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五年級下冊 江蘇教育版
第25課 望月
作者:趙麗宏
夜深人靜,我悄悄地走到江輪甲板上坐下來。
月亮出來了,安詳地吐灑著它的清輝。月光灑落在長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江兩岸,蘆盪,樹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處隱隱約約地伸展著,起伏著。月光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
偶然回頭時,發現身邊多了一個人,原來是跟隨我出來旅行的小外甥。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調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頭凝望著天上的月亮出神了。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和他交談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我們來背詩好嗎?寫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小外甥向我挑戰了。寫月亮的詩多如繁星,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他背:“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我回他:“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個問題來:“你說,月亮像什麼?”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兩個烏黑的瞳仁里,各有一個亮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光。
“你說呢?你覺得月亮像什麼?”我笑著反問道。
“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的比喻使我驚訝。我好奇地問:“你說說,這是什麼樣的眼睛?”
小外甥想了一會兒,說:“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他繪聲繪色地說著,仿佛在講一個現成的童話故事。
天邊那些淡淡的雲絮在不知不覺中聚集起來,一會兒,月光就被雲層封鎖了。“月亮困了,睜不開眼睛了。”小外甥打了個呵欠,搖搖晃晃地走回艙里去了。
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個人。我久久凝視著月亮消失的地方,輕輕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賞析
《望月》是著名的作家趙麗宏的散文。文章中描寫的“月下江景”是非常美麗的,介紹的他的小外甥是十分可愛的。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是深遠的,語言是雋永的。應該說,這篇文章是一篇高級的文藝作品,在蘇教版國小語文課本中是一篇比較好的課文。我反對把“短、淺、白”的文章,作為課文。
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在國小語文課本中,都當作記敘文來教。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在弄清楚記敘文的“六要素”,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激發他們熱愛文學的興趣,萌生探求文學殿堂的欲望。這是國小語文教學中需要研究的一個課題。每個語文老師都要有戰略的眼光,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蔡小玉老師選擇《望月》,上了一堂研究課。她是有膽量的,上課也是成功的。我揣摩她教學的指導思想,概括為六個字:低起點,巧引導。也就是放低教學的要求,採取有效的方法進行引導。能引則引,逐步提高學習的要求。我認為,她確定的指導思想是正確的。在具體的教學中,她採取了三條措施:
1、合理地安排教學過程。教學過程安排是否合理,是取得教學成功的關鍵。她安排教學過程:一是遵循作者的思路。引導學生弄清事情的情節——“我”在江輪的甲板上望月,與小外甥交談(對背頌月古詩、討論月亮像什麼)、“我”一人在甲板上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二是遵循學生閱讀的規律。引導他們先理解內容,再理解內在的意思。如第二段,先找出文中“我”與小外甥“交談”什麼,再思考:可看出小外甥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三是遵循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由易到難,先理解一般內容,再提出更較高的學習要求。
2、努力地創設課文情境。什麼是情境?指作者在文中所描寫的人、景、物和當時當場的氣氛。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入境始覺親”。只有親臨其“境”,才能真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與作者產生共鳴。“我”在甲板上賞月時的情境,是恬靜的,他的心情是愉悅的。小外甥與“我”“我一句你一句”地對背頌月古詩的情境,是緊張而生動的。小外甥是自信的,“我”是沉著而自豪的。小外甥敘述“月亮像什麼”時的情境,是生動有趣的。“我”的心情由自豪變為“佩服”了。“我”一人幻想的情境,是清幽的,心情是深遠的。她正確地把握了課文中的一個個情境,並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分角色朗讀、想像和語言描繪等手段,生動地再現了這幾個情境,有效地幫助學生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耐心地引導品讀體會。文學作品的內含是很豐富的,是通過描寫境界、塑造形象來陶冶、感染讀者的。閱讀文學作品,一定要細細品讀語言,領悟準確、鮮明、生動的特點,同時要感悟作品所塑像的形象。讀者對形象的感悟越深,作品的價值就越大。因此,她在教學中耐心地引導學生品讀小外甥與“我”對的詩句時,辨析每次對背詩句的“同”、“異”,理解小外甥出“對”的角度,感悟小外甥的“機靈”。在誦讀小外甥想像月亮的句段時,感悟他的膽識——把天空當作人,把月亮當作他的眼睛。在品讀我“展開幻想的翅膀……”時,啟發學生想像、討論。這裡的引導還不到位,如學生能想到:他希望祖國的下一代,都能像小外甥那樣:聰明好學、愛幻想。那么,“我”的形象就高大了,文章的含義也就更大了。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堂課中,也有一些值得討論的問題,但瑕不掩瑜。這是我聽到的最滿意的一堂課。就教學而言,我希望大家多上課,多思考。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教學機智,生成新的教學目標,減少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