北溝林場、山灣子林場、八英莊林場、克勒溝林場、四合永林場、龍頭山林場、燕格柏林場)、一個種苗場(龍頭山種苗場)、一個規劃設計院、一個造型材料廠、一個旅行社(木蘭圍場旅社)、一個物業公司(興林物業公司),現有職工1314人。總經營面積154萬畝,是全省經營面積最大的國有林場管理局。四十四年來,木蘭林管局在省林業局(廳)的領導和關懷下,緊緊依靠當地各級黨委、政府和人民民眾,求實創新、艱苦奮鬥,在森林培育、林場經濟發展和場圃建設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碩果,為林管局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當地林業建設、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發揮了重要的引導、示範和帶動作用,為維護京津地區的生態安全做出了貢獻。
林場經營
四十年來,林管局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林場經濟,實現了經濟的持續增長。同時,通過改變國有林場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方式,使國有林場控制下的各類資源成為發展綠色產業的重要依託,使國有林場真正成為促進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的重要力量。
——商品林經營。商品林經營始終是林管局的支柱產業,四十年來,林管局經過無數次的生產實踐,在華北落葉松生物學特性研究、育種、育苗、造林、撫育、主伐、更新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培育華北落葉松用材林40萬畝,總蓄積量達158萬立方米,石人梁、光頂子山、吉字梁等處人工林均在萬畝以上,林海相連,松濤千里,蔚為壯觀。四十年累計完成主伐、改造、撫育136萬畝次,生產木材103萬立方米,實現銷售收入2. 1億元,上繳稅費6200萬元。人工落葉松速生豐產林成為冀北山地速生豐產用材林的最佳模式,林管局成功營造大面積落葉松用材林的作法,為本地區用材林基地建設發揮了示範帶動作用。
——天然林經營。林管局以經營天然林為主,林區內天然林資源豐富,天然林總面積80萬畝,總蓄積量226萬立方米,是華北地區集中連片天然林最多的區域。經過林管局的幾代幹部職工四十年的實踐,探索出了一整套改造天然次生林,“引針入闊”的營林模式,即根據冀北地區次生林群落自然演替規律,一方面將合乎經營要求的林木或萌生幼樹作為培育對象保存下來,另一方面在樺、楊、柞等闊葉林採伐跡地上或林冠下人工引進針葉目的樹種,通過採取系統的經營技術措施,使人工引進的華北落葉松、油松、雲杉等針葉樹和天然林木有機結合,培育成了不同形式的針闊混交林。四十年來,累計改造天然林132萬畝次,成功地培育針闊混交林30萬畝;累計撫育天然林64.4萬畝次,消耗蓄積26.8萬立方米;累計生產板材9333立方米,生產木削片19萬噸,為人造板生產和造紙提供了大量原料。混交林具有防火、防蟲、經營成本低、永續性強、系統穩定的特點,是三大效益的有機結合,是冀北山地天然林經營的成功模式。孟灤林管局成功營造大面積針闊混交林的作法,為本地區二十一世紀森林培育模式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種苗花卉業。林管局的種苗業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其中龍頭山苗圃始建於1953年,是在原偽滿二板苗圃基礎上建立,開創了本地區針葉樹育苗的新紀元,成為引領本地區苗木繁育的經營和技術典範,該苗圃多次被評為省級示範苗圃和重點林業工程定點育苗基地,1996年外國專家來苗圃視察時也給予了高度評價;查字良種基地建於1976年,是國內最大的華北落葉松繁育基地,曾在1983年實現過部省聯營,多次獲部、省級殊榮,該基地既是良種生產基地,更是林木良種科研示範基地,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其中兩項獲國家科委頒發的科技進步獎。