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中天[李尚朝詩歌作品]

月上中天[李尚朝詩歌作品]
月上中天[李尚朝詩歌作品]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詩歌《月上中天》,為當代詩人李尚朝的代表作品。寫於1992年至1993年6月之間,首發於《鴨綠江》文學月刊,後收進作者詩集《風原色》,2009年該詩被選入《20世紀中國文學作品選讀》。詩中所描繪的具有神秘色彩和牧歌情調的理想國的圖景,乃是人類重新與大自然保持親善、和諧,人與人之間也保持著同樣的親善、和諧的美好境界的寫照。

作品原文

月上中天

李尚朝

子夜前純金的燈盞漸漸熄滅
我在火焰燭照不到的地方
仰望中天,仰望聖潔的夜晚
月亮,靜謐與安寧已越過山崗//

從前的黑暗一一退避,只有月光
像真理與神諭,撲面而來
照徹了暗處的茅屋,檐前的頌歌里
誰能覓取
些許的黯然神傷//

月光,博大的清輝里無法藏匿音樂的種子
只有我無聲的歌唱
乘坐滿天羽毛,四處激盪//

是的,我的歌唱是臣民對聖主的贊禮
是情人對愛情的張望
麗人的風姿源源而來,我站在岸邊
細水拍擊我粗糙的胸膛
是的,我的歌唱是人類最平靜的呼吸
秋天的傷口裡,慈祥的乳汁不住地流溢
月光,在人類的觸點上
抹去了所有悲劇的屏障
現在,我和眾多熟睡的人們
傾聽你紅塵之外的祝福
你亘古的流水
使我們忘卻傷痛,虛偽的面孔一一消逝
寂靜的屋頂,琴音的粉末隨風飄揚//

這是午夜的河流,北風吹過
九月菊四處飄香
我看見聖人手捧笑容,滿眼慈祥
站在河流的源頭
將糧食贈給農人
將書籍還給智者
將箭袋贈給雛鷹和乳狼
獵人的槍口,神色蒼涼
嫻淑的新娘撩動帷帳
戒指的光芒搖響風鈐
白色裙裾停在幸福的中央//

月光月光,滿天的真誠覆蓋大地
久別的馬匹,已返回無塵的大道
在更遠的山上
眾鳥都避開了災難和死亡
只有疲憊的歌者
恬靜中雙目低垂,傑出的容貌
讓我心旌搖盪
仿佛美酒浸潤我乾渴的肺腑
仿佛雨水滋生著初生的靈長//

啊……
這該是上蒼的旨意
讓最柔的光明在大地瘋長
我乾燥的皮膚被一次次恣意地洞穿
遠古的情歌,在花朵中微笑//

月光忘情地走動
早已朦朧了山川的跡象
我聽著童年的兒歌
純情的木琴婉轉悠揚
月光扑打著肢膀
我才幡然徹悟:只有月光
是最高的理想
真正的人類
沒有憂傷

1993.6.12

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上世紀90年代初期,前前後後共費了近一年時間。那期間,頭腦中常常出現有關月亮、月光的場景,凡出現一次我就在碎紙片上記一次,然後把它們集中抄在一個地方,後來,在一個夜晚,將其一氣連綴成篇,才將那些散碎的意象和碎片貫到這首詩里。寫這首詩的時候,我自我感覺是飄逸的,心胸處於全人類的博大之中,整個天空和大地一齊裝在我的心裡,同時,又感到自己在天空和大地之間與月光一起飛翔,透入每一個角落,關注每一個人類的細節。能寫這首詩,還得益於巫山大廟那塊寧靜的土地,我曾在大廟中學工作過一年,那是亞洲最古老的人類發祥地――巫山龍骨坡古人類遺址所在地,能夠將我寫這首詩的主題定在全人類的關注點上,我想,也與此有關,也許就象是祖先在冥冥之中的點化吧,整組《天地之間》作品,都是在這期間完成的,這組詩的完成,它讓我整個的靈魂都得到了一次飛升,心胸變得更加博大、廣闊,不再為世俗的一些紛擾而輕易困惑,我想,這就是詩歌給人心靈的巨大作用吧。(李尚朝)

2004.4.18.

