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縣太慈中學

望江縣太慈中學

望江縣太慈中學1949年望江解放,縣人民政府在此設立縣立第二國小,1958年增設涼泉區初級中學,直到1969年。期間校長更替頻繁,學校規模尚小,因校舍緊張,曾多次易址,先後遷往過徐家祠堂、江家埠等地。1970年,王察明主持校務,開設高中班,國小從此劃出。歷數十年發展,本校始成為一所初具規模的農村完全中學,因時值“文革”,學校定名“紅旗中學”。

基本信息

學校簡史

1972年開始學習“朝農”經驗,實行開門辦學,設立農場和氣象、蟲情觀察哨,聘請工農上講台,以廣闊田野為課堂,以農業學大寨為基礎課,以勞動表現好壞作為評定學生優劣的主要尺度,要求學生“一雙草鞋經常穿,一個針線包身上帶,一把銀鋤挖修根,一手老繭工農樣”,“今日農村來,將來農村去”。1976年學校分為本部和寨華農場、王屋、五星、合星四個“駐隊實踐班”及桃莊教學點。新華社記者來校採訪。5月31日《安徽日報》在頭版顯著位置發表題為《頂風破浪向前闖》的報導,本校遂成為“開門辦學”的典型。

1977年,王察明離任,是年9月,王守序繼任校長。此為撥亂反正之期,學校始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學校教育教學秩序得以迅速恢復。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本校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教育教學質量逐步提高,學校面貌也有了較大改觀。1979年,學生吳夢懷獲全省物理競賽三等獎。1980年學校改名為太慈中學。1987年,一幢由政府撥款和民眾捐資助建的近千平方米的教學大樓拔地而起,此後三幢大樓相繼落成。1987年有高中5個班,國中4個班,學生576人,教職工37名。1978年至1987年,向高等學校輸送新生42名,向中等學校輸送新生12名。

1987年秋,李俊生來此接替王守序,任期兩年,為學校工作發展打下了一定基礎。1989年秋,檀基元奉令來此主持校務,王福安任校黨支部書記,學校呈現出一派新氣象,各項工作迅速躍上新台階。校園布局趨於合理美觀,門樓由東向改為南向朝街,校園內有水泥石板道路勾連。各項教學設施日臻配套完美,綜合辦公樓、理化生實驗中心建成並投入使用,電教設備、體育器材、圖書資料有所籌集。教學管理趨於科學,師資力量亦有增強,教學質量穩步提高,1990年學生鄢衛華獲全國國中數學競賽三等獎,獲中國數學協會頒發的“奧林匹克數學”證章一枚。1988年至1994年,本校共有80名學生升入高等學府。

1992年,徐鋟任校長,王福安、汪亞松相繼擔任黨支部書記,學校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1993年有26名學生升入高校,1994年更有新的突破,應屆畢業生也邁進了全國重點高校。學校連續被評為市級德育、體育、國防教育先進單位,縣級高考成績先進單位,校黨支部連續多年被評為先進黨支部,同時,學校建設方面亦有所發展,一幢男生宿舍樓建成並投入使用。

1996年秋,汪亞松同志繼任校長,王功良同志調任副校長。時值我國教育正面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時期,我縣實施“雙基”達標工程的攻堅階段。困難與希望同在,機遇與發展並存。汪亞松校長上任伊始,即著手總結學校發展的歷史經驗與教訓,整殤校務,謀求發展。學校面貌為之一新。

汪亞松同志致力改善辦學條件和校園環境,很抓校風、教風、學風“三風”建設,營造了一個教書育人的理想氛圍,學校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

2001年秋,汪亞松調離,原副校長王功良同志繼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學校師生人數進一步增加,辦學規模與師資力量較前均有很大突破。

2005年秋,王功良同志調離。在2004年原太慈鎮初級中學、桃嶺初級職業中學、茶安初級中學合併的基礎上,組建新的太慈中學。孫立波同志調入擔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徐達友、王長結、徐勝結任副校長。整合以後新的太慈中學(分三個校區),擴大了規模,最佳化了配置,激活了機制。學校十分注重教師隊伍建設,全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孫立波、吳亮飛、周靜、沈永前四位同志脫穎而出,成為縣級學科帶頭人,王小俏被評為省級模範教師,多名教師被評為市級、縣級教壇新星。在論文評選中,徐勝結獲省級獎,童學雲、徐勝結、徐勝平獲市級一等獎。在各級優質課評選中,有8名教師獲市級、縣級獎。中高考也連創佳績。2008年7月,孫立波同志調離。

2008年,徐國應同志調入任校長,徐達友同志任副校長。新太中,新機遇,新挑戰,2008年對學校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根據縣委縣政府“教育興城”計畫,太慈中學高中部將撤銷,逐步發展成為一所標準化的農村初級中學。面臨紛繁複雜的辦學狀況,新的太慈中學首先著力將桃嶺校區撤併到國中部太慈校區,在學校的精心安排下,順利完成了國中部兩個校區的合併。隨後學校從“規範”做起,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如班主任例會制度,教學常規檢查制度,班主任和教師考核制度,學生封閉管理制度等,使學校的管理走上了制度化的道路。在學校管理中,班主任是非常重要的角色,為了提高班主任的管理及教育水平,學校先後安排初一和高三班主任前往縣內兄弟學校進行參觀學習,並在班主任中實行競崗和末位淘汰制。學校為了實現文化強校,建設和諧太中,打造魅力太中的目標,培養積極向上的高品位校園文化,營造濃厚的和諧氛圍,創建了“太慈中學校園文化長廊”。同時整頓校園及周邊環境,努力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學校建設也邁開新步伐,2008年下半年,在上級政府和教育局的支持下,新征土地近四十畝,籌劃建設一棟學生宿舍樓。總之,在以徐國應校長為首的學校班子的領導下,新的太慈中學正在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鑄師魂,塑形象,進一步狠抓教學質量,擴大學校影響,積極為爭創名校而努力。

學校創辦數十年來,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各級各類人才,其中不乏專家學者和黨政領導幹部,他們正在各自的崗位上為祖國的繁榮與富強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優秀校友

安徽省科技廳廳長徐根應

旅奧博導吳夢懷

空軍某部政委夏艷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