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路[北京市朝陽區朝陽路]

朝陽路[北京市朝陽區朝陽路]

朝陽路位於北京市區的東面,與通惠河、京通快速路、朝陽北路平行。朝陽路西接朝陽區朝陽門外大街東三環京廣橋段,穿過東四環路、東五環路,東接通州區八里橋北京榆舊線,接通燕高速公路,遠接京哈高速公路,全長約17公里。

基本信息

街道簡介

朝陽路[北京市朝陽區朝陽路] 朝陽路[北京市朝陽區朝陽路]

朝陽路自古以來一直都是北京東西走向的城市主幹道路,是出入市區東部地區的重要交通走廊,也是北京市道路網規劃中的14條輔助放射線之一。

朝陽路由西向東經過的知名地名有:中央電視台新址、呼家樓、小莊、人民日報社、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紅廟、慈雲寺、八里莊、京棉集團、十里堡、西單商場、華堂商場、甘露園、民航總醫院、興隆公園、財滿街、紅星美凱龍、大黃莊、定福莊、中國傳媒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三間房、雙橋、管莊、八里橋等。

歷史發展

朝陽路,北京通往通州的40里京通大道,是一條名副其實的古道,它隨元大都誕生而誕生,從1271年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它經歷了元、明、清、民國四個朝代,以及1949年解放後的新中國時期,漫漫歷史長河,無疑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古道。

朝陽路與同處北京東部的通惠河都是元代所建,年代相仿,為歷史上京城兩大水陸交通和經濟命脈。

一、元代

“朝陽路”是20世紀50年代修整道路後才起的名字,而它的前身則是元大都齊化門外的驛路。

元朝初年,統治者放棄了遼金兩代的都城(大致位於原宣武區的西部),在高梁河水系(包括今天的積水潭、什剎海、北海、中海等)建起了元大都,成為明清北京城的前身。大都城有11個城門,其中的東南門名為“齊化門”。齊化門建成後,車馬由此進城出城,逐漸形成一條土路,是元大都東去的驛路,供政府傳遞文書之用。當時,這條路兩側多是野地,只有零星幾個驛站,非常荒涼。

二、明代

明正統年間重修齊化門,改名為“朝陽門”。朝陽門外的土路也由驛路逐漸變成運糧通道:人們經京杭大運河(通惠河)把糧食運到通州,再從這條路運進朝陽門內的糧倉。這樣一來,原來荒涼的小道逐漸熱鬧了起來。但是,因為年久失修,土路越來越破舊,路況也越來越糟。

三、清代

清初,根據雍正《御製朝陽門至通州石道碑文》記載:“輪蹄經涉,歲月滋久,地勢漸窪;又時雨既降,積雪初融之後,停注泥淖,有一車之蹶需數十人之力以資牽挽者矣”,令人無法忍受。雍正七年(1729年),皇帝詔令修建朝陽門外石路。由於工程浩大,眾多工匠只能在路邊住宿。石路沿線由此形成一些村莊,其中一村因距朝陽門八里而稱為“八里莊”。

四、民國

民國時,朝陽門外非常荒涼,那時的朝陽路還是一條石板路,其上有幾道深深的車轍,路中央是一條腥臭的排水溝。石路兩側,零星分布著一些村莊,八里莊就是其中之一。以石板路為界,路南稱為“前八里莊”,路北稱為“後八里莊”。八里莊有門、郭、張幾個大姓,村民主要是菜農,圍著菜地居住,這邊四五戶湊一堆兒,那邊七八戶湊一堆兒,雖然看上去零零散散,但加在一起也有2700戶,是這一帶首屈一指的大村了。

民國年間,八里莊人主要種大白菜、芹菜、菠菜、香菜、黃瓜,抗戰勝利後又開始種西紅柿。種的蔬菜,一部分留給自己家吃,一部分拉到天橋去“發貨”,賣菜掙錢,養家餬口。平日裡,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有到了過年過節的時候,八里莊人才能喘口氣,點點燈籠,放放風箏,放放炮仗,村子頓時熱鬧起來。

那時的八里莊,除了朝外的石板路,還有一條要道:二道溝。這條溝是一條大旱溝,最深處有四五丈,可以走大車。它西起朝陽門外元老胡同下四條(今朝外北街與工人體育場南路相接處附近),東到通縣(今通州區)。後八里莊北邊還有幾個大窯坑,是六里屯村民燒磚取土留下的,一下雨就積水,長滿了葦子,很是荒涼。前八里莊附近,有一塊墳地。

八里莊西邊,直到小豬店(今小莊),都沒有什麼大村。西邊最近的鄰居,從地名上說應該是慈雲寺。慈雲寺是座古廟,占地約20畝。據《宸垣識略》記載,系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敕建,曾有御書石匾。寺廟附近也是大片的菜地,只有幾戶人家,很難把它稱作村落。