四十年來,林管局一直把種苗業作為一項基礎產業去發展,為冀北山地林木種苗繁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培養了一大批種苗技術骨幹和管理人才;累計生產良種9.1萬公斤,實現收入37.6萬元;生產綠化大苗44萬株,實現收入661萬元;生產造林小苗10.3億株,實現收入930萬元。跨入新世紀以來,林管局搶抓種苗花卉業發展機遇,充分發揮在資源、技術和區位上的優勢,將種苗花卉業作為一項突出發展的產業,及時調整布局,以“讓森林回歸城鄉”為宗旨,走基地化、產業化經營之路;改革了管理體制,建立起以龍頭山種苗場為“孵化器”,苗良種、造林苗、綠化大苗、野生花卉齊培育的苗木生產和銷售體系。通過打造“灤河種苗”品牌,增大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實現種苗生產與大市場的對接,使種苗花卉業連續三年保持蓬勃的發展態勢。目前,全局總育苗面積530畝,年產合格造林苗6000萬株;總育種面積7897畝,年產良種250公斤;總綠化大苗面積4677畝,共栽植綠化大苗85萬株(叢)。從2000至2002三年間,實現種苗利潤500多萬元,種苗花卉業已成為林管局新的生態經濟成長點。同時,這個優勢產業的崛起,成為“林場帶職工帶農戶”的主要載體,為促進國有林場改革和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做出了貢獻。
灤河上游自然保護區是灤河主要支流小灤河、伊瑪圖河和伊遜河的發源地,這裡有跌宕多姿的山巒,浩瀚無垠的林海,珍稀的野生動植物,水源充沛,物種豐富。過去這裡是清代木蘭秋獮聖地,清朝幾代皇帝在此設圍,舉行秋獮盛典,行圍肄武,以振兵旅,是木蘭圍場皇家獵苑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區旅遊業的發展,將推動承德——塞罕壩——灤河上游——豐寧京北草原環線旅遊的開發,從而建成具有濃郁滿蒙少數民族特色的以“木蘭秋獮”為主題的小灤河旅遊區。
敖包山森林公園建於2002年7月,該園位於承德市的母親河——武烈河的源頭地區,源頭主峰韭菜樓,又名敖包山,海拔1850米,是周圍滿蒙民眾每年春季祭奠的主要場所,也是距北京最近的敖包山。敖包山森林公園以其獨特的森林環境和濃郁的滿、蒙、回少數民族文化積澱深得遊人青睞。該園將採取“邊建設,邊經營,滾動發展”的模式,依託承德旅遊,著力構建避暑山莊——敖包山森林公園——塞罕壩森林公園旅遊環線,從而成為承德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
——多種經營。孟灤林管局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積極發展多種經營項目,增強了自身經濟實力,解決了職工就業問題。
河北省孟灤造型材料廠經過多年努力,已生產出5類、13個系列、78個品種的覆膜沙產品,累計生產覆膜沙5.5萬噸,實現收入5796萬元,上繳稅費590萬元。其中耐高溫覆膜沙技術解決了關鍵性技術難題,替代了進口產品,獲得機電部科技進步一等獎。該廠還於2002年順利通過了ISO9001:2000國際標準質量體系認證,從而在同行業中率先進入現代企業行列,並被河北省政府命名為“重契約,守信用企業”。
林管局的桑果技術人員於1967年首次引進並成功栽培了 “金紅”等一批耐寒、耐貯的蘋果品種,結束了圍場縣不產蘋果的歷史。目前,全縣“金紅”果品的栽培面積已達10萬畝,年產“金紅”果5萬噸。
為拓展非林產業增收渠道,林管局曾在種植、養殖、加工、汽修等行業上積極培植新的經濟成長點,進行過有益的嘗試和探索。跨入新世紀以來,木材市場、煤炭市場、公墓經營、山野菜採集和加工等多種經營項目相繼得到穩步發展,成為林區綜合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林管局非林產業中的木材加工業、“金紅”系列果品栽培業、覆膜沙產業等項目,不僅在當地發揮了龍頭帶動作用,而且成為地方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四十年來,林管局累計實現經營收入4.4億元,林場經濟的發展有力地帶動了地方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了地方經濟的增長,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培育與管護
