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概念

朋友,即在生活中彼此信賴,關係融洽,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人。

本文由來:

最近正在反省,其中之一是反省和朋友的關係,朋友越來越多,而有些朋友,卻不知不覺的在變化,導致朋友的關係發生微妙的變化,這些不是事件上引起的,我所以想通過歷史的、哲學的、社會學的、倫理學、生物學、人類學的各種思維方式進行解讀我目前能理解到的朋友,和朋友的關係,回過頭去審視我和朋友微妙變化。

----------------------------------------------------------

關於朋友的一些說法:

儒家認為:“同門為朋,同志為友。”就是說在一起讀書的叫朋,有共同的理想、志向和報負的叫友。朋友之間也就是道藝的結合。孔子說:“德不孤,必有鄰。”一個研習道藝的人是不會孤獨的,必會有同師同志的朋友,相與切磋,相與琢磨。

對朋友的理解,始於困惑於以下的幾個問題:

面對不同的朋友,你需要掩飾些什麼? 情緒?隱私?恥感?

誰為你去死?——生死之交, 是你在他心裡的地位高於他自己?還是情義債所困。

和什麼樣的朋友在一起會有排外的感覺?

沒有真正的敵人(少量),就沒有真正的朋友?有人說女人把所有女人都當成潛在的敵人,導致樹敵太多,而沒有真正的朋友?還是女人太善良,從來沒有真正的敵人,所以也沒有真正的朋友?

王者之流是否沒有真正的朋友?曹操?劉邦?毛澤東?

歷史上一些著名的友誼是否表明了政治領域沒有真正的朋友可談?

是否真正的朋友的一條心是因為要面對共同敵人(人或自然之敵),沒有真正的敵人是否很難結成真正的友誼?

是否,要持有共同的價值觀,但卻與主流文明相異,才有英雄相惜的感覺,才有賢者識賢,王者識王?才更值得珍惜和保持友誼?

到底著名的友誼,是在什麼條件下產生的?

----------------------------------------------------------

(一) 朋友的層次

1、 精神層面

我定義的精神層面偏重於價值和意義,是一系列關於問題,世道,人生,價值與意義的理解。是一種知識獲得、智慧體驗進而成長而得到的獨特快樂。典型的精神層面的愉悅是“開悟”,就是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一切都那么明了,世界從此變了一個模樣。

物質上的獲取的動機往往是相似的,它導致的行為也多是線性的,而精神上的動機滿足是多樣的,行為也是非線性的。

(廣義的精神可以包括,思想,價值觀、人生哲學、信仰理念、道德等)

中國男人的精神活動可以概括為——超越,人生的境界的超越突和事業的突破。

如果把精神層面的交往分為三個層次,那么更層次的交往,就表明了自己處於更高的境界。

第一種層次

可以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分享自己的所得,見解,是報有分享自己思想體會的目的進行的一種交流交往。主要是獲得共鳴,分享同感。

受於水平限制,話題可能多局限在,花邊新聞,小道訊息,奇聞趣事,牢騷,消遣娛樂, ……目的還是希望能拉近對方的距離,分享這種簡單“信息”和一般“知識”層面的簡單樂趣,獲得一些簡單的成長。

大多數的朋友在精神層面都是第一層次的,大家吃吃喝喝,可以一起玩,這是最簡單最普通的精神上的悅樂,可以分享共同的喜悅、歡樂,有煩心的事,可以和他們傾訴,但是受水平和層次限制,這些朋友最多可以安慰一下,勸你想開點,出些蹩腳的主意。

可以分享快樂,分擔煩惱,可以同樂,同榮,但不能分擔責任,共恥。

凡是進入精神層面交流的朋友都是真誠的,但卻不一定講真話,原因是受水平限制,很多話講出來是上不了台面的,也說不出太多一語中地的話,也沒有足夠的技巧講真話,大多是怕傷了面子,傷了愉悅氣氛和感情。

----------------------------------------------------------

第二種層次

真誠,有能力,有技巧可以和朋友講真話,能分得清面子和朋友哪個更重要。可以直言朋友的缺點,可以留意朋友的一言一行,並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把朋友的改進當成自己的進步。可以同恥同榮。

