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評

月旦評

月旦評,東漢末年由汝南郡人許劭兄弟主持對當代人物或詩文字畫等品評、褒貶的一項活動,常在每月初一發表,故稱“月旦評”。無論是誰,一經品題,身價百倍,世俗流傳,以為美談。因而聞名遐邇,盛極一時。月旦評又名汝南月旦評,由東漢末年汝南郡人許劭所主持。劭邑人李逵,壯直有高氣,劭初善之,而後為隙,又與從兄靖不睦,時議以此少之。月旦評首腦人物許劭,字子將,“汝南平輿人也,少峻名節,好人倫,多所賞識。除了袁紹與曹操外,當時很多英雄豪傑都曾被許氏兄弟一一“核論”,如他們評陳為“太丘道廣,廣則難周”⑤,論陳蕃是“仲舉性峻,峻則少通”⑥。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名稱:月旦評(yuè dàn píng) 解釋:指品評人物或詩文字畫等。 出處:《後漢書·許劭傳》

月旦評又名汝南月旦評,由東漢末年汝南郡人許劭所主持。

東漢末年許劭與其從兄許靖喜歡品評當代人物,常在每月的初一,發表對當時人物的品評,故稱“月旦評”。例如許劭評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月旦評影響深遠,孔尚任《桃花扇·修札》:“舌唇才動,也成月旦春秋。”

月旦評本身也頗受譏評,祖納和王隱都認為一個月內便行褒貶,實在太過草率 。梅陶更稱:“月旦,私法也。”蔣濟《萬機論》雲許子將“褒貶不平,以拔樊子昭而抑許文休。”《後漢書》本傳亦稱許劭“與從兄靖不睦,時議以此少之”。諸葛恪《與丞相陸遜書》:“自漢末以來,中國士大夫如許子將輩,所以更相謗訕,或至於禍,原其本起,非為大讎。惟坐克己不能盡如禮,而責人專以正義。”葛洪更認為“月旦評”是結黨營私的表現。

出處

《後漢書·許劭傳》:

許劭字子將,汝南平輿人也。少峻名節,好人倫,多所賞識。若樊子昭、和陽士者,並顯名於世。故天下言拔士者,鹹稱許、郭。

初為郡功曹,太守徐璆甚敬之。府中聞子將為吏,莫不改操飾行。同郡袁紹,公族豪俠,去濮陽令歸,車徒甚盛,將入郡界,乃謝遣賓客,曰:“吾輿服豈可使許子將見。”遂以腳踏車歸家。

劭嘗到潁川,多長者之游,唯不候陳寔。又陳蕃喪妻還葬,鄉人畢至,而邵獨不往。或問其故,劭曰:“太丘道廣,廣則難周;仲舉性峻,峻則少通。故不造也。”其多所裁量若此。

曹操微時,常卑辭厚禮,求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對,操乃伺隙脅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操大悅而去。

劭從祖敬,敬子訓,訓子相,並為三公,相以能諂事宦官,故自致台司封侯,數遣請劭。劭惡其薄行,終不侯之。

劭邑人李逵,壯直有高氣,劭初善之,而後為隙,又與從兄靖不睦,時議以此少之。初,劭與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

示例:言辭不爽,謂之金石語;鄉黨公論,謂之~。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身體》 劭,字子將,汝南平輿(今河南省平輿)人,是當時最有名的鑑賞家和評論家。他常在每個月的初一,發表對當時人物的品評,叫“月旦評”,又叫“汝南月旦評”。無論是誰,一經品題,身價百倍,世俗流傳,以為美談。