管局自成立之初就致力於造林育林,把綠化荒山、增加森林資源作為根本任務。四十年來,總計投入造林資金1742萬元(其中國家投入935萬元,自籌807萬元),累計完成造林114萬畝次。跨入新世紀以來,林管局積極科學營林,科技興林,對造林、營林實行項目管理,在管理制度、造林模式、樹種選擇上均實現了創新。三年累計投入資金650萬元(其中國家投入250萬元,自籌400萬元),累計完成造林5.4萬畝。其中在國家重點林業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實施中,林管局堅持以封山育林為主,人工治沙造林為輔,結合小流域綜合治理,使防沙治沙工作穩步推進:總計利用國家投資320萬元,自籌投入資金235萬元;完成封山育林5.5萬畝,人工造林1萬畝,噴播綠化413畝,實施了節水灌溉、水源工程各一處。2002年林管局被評為承德市京津風沙源治理項目實施先進單位。
四十年來,林管局一直把森林資源作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通過採取有力措施,確保了全局森林資源的安全。新世紀之初,林管局改變“資源保護”的提法,提出了“資源管護”的理念,指出林管局的森林管護離不開當地政府和民眾,單靠國營林場自身是不行的,必須進行綜合治理。林管局於2002年成立了資源科,2003年建立了一支高技術素質的資源管理隊伍,這樣,以林業公安分局、資源科、營林科為主要職能部門,建立起了一套防火、防蟲、防濫砍濫伐、防亂墾亂占的資源管護體系。
——森林防火。林管局把森林防火作為自身生死存亡和維護京津生態安全的政治高度來認識,摸索實踐並總結出了“以民眾工作為基礎,加大教育、管理和執法力度,加強隊伍和設施建設,抓好人員、責任、經費、宣傳、預防、撲救六落實”的工作經驗。制定並嚴格執行了《孟灤林管局森林防火獎懲辦法》,加大了檢查、督導的工作力度;制定了《森林防火期和防火戒嚴期的規定》,對重點區域、重要時期的森林防火實行封禁戒嚴;在森林資源比較集中的西部林區,建立了由30人組成的第一支專業化撲火隊。經過努力,實現連續四十年無大的森林火災的好成績。
——專項治理和打擊違法犯罪。林業執法是打擊濫砍盜伐和遏制破壞森林資源行為的有效手段,在幾十年的執法歷程中,林管局組織開展了“綠色行動”、“打現行,挖積案,抓在逃”、“春季攻勢”、“秋季攻勢”、“春雷行動”等多次專項打擊活動,有力地打擊了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確保了四十年沒有發生大的破壞森林資源案件。
——森林病蟲害防治。隨著人工林的營造,森林病蟲害防治形勢日趨嚴峻,經過森防戰線廣大幹部職工的努力,林管局建立起了嚴密的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網路,加大了種苗及林產品產地檢疫力度,在落葉松尺蛾、落葉松毛蟲、油松葉小卷蛾等森林害蟲防治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按照“一降三提高”的總體要求,近幾年的森林病蟲害各項指標均優於省局要求標準,實現了四十年無蟲災。
——實行分類經營。分類經營是現代森林經營的必然選擇,根據國家林業局分類經營試點的要求,林管局於2001年組織有關工程技術人員重點對我林區天然林集中分布地帶和小灤河、伊瑪圖河、伊遜河、武烈河等河流兩岸及源頭地區進行了現場區劃、界定,落實生態公益林面積71.06畝,層層落實了管護責任制,加強和規範了資金的管理,提高森林的管護效果。
——自然保護區建設。為加強灤河上游地區自然保護,把渾善達克沙地僅存的這片沙地森林保護好,並挖掘這片
經過四十年的努力,林管局的森林培育和管護成效顯著,同時也取得了明顯的生態效益。四十年來,林管局總計投入經營性資金1.16億元(其中上級投入4592萬元,單位自籌7038萬元),有林地面積由30萬畝增加到120萬畝,增加了300%;立木蓄積由62萬立方米增加到434萬立方米,增加了600.0%;森林覆蓋率由15.5%增加到81.5%,增加了443.3%。據測算,現有林林木資產達8.1億元,在涵養水源、淨化環境、保育土壤、環境保護等方面年生態效益達11.1億元,生物多樣性潛在年生態效益達2.3億元。這片沙丘上崛起來的森林,成為灤河的主要水源涵養地之一和阻擋渾善達克風沙南襲京津的重要生態安全螢幕障。