作品賞析

李尚朝,生於1969年,重慶巫山縣人,是90年代崛起的“三峽詩群”中最年輕的詩人。三峽壯麗的自然山水和峽江人民渴望美好的性格情感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了他的靈魂,三峽浪漫主義的文學傳統也給了他深邃的影響。詩集《風原色》以超現實的浪漫情懷和獨立高遠的詩歌格調獲得讀者廣泛的讚譽和詩壇注目,被譽為 “來自天堂的聖音”,榮獲2002年“全國自由體詩集一等獎”。

李尚朝從現實的重壓下突圍出來,以生命的“綠葉”和晶瑩的“雨水”自勵,充滿了對和諧世界的理想。《月上中天》就是其理想主義的嘹亮的歌唱。他歌唱“午夜的河流”,明淨的“月光”。詩人將“中天”的月光比喻作“午夜的河流”,那么充沛又豐盈。當北風吹過的時候,“九月菊四處飄香”,這就製造出一種聖境。然後詩人便充分調動他想像的眼目,縱情地歌唱,說他“看見聖人手捧笑容,滿眼慈祥 /站在河流的源頭 /將糧食贈給農人 /將書籍還給智者/將箭袋贈給雛鷹和乳狼……”這樣,農民有了充足的“糧食”,智者有了自己著述的“書籍”,雛鷹和乳狼再也不必擔心獵人“箭袋”的射殺了!整個宇宙世界是一片祥和、安樂、和諧的景象;只有獵人的槍口,神色蒼涼——在對獵人槍口的反諷中,表現出一種勝利的微笑。

詩人歌唱河流般皎潔的天空和芬芳的大地,也就是歌唱返樸歸真的人類生存環境的美好。這種以原始大同世界的形式表現出來的理想圖景,是人類和大自然實現和諧的一種象徵。詩人實際想說,乃是詩的結尾幾句畫龍點睛的話:

“我聽著童年的兒歌/純情的木琴婉轉悠揚/月光扑打著肢膀/我才幡然徹悟:只有月光/是最高的理想/真正的人類/沒有憂傷。”

“童年的兒歌”無憂無慮,“純情的牧笛”宛轉悠揚,“月光扑打著翅膀”——這是多么自由、歡樂、和諧的世界,這使他“幡然徹悟”:“只有月光,/是最高的理想,/真正的人類,/沒有憂傷”。這是詩人從現實中突圍出來,對於“真正的人類”的最高理想。詩人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理想呢?他在《暮色蒼茫》一詩中回答說:“在災難深重的地方/蒼茫的夜色將你壓迫/你紅馬經過的地方/仍歌聲嘹亮!”這就是他深處90年代異化的現實中,所以歌唱月色般和諧美好的理想世界的最好註腳。從詩人這種充滿神秘色彩的理想圖景的歌唱中,我們看到了詩人內心深處那種對於美好未來的嚮往,與現實人生形成鮮明的對照。這種浪漫主義情懷的抒寫,在20世紀90年代的詩壇中是絕無僅有、但卻符合人類未來的最高理想。 (何休)

(轉自《20世紀中國文學作品選讀》(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介紹

李尚朝(1969.2— ) 當代詩人,作家,本名李尚晁,重慶巫山縣人,現居重慶。先後畢業於巫山師範學校、四川三峽學院、四川省委黨校法律系、人民公安大學作家班。做過教師,現為警察,一級警督。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員、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重慶文學院簽約作家、《共和國驕子》編委、《三峽文藝》編委。1985年開始,在《星星詩刊》、《十月》、《讀者》等發表詩歌、散文、評論1000餘件。作品及傳略入選《中國詩選》、《中國詩歌精選》、《中國當代詩選》(俄語版)、《當代傑出文藝家大典》、《世界人物辭海》、《中國詩人大辭典》、《中學閱讀版語文》及大學中文專業教材《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作品選讀》等。著有詩集《風原色》、《天堂中的女孩》、《大三峽那光》三部,散文集一部。詩集《天堂中的女孩》獲2000年首屆“奧克杯世界華文文學邀請賽”一等獎;詩集《風原色》獲 “2002中國詩歌節自由體詩集一等獎”。著名評論家蔣登科教授編著有學術專著《李尚朝詩歌品鑑》對其詩歌作品進行了系統鑑賞。

兩種版本

《月上中天》這首詩存在兩種版本,作者的全詩收入詩集《風原色》時共59行,選入大學教材《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作品選讀》時進行了節編,為17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