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徵特性
中秈兩系雜交稻品種。2014年、2015年兩年區域試驗結果:平均株高115.4厘米、穗長25.8厘米、畝有效穗15.0萬、每穗總粒數246.6粒、結實率80.9%、千粒重25.9克。全生育期為146.7天,比對照品種(Ⅱ優838)晚熟5.4天。抗性:經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抗性鑑定,2014年中抗稻瘟病(綜合抗指5.85),抗稻曲病(病指2.2),中抗紋枯病(病指42),中抗白葉枯病(病指31);2015年中抗稻瘟病(綜合抗指5.25),抗稻曲病(病指2.8),感紋枯病(病指48),感白葉枯病(病指49)。品質分析:經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驗,2014年米質達部標4級,2015年米質達部標2級。
產量表現
2014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19.58千克,較對照品種增產6.21%(顯著);2015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47.81千克,較對照品種增產6.96%(極顯著)。2016年生產試驗畝產653.73千克,較對照品種增產11.28%。
栽培技術
要點:1.播期:4月底至5月上旬,大田畝用種量0.75-1.0千克,秧田畝用種量8千克。2.栽插密度:株行距13×30厘米,每畝1.7萬穴;3.施肥:中等偏上肥力水平,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後期看苗補肥,氮磷鉀肥配合施用;4灌水:科學管水,後期乾濕壯籽;5.病蟲害防治:根據當地植保部門預報,及時防治。
審定意見
符合安徽省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區推廣種植,需要注意對紋枯病、白葉枯病等病害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