初,劭與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

二許大話

二許二許

許靖、許劭堂兄弟(今平輿人)皆東漢末年著名賢士。當時,宮庭混亂,奸邪當道,政治腐敗,禍亂四起。為治理國風,抑惡揚善,二許憑其才識謀略,在清河島上開辦了一個講壇,每月初一命題清議,評論鄉黨,褒貶時政,不虛美,不隱惡,不中傷,能辯人之好壞,能分忠奸善惡,或在朝或在野,都在品評之列。評後驗證,眾皆信服。凡得好評之人,無不名聲大振。一時引得四方名士慕名而來,競領二許一字之評以為榮。後來, “月旦人物”便成為品評人物的一個成語。許氏兄弟利用“月旦評”為時政舉薦了不少人才,對當時取士有著很大影響。如許劭推薦的樊子昭、和陽士、虞承賢、郭子瑜等都顯名於世,人稱許劭為“撥士者”。許劭更是準確地評論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留下了千古佳話。後來,許靖出任蜀漢太傅,倍受世人敬重;許劭曾任汝南郡功曹等職。劭兄許虔,品德高尚,志趣高雅,待人寬厚,與弟許劭俱有高名,汝南人稱“平輿淵有二龍焉”。平輿縣城的古巷“二龍里”和小清河的“月旦島”、“月旦橋”皆因其人其事而得名。

首腦人物

月旦評首腦人物許劭,字子將,“汝南平輿人也,少峻名節,好人倫,多所賞識。若樊子昭、和陽士者,並顯名於世。”③許靖,字文休,“少與從弟劭俱知名,並有人倫臧否之稱。”④月旦評在兩人的主持下,名噪一時,被許氏兄弟“所稱如龍之升,所貶如墜於淵,清論風行,高唱草偃,為眾所服。”①許劭任汝南郡功曹時,郡內大小官吏均十分畏懼,居然“莫不改操飾行”,紛紛檢點自己的言行舉止②。不僅一般的士人官吏對許氏兄弟敬若神明,即便是出身四世三公的大貴族袁紹和“任俠放蕩”以豪傑著稱的曹操,對月旦評也是深為折服且不得不有所顧忌。袁紹“公族豪俠,播名海內”,平日間盛氣凌人,飛揚跋扈,連董卓、何進等權貴大臣都不放在眼裡。然獨懼許劭之評,史載“(袁紹)去濮陽令歸,車徒甚盛。將入郡界,乃謝遣賓客,曰:‘吾輿服豈可使許子將見',遂以腳踏車歸家。”③出行前呼後擁,很講排場的袁紹唯恐奢靡的場景為許劭所不齒,只得裝模作樣,輕車簡從地回到家鄉,以便給許劭留下一個好印象。曹操祖父曹騰為中常侍,故操門第不高,時人譏諷其為“贅閹遺醜”,曹操為擺脫被人看輕的尷尬局面,遂千方百計懇求許劭為己一評。為達目的甚至不惜採用脅迫等無賴手段:“曹操微時,常卑辭厚禮,求為己目(註:令品藻為題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對。操乃伺隙脅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操大悅而去。”④

除了袁紹與曹操外,當時很多英雄豪傑都曾被許氏兄弟一一“核論”,如他們評陳為“太丘道廣,廣則難周”⑤,論陳蕃是“仲舉性峻,峻則少通”⑥。陳為當時名士中之泰斗,陳蕃則是名士中之“護法”,許劭對二人之品題,各為八個字,有褒有貶,恰如其分。有人問許劭:“(荀)靖與(荀)爽孰賢,子將曰:二人皆玉也,慈明(荀爽之字)外朗,叔慈(荀靖之字)內潤。”⑦其品評荀靖兄弟,假物為喻,形象鮮明。聽者默契於心,猶如恍然在目,真可謂神妙也。

月旦評雖盛行於一時,然持續時間並不太長。“(許)劭邑人李逵,壯直有高氣,劭初善之,而後為隙,又與從兄(許)靖不睦,時議以此少之。”⑧不久十常侍當國,許劭目睹朝政腐敗,天下將亂,不願入仕,他說:“‘方今小人道長,王室將亂,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乃南到廣陵。”⑨許靖因事得罪董卓,亦避難出走,隨著許氏兄弟兩人關係的破裂並分別離鄉他走,月旦評便逐漸淡出了歷史舞台。