有換位思考的能力,分享交流可以從對方的成長,成就著想出發,表現形式上可以根據情景直言或者巧妙指出對方缺點錯誤,讓對方在愜意和諧默契的情景下,心領神會,默契,心領神會,分享的知識和信息,也有結構性系統性,可以圍繞著專題分享,可以圍繞專題系統的討論,深入的發表自己的見解看法,提出更多的層面看待問題,發覺更多的問題。每進行一次這樣的交流,相當於“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 這樣的朋友間的交流,往往會產生智慧和思想的火花。

分享交流的內容:思想,創意,創造力,理想,社會責任,歷史,哲學,文化,藝術

諍友的具有同樣的價值和地位。

第三種層次

可以著眼於為對方的超越,思想和境界的突破提升,為對方人生的完結思考,對對方人生追求徹底的尊重,人生中有對方的地位,可以經常產生智慧層面的愉悅,是靈魂層面的交流,但必須以信念和相似經歷作基礎。

相當於聖賢之人之間的交往。可以用“相視而笑、莫逆於心”來形容,唯有有道之人才能在上能與造物者同游,在下能與超脫生死,忘懷始終的人作朋友。

交流內容:生命的感悟,天地人生,

道義之交、生死之交

生死之交:可以有兩種定義,一種是願意為對方而去死的。

第二種是兩個人有過生離死別的體驗或者兩個人對死亡或對人生的終極價值追求有相同的感悟,這屬於哲學層面、精神層面交流的最高境界。——形成了深交,莫逆之交,雖然沒有為對方而死的機會來檢驗,但也被公認為是生死之交。

願意為為對方去死的,或許是被救過一命!或者欠下了一輩子也還不完的人情債,在這兩個情況下,如果非常重情義,道德感強,可以為對方而死。

生死之交,起源於在精神層面對死亡有同樣的領悟,繼而在自己的人生中定義了死亡,定義了生命,定義了對方在自己人生中地位,定義了餘生的人生意義。

考死亡——精神超越的重要部分

領悟死亡。不一定非能等到死到臨頭才去思考死亡,當人意識到自己固有一死時,就會猛然超出日常的沉淪,意識到去生的重要性,意識到常人的無聊,意識到無所用心的麻木與荒謬性,激發起重生的熱情和決心,思考死亡的意義是置死地而後生,向死而生才能立足自身而在世。所以我們首先要把握的是存在,就是要活下去,活著才有選擇成為自己的可能性。而千百年來,人類上天入地,建功立業,歸根結底大都為了超越自身存在的有限性。

--------------------------------------------------------- 2、 目標層面

生活理想

人生理想

社會理想

政治理想

事業理想

……

3、 價值觀層面

道不同不相為謀,(道是道義)君子以義結黨,小人以利結朋,利不在了,朋友關係也就不存在了,

核心價值觀是信念或根本信條,是人生實現的依據,是目標在路徑上的取捨原則,它不在於正確與否,也不在於崇高與否,而在於是否相信,是否信以為真,是否深信不疑。價值觀一般是含而不露的,能在這個層面進行坦誠的交流,是屬於心靈或靈魂層面。

與主流社會持不同的價值觀(反政府的、不反政府的),在尋求與主流文化不同的子系統。相同的價值觀具有更大的價值,才有英雄相惜的感覺,才有所謂的“賢者識賢,王者識王”。

4、 情感層面

情感交流主要基礎同情心,惻隱之心

第一層次

傳遞,分享喜怒哀樂的心理感受,期望得到同感,

第二層次

分享感動,交流真誠,分享難以忘懷的心理體驗,釋放心理壓力,尋求心理依靠。伴有喜歡、溫馨、安全、輕鬆的情緒產生,

知己良伴 良好的傾聽者 交流中會產生可依靠的感覺(事實上不一定能依靠)

第三層次

一起被感動過,一起有過同等程度經歷,一起被震撼過,一起受過刺激,總之一起有過難以忘懷的心理體驗,形成一種強烈的記憶,轉換為一種情緒,一種觸動,包括很多第一次強烈的心理體驗,(值得紀念和回味的)唯有和這樣的朋友在一起才會產生這種情緒,感觸,

(二) 構成朋友的基礎

1、 共情

所謂共情,就是能體會他人的內心世界,仿佛身臨其境。對他人的境況的心領神會。可以用別人的眼睛看世界,能夠理解別人的心理並且相信別人也能夠理解自己的心理而獲得一種保護,這是形成信任的重要基礎,也是形成自律的基礎,朋友中的一方缺少這種共情能力,很難獲得人格層面的對等,從另一個角度看,所謂真正的王者,很難有真正的朋友,就是別人根本無法體會他的心理感受,

