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客中感春

百科名片

名稱:《朝中措·客中感春》
作者:趙孟堅
朝代:宋
體裁:詞

詩詞題解

這是一首在飄泊行旅中有感於春天的詞。

詩詞鑑賞

春天,本來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風和日麗,光明溫暖,楊柳吐綠,百花盛開。由於大自然的絢麗,人們的心情也應朝氣蓬勃,開朗愉快。但是對背井離鄉、拋別親人的行旅者來說,由於心情的悒鬱,春光也為之減色黯然。“擔頭看盡百花春,春事只三分”,說的就是春天行旅者的情懷:詞人一路上看盡了盛開的各種各樣的花,但十分的春光在自己的眼中和心裡卻只有二、三分,大部分的春光都被愁悶和煩憂所消解了,這種感受我們每個人幾乎都體味過,但用這樣樸素、淺近的語言將其準確地表達出來的,卻似不多見。更突出的是“擔頭”二字,這不僅點出了抒情主人公身在旅途,而且體現出了行旅者的身分、境遇,他不是騎馬遊春的貴公子,更不是驅車、乘轎觀光的顯達者,而是一個肩挑一卷寒傖行李的窮書生,或者有一位小小的書僮替他挑著,那說明他也不過是家中略有薄產的秀才郎前往遠離山中的京城求取功名。
下兩句“不似鶯鶯燕燕,相將紅杏芳園”,更進一步點明詞人的境遇和行旅跋涉的艱辛。作者不從正面直說他的苦衷,而是藉助一個意象群,從反面比喻自己在人生的路上的奔波:我不像那在明媚的春光中輕鬆歡快地飛翔的鶯兒和燕子呀,它們相依相伴、互相追逐著在“紅杏枝頭春意鬧”的芳園裡無憂無慮地飛來飛去,飽享春天的幸福,而我卻是一步步、一天天在漫長的旅途中餐風飲露、晝行夜宿呵……
有了這樣含蓄的描寫和充分的鋪墊,下闋的抒發感懷就有了一個順理成章的基礎:“名韁易絆,征塵難浣”,這聲感嘆飽含著多少辛酸和苦澀!作者明知名韁利鎖的噬人毀性,卻又擺不脫它的羈絆和誘惑,他不假清高,自詡超脫,而是坦率承認自己無法不陷於功名利祿的縲紲之中。一個“易”字道盡了人人都難於逃脫功利的圈套和蠱惑,而“征塵難浣”又形象地、象徵地寫出人生行路難的無奈和必然。在這樣的心境中,極目遠望前路,自然更黯然銷魂;忽記起明日又是清明,思鄉念故之情便更加痛切。這痛切之情如何表現?詞人用“清明插柳”的風俗構成一個意境:故鄉明日插柳唯我不在,異鄉明日插柳我該插向誰家。這與王維“遍插茱萸少一人”內蘊相似,卻又迥然不同:王維是由異地想故鄉──“遙知兄弟登高處,”而本詞是由故鄉想異地──“柳條插向誰門?”二者各擅勝場,異曲同工。

作者簡介

中國南宋畫家。生於慶元五年(1199),卒於景定五年(1264),一說卒於鹹淳三年(1267)。字子固,號彝齋;宋宗室,為太祖十一世孫,浙江湖州人。曾任湖州掾、轉運司幕、諸暨知縣、提轄左帑。工詩善文,家富收藏,擅梅、蘭、竹、石,尤精白描水仙;其畫多用水墨,用筆勁利流暢,淡墨微染,風格秀雅,深得文人推崇。有書法墨跡《自書詩卷》,繪畫《墨蘭圖》、《墨水仙圖》、《歲寒三友圖》等傳世,著《彝齋文編》4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