八里莊東邊,以朝外石板路為界,路北有座“紅衣廟”(也有人說是紅牆廟),大致相當於今鑫帝大廈的位置。據說,清朝的皇帝經過這裡,也要停下來到廟裡燒香。廟的附近,現在的京棉新城一帶,有一座鮮為人知的務達海墓。墓主愛新覺羅·務達海(1601年-1654年),是清太祖二弟穆爾哈齊第四子。早年屢次率部擊敗明軍。順治元年(1644年),隨多爾袞入關。順治十一年(1654年),務達海前往福建鎮壓鄭成功,中途身染重病,只得返京,不久病死,諡號“襄敏”,就埋葬在這裡。墓丘早已平覆,民國年間就很難找到具體位置了。從古墓一直向南,在石板路南邊,有個村莊叫十里堡(pù)。堡字也寫作“鋪”,是驛站的意思。十里堡因為距朝陽門十里而得名,很可能也是在雍正年間形成村落的。

打開1947年《北平市城郊地圖》,可以清晰地看到在這條路範圍內,有自然村落近100個,其中以名人墳地為村落的有近20個,以廟宇名的村落近30個,還有年代久遠已經無主的墳墓不計其數。這就是自元大都到1949年600多年朝陽路沿途的建築面貌。

五、解放初期

朝陽路,到解放時,只是北京通往河北省通州的一條40里京通大道。北京所管轄的範圍自朝陽門外到大黃莊、花園閘一線,南北輻射南至通惠河兩岸,北抵東直門以東的高楊樹一線,整個地域面積約32平方公里(1958年後擴大至八里橋北)。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除朝陽門外元代建設的東嶽廟外(屬歷史文物),餘下的只是一些低矮的商鋪和簡易的民居。

解放初期,對朝陽路影響最大的是北京紡織工業區的建設。

北平解放後,1949年4月設立了八里莊鄉,隸屬郊二區,後來先後改屬第十四區、第十區、東郊區、朝陽區。1956年2月,在興建棉紡廠的同時,撤銷了鄉的建制,始建八里莊街道,行政管轄範圍東至十里堡京包鐵路以西,西到紅廟、西大望路(含馬道口),南至通惠河,北到六里屯,面積約12平方公里。

從1953年到1957年,開始執行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畫。1953年,根據首都城市區域規劃,中共北京市委和紡織工業部決定在北京東部的八里莊興建大型的紡織工業區。這裡說的“八里莊”是廣義的,不僅僅指東八里莊一個村子,還包括了慈雲寺、十里堡等地,是鄉鎮一級的概念,也就是現在八里莊街道的前身。

1954年9月,位於十里堡的京棉一廠率先建成投產;1955年和1957年,位於八里莊的京棉二廠、位於慈雲寺的京棉三廠先後建成投產。三個工廠共有紗錠234376枚,自動織布機7284台。除了一廠和三廠的個別設備是從東德、日本引進的之外,其餘全部是國產設備。每個廠子投產第二年就達到設計的生產能力。這樣,在“一五”計畫期間,在八里莊地區建成了93萬平方米的紡織工業區,一舉結束了北京“有布無紗”的歷史。

1958年,北京的棉紗產量達到了18萬件,棉布產量高達2.45億米,做到了印染坯布全部自給,80%的產品開始出口至東南亞國家,為國家換取了大量外匯。紡織行業堪稱解放初期北京的創匯大戶,成為那個時代北京國民經濟的一面旗幟。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伴隨著工廠的建立,八里莊地區新型的生活區也嶄露頭角。從慈雲寺到八里莊,再到十里堡,京棉三廠、二廠、一廠的宿舍,向西向東一字排開。以朝陽門外石路為界,路南是廠區,路北是生活區,一一對應,職工上班非常方便。生活區內,新建了大量三層高的紅磚樓,作為職工宿舍。附近大量植樹,做了相應的綠化,樓間點綴著一個個“小花園”。生活區設有醫院、澡堂、理髮室、中國小校、商店、禮堂(供文藝演出和放電影之用)、體育場等配套設施,可謂一應俱全。後八里莊的二道溝,原來是條走大車的旱溝,此時被闢為熱電廠循環水道。

1955年,築成了一條長1075米的八里莊路,北起後八里莊北側,南至朝陽路,連線了前、後八里莊。1958年,由八里莊街道辦事處牽頭,因地制宜,以後八里莊北邊的幾個窯坑為中心建設公園,湖水面積約330畝。在工程期間,附近學校動員了成千上萬的少先隊員挖湖、植樹、種花,為了紀念少先隊員做出的貢獻,公園被命名為“紅領巾公園”。人們從朝陽路邊的職工宿舍出發,經過先期修好的八里莊路,可以方便地到達紅領巾公園南門。1960年,朝陽路上開通了由沙灘到十里堡的12路無軌電車(現在112路的前身),大大方便了紡織城居民進城。