關鍵字:溫馨,感動,安全,輕鬆

2、 情義

在日本的文化中,情義是必須要報答的,日本人時常為了情義而不能堅持正義。

而在中國,從情義的本質來看,是一種交易,其目的是維持長期關係、用短期交易的不平衡作投資,來尋求一種長期平衡、這種人類文明的功能受到了,目前社會保障和保險而大幅消減。

從情義的來源看,是在承諾(要求)超額滿足而產生的負債感(人情債),這是一種道德約束。當對方很介意這種債務形成的時候,首先他願意持續的這樣的交往(信任形成),其次,會下意識的提供回報,或者產生移情,把債務進行轉移償還,來平抑其內心。

在中國,情義形成的最大債務是收買人心、同心同德,形成所謂的“忠誠”,在中國“忠誠”是通過嫁接一種倫理(師徒、君臣、結義)關係,然後讓其欠上一輩子都還不完的債務。其手段是通過的巨大的投入付出,形成一個支付期、投資期、回報期是連綿不斷的,長期有效的,具有強烈排他性的一種倫理利益共同體。

救人於水火,雪中送炭, 救人性命會形成最大的情義債——形成生死交,願意拿命來還。

可以概括為如下手段

1. 付出給他超過它品級能承受的尊敬和地位

2. 用犧牲自己來承擔他應該承擔但卻有困難的責任和義務

3. 完成他最大的心愿,(長期的,短期的)利用?

4. 和他形成一種受道義約束的倫理關係,(結義——拜師)(伯樂——上司)

如果被這樣鎖定的倫理情義債,就不能背叛,因為中國社會的文化融不下這種價值觀,(要士為知己者死,以死相報否則人格破產

君子之交:平時交往淡淡,關鍵時候給你很大的幫助,形成巨大的人情債務。但卻不一定要求得你的回報,是君子的他的德行高。

或者你的尊嚴受損時,維護你的尊嚴。——還是情債

小人可以說是不講情義的人,事事要求回報,只想講求短期獲益,不講求收買人心。

3、 信任

普遍的信任來源,直覺,女人用獲取對方了解和的渠道不同,頻繁的交往,直覺感知。

朋友間信任的來源——言與行的時間差,承諾與兌現的不對稱性。

信任:在全知與無知之間,理性與非理性之間,全知意味著確定,無知無法建立信任。確定性的增加,通過信任在習俗與互惠性的合作中扮演角色來完成。

人格信任的起始:認同其自我認同,形成最初的起始信任。

信任的維持:威懾之所以有用,是靠間歇性的開戰或攻擊建立信用的。而朋友間信任的維持,也需要間歇性的互助來維持。

信任的強化:獎懲,互惠性的合作,背信的報復、強道德,強社會壓力。

信任是通過心理作用而誇大過去的信息,完成一種超越,由此定義未來,推動選擇和行動。增加了對不確定性的寬容,與靠技術控制未來的複雜性和風險性相soNormal" style="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22pt;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是依賴性的基礎

朋友之間的道德謂之信

信任狀態:是一種有信心的期望,期望的大小,和自己的相關度,構成了不同的類型的朋友。

期望:有沒有這種期望,是朋友關係微妙變化的根源,朋友的關係就看你是否很在乎這種期望,和這種期望在你心目中的重要性。

信任狀態的幾個維度:

1給你的感覺是人性真實,信息完備,言詞準確,重承諾,守約定

2對對方持有自信的期望狀態

3可以為自己的利益擔當責任或掌握資源

4不利用自己的弱點攻擊自己

信仰——無條件的信任,具有信仰的人會無條件的相信某些人或事。

專一的(不是機率問題)——忠誠的——承諾——信任

(三)評價朋友的維度

 1、價值評估

也就是把朋友按價值來折現,變成一個可以獲得利益的價值,出賣朋友往往是在這個層面進行的,就是如果一個朋友在一個人心目中相對於10萬折現的價值,那么出賣他的朋友一定要獲得超過這個價值(理性價值),但從社會學的角度和人性的角度來看,一般人是能抵住10倍的誘惑的(道德價值=90萬),但是很難抵住百倍的誘惑(道義價值、正義價值=990萬以上),這是人性的缺憾,只有有道之人才能抵住百倍以上的誘惑——是需要修煉和歷練的。

