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望海潮
秦峰 蒼翠,耶溪 瀟灑,千岩萬壑爭流 。鴛瓦雉城 ,譙門畫戟 ,蓬萊 燕閣三休。天際識歸舟 ,泛五湖煙月,西子同游 。茂草台荒 ,薴蘿村 冷起閒愁。
何人覽古凝眸。悵朱顏 易失,翠被 難留。梅市舊書 ,蘭亭古墨 ,依稀風韻生秋。狂客 鑑湖頭,有百年台沼,終日夷猶 。最好金龜換酒 ,相與醉滄州。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望海潮:由柳永創調,此調詠錢塘(今浙江杭州),當是以錢塘作為觀潮勝地取意,原調開闊博大具有盛氣。
⑵秦峰:即秦望山,在會稽。
⑶耶溪:即若耶溪,在會稽。溪旁有院紗石,相傳西施嘗浣紗於此。
⑷千岩萬壑(hè)爭流:據《世說新語。言語》載,顧愷之從會稽遊玩回來,有人問他那裡景色如何,顧回答說:“千岩競秀,萬壑爭流。”
⑸鴛瓦雉(zhì)城:鴛瓦,即鴛鴦瓦,喻瓦之成對者。雉城,指城上齒狀小牆,又名雉堞、女牆。
⑹譙(qiáo)門畫戟(jǐ):譙門,樓下城門。畫戟,戟上施有彩畫者。
⑺蓬萊燕閣三休:蓬萊燕閣,即蓬萊閣,系游宴之所。燕,通“宴”。三休,形容蓬萊閣之高。
⑻天際識歸舟:語出謝眺《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詩:“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
⑼泛五湖煙月,西子同游:據史載,范蠡助越王勾踐滅吳國後,攜西施歸隱,泛扁舟於五湖之上。五湖,即太湖。
⑽茂草台荒:當初吳王夫差為西施所築的姑蘇台今已雜草叢生,一片荒蕪。姑蘇台舊址在今江蘇蘇州西南。
⑾薴(zhù)蘿村:西施故里,在今浙江諸暨薴蘿山下。
⑿朱顏:紅潤之顏,指青春時。
⒀翠被:原意是以翠羽飾被,這裡比喻華貴的衣飾。
⒁梅市舊書:梅市,地名。《地理志》:“梅市在紹興府城西,以梅福為名。”按此,“舊書”似指福上書事。
⒂蘭亭古墨:指王羲之撰書之《蘭亭集序》。
⒃狂客鑑湖頭:狂客,唐代詩人賀知章自號“四明狂客”,晚年退居會稽鑑湖。
⒄夷猶:猶豫,此處意為從容自得。
⒅金龜換酒:典出《本事詩》。李白初至京城,賀知章聞其名,前去其居住的旅舍拜訪,李白出示《蜀道難》詩,賀還未讀完,便大為讚嘆,稱其為“謫仙”,並解下所佩金龜袋換酒,盡醉而歸。金龜,唐代官員的一種佩飾。
白話譯文
秦望山青綠秀麗,若耶溪清涼幽雅,在千岩萬壑中爭相流淌。女牆是用鴛鴦瓦蓋成的,城牆上列有手執畫戟的士兵,而蓬萊則勢如飛燕,高達“三休”。看到那遠在天際的一葉扁舟,使我想起了同范蠡浪跡太湖的西施,當年的姑蘇台已荒蕪不堪,西施的故里薴蘿村也已今非昔比,我也因此有了些許寂寞惆悵的感覺。
誰人看史書看得傷了神,總是感嘆青春易失,歡娛難久呢?我能不能像梅福、王羲之一樣,留名青史?不過倒不如學那“四明狂客”賀知章,不為名利所累,在鏡湖旁從容自得,逍遙其中,最好再把那富貴功祿都換成美酒,在這塊遠離塵世的水濱地盡情享樂。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神宗元豐二年(1079)夏秋之間。是年秦觀往越州探視祖父承議公和叔父秦定,這首詞即是受到自稱“蓬萊東道主”的會稽(古縣名,治所在今浙江紹興)守程公辟的殷勤招待時所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全詩通過排比大量的景物與典故,描繪並讚美了了越州山川人文之美,同時也表達自己對古聖先賢的敬仰之情和對自由生活的嚮往。
