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草莓曾是南曹鄉的一項富民支柱產業,2002年以郎莊為中心,全鄉草莓種植面積達2萬多畝,多是無公害的大豐香、日本1號等優質新品種。這些草莓個大味甜,並可比正常的反季節草莓早上市近20天,春節前大批量上市。在郎莊形成草莓交易市場,草莓銷往全國各地,經濟效益頗佳。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該村村民看到鄭州市城市建設需要大量沙土,因地制宜,變廢為寶,組織黃沙銷售隊,專業銷售黃沙。這樣一舉三得:不僅徹底根除了遺禍數百年的沙害,還改造出了大量良田,同時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造福了民眾。村兩委重視教育,2005-2009年先後投資1300餘萬元新蓋國小教學樓和其他相關的配套設施,其中建築面積8400多㎡米,具有42個教學班規模,2006年3月19日,該村400多名學生都搬進了新校址、坐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教室。管城區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徐西平,區教體局局長盧新建、南曹鄉黨委書記馬歡等參加了開學典禮。新教學樓徹底改變了辦學硬體,被管城區政府命名為辦學先進村。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後,黨支部積極組織開展“牢記黨性宗旨,心繫災區民眾”特殊黨費交納活動,該村黨員共交納特殊黨費1萬餘元,在黨員的帶領下,該村民眾踴躍捐款,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災區人民的牽掛之情。近年來共籌資1500萬元實現村街路面硬化2800多㎡米,安裝路燈53盞。村兩委總投資26萬元,其中自籌資金17萬元,打深水井1眼,鋪設地下管道6000米,惠及民眾,目前該村民眾全部吃上了放心水。2008年在南曹鄉第六屆“村兩委”換屆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下,實現了新老班子的平穩過渡。新一屆村兩委班子中增加了四名40歲以下的年輕幹部,三名大專以上學歷的幹部,使班子的結構更加合理,戰鬥力得到加強。新一屆村兩委領導班子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008年共投入資金12萬元,出動人力300人次,出動機械車輛5輛,清理垃圾300方,粉刷牆壁3000㎡米,改善了村容村貌,美化生活環境。為了讓村民參加新農合,村兩委組織人員通過大規模的集中宣傳、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和挨家挨戶的走訪,加強教育引導,村民參保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對解決農村缺醫少藥、方便農民就醫、促進農村社會經濟全面發展、構建和諧社會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提高農民民眾自我保健意識、互助共濟意識和健康風險意識,提高農民民眾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信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得以紅紅火火的開展。因該村兩委重視治安教育和防範,2009年2月被鄭州市委市政府命名為2008年度鄭州市平安建設“五無”示範社區(村)。323路公車在該村有站點,正在建設中的石武鐵路(北起石家莊,南至武漢)在該村通過。現在該村結合城市發展進程,以種植業和土地租賃為主要收入,部分村民務工或經商。2008年人均純收入5500餘元。
郎莊:村委會駐地。據《郎姓族譜》載:郎姓於清初從山西洪洞縣遷居於此,發展繁衍形成村莊後,以姓氏為村名。村莊主要姓氏郎、周、李。據2002年《彭城郡簫劉家譜》:劉昭自清康熙年間(1662--1722)由新鄭市薛店鎮文正村遷到今鄭州市二七區十八里河小劉村。清嘉慶年間(1796-1820),劉青山、懸妞、劉啟等人遷至今郎莊。此支劉姓和十八里河小劉村、新鄭市文正村劉姓,統稱文正劉。
小郎莊:郎莊郎姓經過發展,一部分人遷到村北,形成村莊後為和郎莊區別,故名小郎莊。今主要姓氏:劉、張、郎。清道光年間(1820-1850),張姓先祖帶著孩子自今新鄭市龍湖鎮於寨村遷此。劉姓、郎姓主要是為郎莊郎姓後裔。
河西:據傳說:清朝嘉慶年間,李傑自今鄭州市二七區蜜蜂張村遷今十七里河西居住,發展繁衍形成村莊後,村莊以方位為名。現主要姓氏李、梁、劉。
(張增武 劉八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