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華華

台灣客家另一則《月光華華》更具台灣客家特色:“月光華華,點火餵豬嫲(母豬)。豬嫲毋食糠,打死老姑丈;姑丈冇夾菜,打死阿來妹。阿來妹抵(走到)奈(哪裡),抵到公館背。”歌謠以“月光華華”起興,敘述小孩跟隨大人點火去餵母豬的情景。天黑了還勞動不止,表面看來十分艱辛,然而這種充滿了幸福憧憬的勞動卻又是快樂的。月色明媚,灑落在勞動者的身上以及周遭,在母豬進食的過程中,母女倆吟唱著這樣的歌謠,本身就是一種美好生活的表現。客家歌謠中多有“打死”一詞,一沒有渲染暴力的意思,二沒有不尊不敬的成分,而是作為歌謠韻腳轉韻、連線的需要,以增強歌謠的逗趣性。

《月光華華》

(一)
月光華華,燒火煮茶。
茶一杯,酒一杯,嘀嘀打打討新婦。
討嘅新婦矮墩墩,蒸嘅飯子香噴噴;
討嘅新婦高婻,揩擔穀子好清閒;
討嘅新婦笑嘻嘻,三餐唔食肚唔飢;
討嘅新婦嘴嘟嘟,歡喜食甜也食苦。
食得苦,唔怕苦。唔怕苦,脫得苦。
脫得苦,有福享。有福享,要回想。
(二)
月光華華,細妹煮茶;阿哥兜凳,人客食茶。
滿姑洗身,跌掉手巾;么人撿到,細嫂撿到。
要還涯也不還涯?不還涯,
大哥轉來會打,細哥轉來會罵。
毋使打,毋使罵,十七十八要行嫁。
嫁到奈,嫁到禾塘背。
(三)
月光華華,揩水煮茶;煮茶唔倒,打死滿嫂。
滿嫂喊嫁,嫁畀鄰舍;鄰舍食藥,嫁畀瓠勺。
瓠勺舀酒,嫁畀糟簍;糟簍掙糟,嫁畀剪刀。
剪刀落地,嫁畀皇帝;皇帝上天,嫁畀神仙。
神仙有油,嫁畀黃牛;黃牛倒草,嫁畀大嫂。
大嫂命歪,嫁畀老太,老太命短,嫁畀竹管。
竹管漏風,嫁畀雷公;雷公吹錫角,
打爆伲嘅頭囊殼。

注釋:

1.嘀嘀打打:象聲詞,指嗩吶的聲音。在這裡作動詞用,意為“吹著嗩吶”。新婦,即“新”,兒媳婦。
2.嘅:音gě,客家方言辭彙,助詞,相當於國語的“的”。
3.矮墩墩:形容身材很矮小。墩,音dūn,原指小土堆。
4.高婻婻:形容女性身材高大的樣子。婻,音nàn,美好的樣子。
5.揩:用肩挑。擔:在此作量詞,用於成擔的東西。中國傳統市制重量單位,一擔等於一百斤。
6.唔:同“毋”,客家方言,相當於國語的“不”。
7.脫苦:擺脫艱難困苦。
8.煮茶:燒開水泡茶。
9.兜凳:端凳子、端椅子。食茶:喝茶。
10.滿姑:父親最小的妹妹。洗身:洗澡。手巾:指洗澡用的浴巾;歌謠誕生的年代應該尚未出現具有現代生活特色的“毛巾”,所以那時代的浴巾多是自己用棉布加工而成的,年輕女性用的小巧一些,往往有精細的刺繡。么人:什麼人。么,音má,同“嗎”,什麼。撿:拾到。
11.涯:客語第一人稱代詞,我;讀音近似“艾”。
12.毋使:不用。行嫁:出嫁。
13.奈:客家方言,哪裡。禾塘:即禾場、禾坪,用於曬穀,寬闊而平整,是客家兒童經常遊戲、玩耍的場所。禾塘背,泛指家以外的地方,一般特指離家近的村落。
14.滿嫂:最小哥哥的妻子。鄰舍:鄰居。
15.鄰居食藥:虛指。暗示鄰居體弱多病,天天吃藥。
16.瓠勺:用對半剖開的瓠瓜做成的勺子,作為舀水或取東西的工具。瓠,即葫蘆瓜;國語讀音為hù,客語讀作pǔ。
17.糟簍:放置在酒瓮里用於濾酒糟的簍子,竹製品。掙,過濾。
18.倒草:指牛反芻(音chú)的動作。當牛吃下青草時,食物會送到瘤胃裡,先做一個預先消化的程式,然後再將食物送回嘴裡,作更細微的咀嚼。
19.命歪:命運不好。老太:舊時指不用下地耕種的鄉紳。
20.錫角:舊時覡公(男巫師或道士)“跳神”所用的一種錫制樂器,長約兩米,呈月亮型,音色古樸、粗獷。
21.伲:你。頭囊殼:腦袋。