上世紀50年代,北京市開始拓寬修補破舊的朝陽門外石板路,定名為“朝陽路”,這一名稱沿用至今;1958年,朝陽路貫通通州到八里橋北,這一道路沿續至今。

六、改革開發後

到1978年北京市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在京通快速路、朝陽北路修建之前,朝陽路是北京東部唯一一條東西向的城市主幹道路;後加之京通快速路、朝陽北路、三環路、四環路、五環路相繼貫通,朝陽路成為了北京市交通網路的東區連線幹線。

九十年代開始,朝外大街開始脫胎換骨的改造,京廣大廈為當時全國之最高。1993年,國務院批准的《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明確提出,規劃建設北京商務中心區(CBD)。1998年,北京市規劃局在《北京市中心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中,將北京商務中心區的範圍確定為朝陽區內西起東大橋路、東至西大望路,南起通惠河、北至朝陽路之間約3.99平方公里的區域。2009年5月,北京市政府決定將北京CBD沿朝陽北路、通惠河向東擴展至東四環,新增面積約3平方公里。隨之,一直到現在,各種形式的高層建築、超高層建築如雨後春筍般撥地而起。國貿三期,高330米,為目前北京最高建築。

中央電視台新址,高234米,一座聯體鐵塔矗立於朝陽路南側三環路交叉口的東南角;人民日報社新辦公樓,高150米,一座圓形塔樓建設於朝陽路北側人民日報社院內。兩座大樓成為朝陽路新的地標建築。

從上世紀末開始,朝陽路紡織區開始改造,甘露園青年路的建材一條街進行改造,興隆莊改造等等,一股舊城改造的勢頭不斷向東延伸。

現在,朝陽路日益發展升級,兩邊的新開發建設商業大廈和住宅小區越來越多,多家知名商業機構和公司企業紛紛入駐。朝陽路與青年路、朝陽北路、姚家園路等輻射道路一起,共同構成北京東部日趨輝煌、蓬勃發展的“朝青板塊”。朝陽路已成為一條集商業、辦公、新聞、教育、居住、休閒、醫療等於一體的城市交通主幹道,而且必將越發便利、現代、繁華。

道路情況

一、朝陽路拓寬

朝陽路[北京市朝陽區朝陽路] 朝陽路[北京市朝陽區朝陽路]

朝陽路大部分原為雙向4車道,且路面質量較差,隨著道路兩邊城市發展升級,車流量越來越大,道路擁擠,交通能力差。

2005年,北京市啟動朝陽路拓寬改造工程,該項工程規劃為全線城市主幹道,道路標準斷面主路15米寬,兩側輔路各達13米寬,實現全線主路雙向4車道、大部輔路雙向6車道。由於各種原因,工程進展緩慢,於2011年10月基本完工。工程完工後,極大地改善了朝陽路交通情況,為京東地區居民提供一條新的暢通道路,同時緩解了京通快速路和朝陽北路的交通壓力。

二、快速公交2號線

朝陽路[北京市朝陽區朝陽路] 朝陽路[北京市朝陽區朝陽路]

朝陽路在拓寬時,對主路輔路進行了物理隔離,為快速公交系統作了預留。

北京快速公交(Bus Rapid Transit,簡稱BRT)2號線(朝陽路大容量快速公交)於2008年07月31日開通,是北京市第二條快速公交線路。線路呈東西走向,東起通州區楊閘,西至朝陽門,全線16公里,共21站,分為主線、區間。

北京快速公交2號線支線於2009年08月26日開通,全線27.5公里,共29站。支線從朝陽門到楊閘環島後繼續向東行駛,上京哈高速後到達通州武夷花園小區。後於2014年05月26日撤銷此支線,東段開通442路替代(武夷花園-楊閘)。

三、潮汐車道

朝陽路[北京市朝陽區朝陽路] 朝陽路[北京市朝陽區朝陽路]

2013年9月12日起,自朝陽路京廣橋至慈雲寺橋之間的北京市首條潮汐車道正式開通,每天晚高峰17時至20時,朝陽路主路進城方向(由東向西)將有一條車道變為出城車道。同時,交管部門對慈雲寺橋通過最佳化路口,增加出城方向的車道,以便增加的車流儘快直行或進入四環,使車流在這裡分流。

但目前僅將潮汐車道用於晚高峰,主要是根據“緩進快出”原則制訂方案。由於早高峰集中進城車流多,如果再增加朝陽路進城通行能力,必然會造成城區車輛瞬時增加,讓城區特別是東三環周邊本已擁堵的路況雪上加霜;而晚高峰時,出城車輛集中,朝陽路通行能力差必然會造成很多車被堵在城裡出不去,增加潮汐車道後,會為出城路況“泄壓”。

公交情況

朝陽路三間房

朝陽路三間房公車站是北京交通網路重要站點之一, 經過朝陽路三間房的線路有411路,488路,615路,639路,648路,690路,快速公交2線,運通111路公交線路

朝陽路高井

朝陽路高井公車站是北京交通網路重要站點之一, 經過朝陽路高井的線路有411路,412路,433路,488路,615路,639路,648路,690路,運通111路公交線路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