經常被用此衡量的是利益之交,上司,同事,同行,同學,同鄉……

潛在價值大的,是要長期投入的,

 2、心理地位()

心理地位是一種相對的情感價值評價,是看朋友在自己心裡排序中占有最重要的位次。

主要是在朋友間發生利益衝突是(不考慮道德、道義、公正),自己會偏向哪一方。否則心理會不平衡,

當自己有利益分享是首先被想到的

一般人會把父母、恩師、愛人、恩人、死黨會排在最前面。心理地位高還和是否欠有情義債有關。

 3、精神空間

和心理地位相似,從朋友占有自己精神生活的空間大小來衡量。占有1/3(絕大多數)以上的精神空間的朋友,可以稱為是精神支柱,或精神領袖了。

愛人如果占有了自己精神空間的大部分,那幾乎是對方就是生活的全部了,多數女人的精神空間幾乎會被其愛人填滿,而且有強烈的依賴感,但男人卻很少其精神空間被女人填滿,而且男人的精神空間比女人要大的多(一己之見,歡迎批判)。

精神空間的大小之分,穩定之分

如果你能在精神上在朋友心目占有很大一個空間,並且維持一段很長的時間,就獲得了在朋友心中的一個地位,在他的人生中就會有有你的一席之地。這是純粹意義上的真正朋友。

在有困難是首先想到的那一方,可以是朋友,也可能是偶像,精神領袖。

在臨死前最惦記的

4、 親密度,

交往頻率以及交往中滿足生活上主要喜好有關,行為上經常有重合的地方。

這種滿足往往是雙向的,不涉及投入回報的範疇,例如,一對哥們,喜歡讀書,我買一本送給你,你買一本送給我,並不會形成情義債,有點像AA制,就是兩人穿一條褲子,不分彼此,投入到你身上和投入到我身上效果一樣,大家都受益,都高興。和此類似的,例如兩人喜歡吃火鍋,經常一起吃。

親密度虛高:行為關係密切,交往頻繁,次要生活需要或喜好頻繁滿足,精神距離遠,占有精神空間小,典型的例子是同床異夢,父母與子女有隔閡的。

親密度虛高是引發和積累矛盾主要因素。

能增加親密度的有:

真心的暢談,隱私秘密的分享,行為關係的密切,個人感動的分享

生活中的開心事情,首先會想到要與之分享的朋友往往是親密度高的。

親密度高的朋友,之間不講面子——俗

小人為利益,可以製造親密的假象,騙取你的利益。

大部分人以靠近事務以示占有,

同性的親密關係主要體現在精神層面和情感層面,異性之間如果增加性方面的關係,就成為了所謂的戀人或情人關係,

親密度大的,往往精神空間占有的大,心理地位高。

心理地位高的,多不能親密度大和占有精神空間大,往往是欠他們的情義債。

精神空間占有大的,親密度占有的不一定大。

價值大的,不一定親密,不一定占有較大精神空間和心理地位。

(四)破壞友誼的因素

道德內衝突:情義與道義是非公正相衝突

道德外衝突: 爭奪共同的利益,失去了信任,方失去了信心,不能體會對方的心理感受,目標誌向發生改變,

從這一層面講,你可以批判一個人的思想成果,言論觀點(變相的參與到其思想創造的過程中),但千萬不能傷害到其自我認同,成為人身的攻擊。

(五)不正常的朋友關係

1、哥們義氣

私利和道義,道德,是非相衝突,造成友誼的破壞,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犧牲自己和付出多少

犧牲自己多少,可再生的?

八拜之交

2、目的性交友(歧視)

為某種目的而結交,心理位勢強或者平的

3、功利性交友

心理位勢弱,或者持平。

不含情感層面的交流,不在乎未來的關係

動機利己,表現是機會傾向的,對其有所求,有資源,

物質上的獲取的動機往往是相似的,它導致的行為也多是線性的,而精神上的動機滿足是多樣的,行為也是非線性的。所以利益之交,具有簡單,爽快,不拖拉的特點,

4、人格破產

失去信任

5、被利用被出賣

往往人最初報有的目的就是被人所利用的!如果是報有利益之交的態度,而對方也這么想的話,而自己的智識又在人之下,你報有的目的容易被識穿,就會被人所利用。

你的致命缺陷被不信任的人了解,

比如:好色,對哪些東西有特殊的偏好,利用你的成見,

所以人要修煉,修煉到沒有缺點,沒有太多的成見,

自己的原因:不正當的偏好

朋友的的原因:不怕你報復,不在乎未來的關係,利益之交,挽回自己喪失的利益——傳銷

外界原因:同種資源的爭奪,生存空間極度緊張,彼此沒有了退路,必須幹掉對方才能獲得存的空間,例如計畫經濟下的單位,必須斗,文革時,靠出賣朋友,以洗脫自己,獲得生存。