賞析:

宋元明清客家魂,一輪明月照千秋。
華,光華,華美。月光華華,月亮皎潔而美好。
明亮而皎潔的月光照耀著客家山地、村莊、田野,夜色沉靜,吉祥而和美。驀然之間,孩童們嘹亮的歌謠從禾場上、學堂前唱響。在發明電燈之前的時代里,一到夜晚,整個世界便漆黑一片,又或者朦朦朧朧,因此,人們不得不早早洗刷,然後上床睡覺,日常生活與當今時代相比,確實少了很多情趣。然而明月流照千里的時候,人們便紛紛聚集在月光下,大人們拉敘家常、談古論今,孩子們則盡情嬉戲、遊樂。可以這么說,每一個月光華華的夜晚,都是客家人快樂的時刻。
第一則《月光華華》的敘事中心是客家童謠最常見的“討新婦”,歌謠的創作者應該是父輩的成分居多。正因為如此,兒童逗趣的成分少了,而德育教化的語句卻多了。這裡有涉及新婦高矮的問題,卻沒有突出表現外貌的差異,或者作美醜的評判,而是理想化地告訴孩子們,高有高的妙用,矮有矮的可愛。女性高大者身強力壯,即使挑一擔百斤重的稻穀,也如同男人一般地清閒。矮小的廚藝精湛,整日笑嘻嘻的為人豁達,不計較得失,偶爾嘴嘟嘟的,既能夠同甘,也能夠共苦。藝術表現手法方面,以“苦”作為中心語義的頂真手法,不僅讀起來琅琅上口,而且內容層次不斷提升。最後以“有福享,要回想”結束歌謠,提醒孩子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謝家中女性勤儉持家、吃苦耐勞多帶來的幸福,同時表達出客家男人對客家女性的含蓄讚美。
第二則以“月光華華”起興,以家中來客、滿姑洗澡丟手巾作為敘事主體,繼而描述滿姑丟手巾後擔驚受怕的心理活動。滿姑雖然年紀輕輕,卻也有著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馬上就自我開解,大不了就提早行嫁他人,不再受兄長們的氣。從“月光華華,細妹煮茶;阿哥兜凳,人客食茶”開來,這首童謠的創作者顯然是兒童們自己。正因為如此,兒童心理活動的描摹才如此生動,如此準確。
第三則《月光華華》的敘事相對複雜,但同樣以煮茶作為事情的開端,然後順理成章地展開,越來越滑稽,越來越有趣。三則同題童謠《月光華華》相比較,第三則的逗趣性最強,最富有童真。因為“煮茶唔倒”怠慢了客人,被滿嫂發現、責怪,因此便頓生“打死滿嫂”的幼稚念頭。足見敘述者——一個小姑娘,一個滿姑,其自尊心強,也深為自己的行為過失而後悔,恨不得沒有發生過。從歌謠本身可知道,其實滿嫂也並沒有苛刻地責罵滿姑什麼,可能只是善意地提醒她如何待客。滿嫂聽得滿姑心中憤憤不平,便開玩笑“喊嫁”,由此展開了滿嫂與滿姑之間一問一答式的“鬥嘴”。從嫁畀鄰舍到嫁畀瓠勺、糟簍、剪刀,再到皇帝神仙,最後到黃牛、大嫂、老太、竹管、雷公,一共11個待嫁對象,涉及人物4個、神明2個、用物4個、動物1個。在孩子們看來,世界是童話的,一切皆為我所有,一切皆為我所用,因此,無論人、物,都是活靈活現的,都是生機盎然的。在兒童幼稚的心靈中,人既是人,也是物,物既是物,也是人,人物不辨,也無需辨別。因為在兒童的世界裡,凡是事物都有生命。經過一輪的說笑後,滿嫂最後告訴滿姑,雷公會吹錫角,嫁給他也不錯呀。滿姑顯然怒氣已經消了一大半,卻仍裝的憤怒的樣子說:“打爆伲嘅頭囊殼。”一本正經的“行嫁”討論,頃刻輕鬆起來,而且富有兒童天真無邪的自然情趣。
《月光華華》與《月光光》一樣,整個客家社會起碼流傳著數十種相似或相近的版本,所選三則童謠,基本代表著《月光華華》的風貌。如台灣客家社會中流傳最廣的一首《月光華華》只有四句:“月光華華,細妹煮茶;阿哥兜凳,人客食茶。”顯然是上述第二則的精簡版。因為客人的來訪,明亮的月光下顯得格外熱鬧起來。細妹(小姑娘)趕緊跑進廚房燒火煮茶,小男孩急忙搬來凳子給客人坐,客家人純樸好客的優良傳統,在客家兒童中得到了很好的傳承。煮茶的細妹,食茶的客人,月光,茶香,短短數語,卻帶給我們一種詩情畫意的溫馨景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