場圃建設
林管局始終把加強場圃建設作為林業建設的主要組成部分,視之為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經過多年的努力,全局的場圃建設有了很大的改觀,場圃建設總投入2244萬元(不含管護設施、住宅樓和綜合樓),使固定資產總額達到2740萬元。尤其是跨入新世紀以來,林管局進一步加大了場圃建設力度,從而使職工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有了本質的改善。
——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四十年累計投入資金660萬元,架設輸電線路36公里,建道路548公里,架設通訊線路335公里,打井73眼,大大改善了林區水、電、路、訊等基礎條件。
——在管理和服務設施建設上,四十年累計投入資金1490萬元,建營林房舍6.2萬平方米,購置了大量的設備。跨入新世紀以後,林管局按照“以局定居”的原則,規劃和建設了局、場辦公小區和住宅小區,成為圍場縣城鎮建設的新的亮點;對基層的管理和服務設施,實行區、站標準化建設,號召國營林場場部搬出深山,開放外聯,面向世界,要求營林區和管護站搬進深山,關口前移,管護森林資源,有力地推動了國營林場場圃建設進程。
——在宣傳和教育設施建設上,四十年累計投入資金95萬元,製作了一大批宣傳碑、牌,購置了先進的宣傳設備,推動了全局宣教工作不斷發展,塑造了國營林場良好的社會形象。
——在精神文明建設上,四十年的林業建設,塑造了林管局廣大幹部職工“艱苦奮鬥、求實創新”的精神特質,成為林業發展的堅強保障和不竭動力。跨入新世紀以來,在現代林業思想指導下,全體幹部職工緊密團結在局黨委周圍,全局呈現出空前的團結和發展的局面。幹部職工的思想意識明顯進步,生態意識、發展和發展意識、市場意識、大局意識蔚然成風;幹部職工的工作作風明顯改進,圍繞關係林業發展和職工民眾切身利益關鍵性問題,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求實創新”的精神得到了進一步發揚和繼承;幹部職工的精神風貌明顯改變,全局和諧、穩定的政治局面得到進一步鞏固,全體幹部職工煥發出了昂揚向上、勤奮敬業的精神面貌,倡導著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因林管局和當地政府同在一個社區,林管局一方面加強自身場圃建設,另一方面積極參與社區基本建設,即場鄉共建,取得了巨大社會效益。據統計, 40年來,林管局累計為當地實現社會增收16.7 億元,其中:各項林業活動(包括營林、管護、修建林路、木材運輸等)吸納了大量的社會剩餘勞動力,累計為社會增收7.3 億元;林區內分布有豐富的野菜、野果、藥材等山野資源和大面積的草場供當地民眾採集和利用,累計為為社會實現增收9.4億元;為了有效地緩解當地基礎設施落後的狀況,林管局積極參與當地的修路架橋、電網改造等基本建設投入達0.8億元;各類募集資金包括捐資助學、抗洪搶險及目前的抗擊非典等捐資活動達30餘次,向社會無償提供資金及實物430餘萬元;累計向地方財政繳納各種稅費6614萬元,有力的支持了地方財政建設。
林管局建局四十周年的發展歷程,無處不銘刻著幾代孟灤兒女艱苦卓絕的創業足跡:從住地窨子、睡山窩窩到搬進寬敞明亮的大樓,從爬冰臥雪護山林到五道溝修路大會戰,從簡單的伐樹、栽樹到自成體系的科學營林生產,從簡單粗放的經營管理到現代林業體系的構建……,無處不凝結著林業職工的血汗,無處不彰顯著創業者的風采。四十年建設成就已成為過去,林管局的發展剛剛起步,任重而道遠。1300名孟灤兒女將倍加珍惜取得的建設成果,倍加努力搶抓林業發展的大好機遇,求實創新,開拓進取,繼往開來,與時俱進,以“綠化灤河,護衛京津,致富民眾,壯大自身”為己任,把林管局建設成為灤河上游的綠色名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