融入組織層面的朋友關係

個人利他,群體利他

小圈子,大圈子

(五)成為新朋友

1、事件引起

一種活動發生,投入了感情,很難忘記——形成一種友誼

2、目的引起(利益之交?)

榮譽、心理滿足、精神滿足

3、魅力引起

有思想,有個性,有追求,有毅力……

導致喜歡,容易忽略缺點

印象——形象——背離

引發——喜歡——愛——愛情?

4、緣分()巧合

緣分,學緣,鄉緣,

5、相似性、(臭味相投)

6、事業引起

事業是長期維持友誼的重要基礎,現代社會人是通過推進入組織得以進入社會的,參與到一項工作和事業中才有社會承認的基礎。是彰顯和折射人格的最大參照。

俗話說,朋友貴在知心,樂在共事。“志同著相助,仁同者互慮,惡同者互結,趣同者互尋。”在事業基礎上幾乎可以找到統一所有的理想和價值觀(生活理想,社會理想,人生理想)朋友

事業是需要合作作基礎的,合作就要組織起來,就形成權力結構,才有忠誠和背叛的條件,才能形成豐富的朋友關係,幾乎是形成榮辱與共、患難之交的唯一條件,也可能是找到生死之交的唯一途徑,找到推心置腹朋友的條件。

事業的完成需要領導或領袖,領袖給人以精神上的依賴、依靠和信仰,使人們發覺跟著領袖,就無所謂恐懼和失敗。領袖奮不顧身的氣概和以身作則的先鋒形象,可以煥發出如火如萘的激情。

可以找到價值觀相同的朋友

有些價值觀很難相統一,因為價值觀總是含而不露的。是內涵的假設系統。朋友間的討論與交流很難展示其內在的價值傾向,需要在遇到具體事件經過衝突才表現出來,在共事基礎上會提供這種機會,可以在有限的衝突中形成的共同的價值觀,事件的衝突往往能突破語言上的障礙,震撼對方內心靈魂深處,為基於價值觀層面進行深層次對話交流提供基礎。只有經過這樣事件衝突的歷練,才能發現找到真正認同價值觀事業夥伴,形成戰鬥友誼?

形成有內涵的深度交流

我們雖然有共同的語言,但語言要共同經歷之後才有內涵和外延,然後信息才能有效的溝通和交流。這種共同的經歷和語言如果沒有共同的戰鬥友誼他是不能形成和交流的,交流是產生共識、共同目標、合作的意願基礎。有了合作才能互相提攜共同成長,才能使交流達到更深的層面,

事業的進行往往是靠信念支撐的,信念是不需要理由的,是心靈上的。比如“永不言放棄”,有了相同的信念,說話才能到位,才不需要兜圈子,顧及人的面子,帶有信念的交流是精神層面的溝通,就和層次境界結合在一起,境界的高低決定了思想和言語是否具有貫透他人的靈魂穿透力。產生轟然衝擊心靈的感覺,信念與靈魂層面的交流包含某種執著的、浪漫的、空曠的、令人嚮往的心靈的體驗,這一切又可以融合在廢寢忘食的工作生活中。每個人就不會斤斤計較,才能夠死守在一起最終發展起來,才有可能渡過事業危機和困難,也不會在事業做大時四分五裂。

事業作大以後就分手了,原因或許是之間的終極的價值觀、事業的使命目標、理想、實現這些目標的手段沒有達到高度的共識,這是因為終極的價值觀是與生俱來的,和人的本性所聯繫,比如舒適的生活、振奮的生活、成就感、和平的世界、美麗的世界等等。這些都不是能輕易改變的,當事業大了後有資源了,個人可以支配資源的空間變大了,每個人就要去完成他的終極價值追求,事業會從高端開始瓦解,背後是大家的終極價值追求不一致。但無論如何,可以通過事業這個平台發現每個人隱含在背後的終極價值追求,找到終身的、默契的、推心置腹、深交——戰鬥友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