相關詩詞

《廣絕交論》

南朝-劉峻

雌黃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

孫莘老輓詞四首

秦觀

月旦嘗居第一評,立朝風采照公卿。

門生故吏知多少,盡向碑陰刻姓名。

《春台引》

唐-陳子昂

感陽春兮生碧草之油油。

懷宇宙以傷遠,登高台而寫憂。

遲美人兮不見,恐青歲之遂遒。

從畢公以酣飲,寄林塘而一留。

采芳蓀於北渚,憶桂樹於南州。

何雲木之美麗,而池館之崇幽。

星台秀士,月旦諸子。

嘉青鳥之辰,迎火龍之始。

挾寶書與瑤瑟,芳蕙華而蘭靡。

乃掩白苹,借綠芷。酒既醉,樂未已。

擊青鍾,歌淥水。

怨青春之萎絕,贈瑤台之旖旎。

願一見而道意,結眾芳之綢繆。

曷余情之蕩漾,矚青雲以增愁。

悵三山之飛鶴,憶海上之白鷗。

重曰:

群仙去兮青春頹,歲華歇兮黃鳥哀。

富貴榮樂幾時兮,朱宮碧堂生青苔,

白雲兮歸來。

哭劉四尚書

作者:權德輿 朝代:唐

士友惜賢人,天朝喪守臣。才華推獨步,聲氣幸相親。

理析寰中妙,儒為席上珍。笑言成月旦,風韻挹天真。

丹地膺推擇,青油寄撫循。豈言朝象魏,翻是臥漳濱。

命賜龍泉重,追榮密印陳。撤弦驚物故,庀具見家貧。

牢落風悲笛,汍瀾涕泣巾。只嗟蒿里月,非復柳營春。

黃絹碑文在,青松隧路新。音容無處所,歸作北邙塵。

送裴仲謨

來源: 作者: 秦觀

君才出於德,妙高如匠石。

但見廣廈成,不見斧斤跡。

厚為諸兄奉,自奉頗雲嗇。

三先陽亢宗,薄俗有慚色。

汝南古佳郡,月旦評一易。

爾來似揚州,不辦龍蜥蜴。

短簿髯參軍,喜怒移頃刻。

正平竟獲免,實我文舉力。

念公當乖隔,憂思如紡績。

恥為兒女仁,到此淚橫臆。

熙朝大烹飪,賢者不家食。

朝為郡縣吏,暮作台省客。

矧聞諸法從,久欲薦言責。

去去勿重陳,九萬自此擊。

春蕪記

明-王錂

“心負雲霄志,名高月旦評”

月旦評子歌

眼波媚,俏娥眉,伊人濯足滄浪水。

舒皓腕,啟貝齒,大都佳人瀟湘子。

澄湖綠水盪清波,玉顏常向白雲歌。

霜衣弋天為羽鶴,袂影飄飄如冰雪。

傷行猿啼詞,樂作鶴鳴詩。

長袖善拂舞,廣寒有仙姿。

青絲比柳絲,憑欄重相知。

心淨彈素琴,思深夢中吟。

細綰雲中浪,寂寞天涯尋。

叫秋木而出新,撫芳亭且氤氳。

賓塞鴻為凌雲,淚淋漓以沾襟。

吾來觀之唯嘆君之妙指,殊不知君評堪古今。

露白煙雨近,霜重紅塵心。

歌從意中轉,詩以情見真。

人著冠冕片詞俊,堪稱淑玉絕色人。

月旦評詩甄,妙筆驚陽春。

一花一葉知春信,一字一句細耕耘。

白波卷蓬壺,綠度網塵拂。

因有錦字書,文華影不孤。

孔雀開屏絢,畫龍點睛珠。

重門不鎖是君家,開窗八次見桃花。

能為青鳥使,還成曠士達。

春天自然來,豁然太清開。

幽泉澗谷明月在,落花不委青泥苔。

君若是長鯨,定能吸川而噴海。

君如登高丘,幾讓白日沉光彩。

胡風漫捲聽天籟,蕭蕭直下黃金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