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該行政村隸屬紅河縣寶華鄉,位於鄉境中部,距寶華鄉政府所在地4.5公里,到鄉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縣40.5 公里。轄9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884戶,有鄉村人口4180人,其中農業人口4180人,勞動力 302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176 人。
全村國土面積10.198平方公里,海拔878_2436 米,年平均氣溫18 ℃,年降水量 1485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4519 畝,人均耕地 1.08畝,林地1603.6 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755.1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71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收入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519.00畝(其中:田2169.00畝,地2350.00畝),人均耕地1.05畝,主要種植稻穀等作物;擁有林地1603.6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2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9174.4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0戶通自來水,有886戶飲用井水, 有886戶通電,有67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75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2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29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彈石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5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4.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10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61.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3畝。
該村到2010年底,有9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3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452.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382.40萬元,畜牧業收入22.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390頭,肉牛71頭,肉羊86頭); 林業收入11.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16.10萬元, 工資性收入1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13.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5.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02人 ,在省內務工150人,到省外務工52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886戶,共鄉村人口4194人,其中男性2243人,女性1951人。其中農業人口4194人,勞動力3042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794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5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7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5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386.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6056個(勞均2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47萬元,有固定資產4.3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72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5.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棕櫚、稻穀、玉米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產業。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144人,黨員中男黨員107人,女黨員37人。 團員60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1、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體系沿未建立,農業結構調整幅度不大; 2、農村基礎設施薄弱,休閒、娛樂系公共設施缺乏,人居環境還有待改善;3、 生產渠道單一,經濟來源於農業,農民增收渠道單一。4、農民科技意識不高,生產生活方式落後。。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1、改變以糧食種植為主的傳統農業發展思路,提高農業產業水平,發揮產業化經營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推動作用; 2、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民眾的文明素質;3、培育勞務經濟,增加非農產業收入; 4、大力發展甘蔗、養殖、泡核桃、糧食、旅遊、木薯產業。5、加強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