該詞的開篇就從越州的山水落筆,先選取最典型的”秦峰”“耶溪”兩個意象,以”蒼翠”寫其色澤之濃重,以“瀟灑”寫其種韻之飛動,兩相對比,靈氣十足。接下來”千輔萬壑爭流”'句則把視角推向更高遠處,描繪了氣魄極大的山水圖景。“鴛瓦”二句依然是寫宏大的遠景,不過對象從自然景色轉到了人文建築。這兩句選取的景物很有歷史的滄桑感,為下文的懷古做好準備。“蓬萊燕閣”一句點明了作者所在的地點,也是剛才諸多景物的觀察點。“三休”用了楚王待客章華台的典故,不僅寫出蓬萊閣之高峻,而且襯托出它所具有的深遠歷史積澱。蓬萊閣同時也是越州歷史的見證。因此“天際”以下雖仍寫蓬萊閣上所見景色,然重心則轉入懷古。”泛五湖煙月”以下四句都是融化西施的典故,抒發作者對蒼茫歷史的感慨。西施本為越州浣紗女,被越王發現送入吳宮,成為吳越鬥爭的棋子,最終導致吳國被越國所滅。西施作為政治的犧牲品,只有在傳說中才與范蠡一起歸隱,得到平靜的幸福。當年吳越的龍爭虎鬥,到秦觀之時都已如夢般遙遠,只有那長滿荒草的姑蘇台,幽冷的薴蘿山,依然讓人記起這段歷史,令人感懷、傷情。
下片脫離了眼前實景的捕寫,進入對與越州有關的眾多先賢的回憶。其重心則是抒發作者對歲月流逝的惋惜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首句”何人覽古凝眸”憑空發問,是下片全部感情的起點。作者站在蓬萊閣上“覽古凝眸”,用一個”悵”字引出下面感慨的內容:“朱顏易失,翠被難留”是嘆息年華老去、容顏衰敗,一切所謂的富貴榮華,都像煙雲一樣在歷史的洪流中消散;唯有“梅市舊書,蘭亭古墨”這些由品德高尚之士留下的遺蹟,還”依稀風韻生秋”,依然被人們所記憶,所懷念。這兩個對比雖然只是鋪排典故,但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的感慨與內心取捨。詞人站在蓬萊閣上極目遠眺,懷古思今,明白了一切功名富貴、形體容貌都是外在的虛無,唯有高尚的品德、傑出的著作,才能被後人懷念。“狂客鑑湖頭”一句又借用賀知章的典故表明了作者的心跡,既不羨慕當時的榮華富貴,也不羨慕“梅市”“蘭亭”的身後虛名,而是希望能夠像四明狂客賀知章那樣,隱居在“百年台沼”中“終日夷猶”,“金龜換酒”與一知己“相與醉滄洲”。
這雖是秦觀臨宴佐歡的作品,但卻寫得非常深沉。詞中描繪了大量的自然景物與人文景觀,使用了大量的越州典故,初看之下讓人眼花繚亂,但細細品來卻貼切工整,蘊涵幽深。
名家點評
明沈際飛:“入律。詞為故實拖疊所累。”(《草堂詩餘四集續集》卷下)
作者簡介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北宋高郵(今江蘇高郵市)人。別號邗溝居士、淮海居士,世稱淮海先生。“蘇門四學士”之一。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著述,自編者有《淮海逆旅集》、《淮海閒居集》十卷。南宋乾道間刻《淮海居士文集》四十九卷,含前集四十卷、後集六卷、長短句三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加以著錄,後遂成定本。《全宋詞》收其詞140餘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