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陰下降綜合徵

會陰下降綜合徵

會陰下降綜合徵(descending perineum syndrome,DPS)是一種盆底疾病,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盆底肌肉變性、功能障礙,患者在安靜狀態下會陰位置較低,或在用力排便時,會陰下降程度超過正常範圍,而臨床上表現為出口性便秘或糞便失禁。常作為直腸內套疊、直腸脫垂的伴隨病變出現,近年來隨著排糞造影的廣泛套用,對會陰下降綜合徵的報導日益增多。

基本信息

Descending peri

會陰下降綜合徵會陰下降綜合徵
neum syndrome會陰下降綜合徵(descending perineum syndrome,下簡稱為DPS)是指患者在安靜狀態下肛管位於較低的水平;而在用力排糞時,會陰下降,低於坐骨結節水平。

歷史

本徵1966年由Parks等人首先提出,他們在觀察直腸脫垂時發現患者盆底肌肉系統的張力減退、肌肉下降,直腸前壁過度脫垂,從而妨礙了直腸的排空。在Parks等人1966年所報告的肛腸科就診的100名患者中,患此綜合徵者達12名。其後,Henry等人給此綜合徵提出一簡明的定義,即當用力排糞時,會陰平面降低超過坐骨結節之下。然而,Goligher一直到1980年仍聲稱,他在臨床實踐中並沒有遇見過患此綜合徵者。近年來隨著排糞造影術在臨床上套用的推廣,對會陰下降綜合徵的報導日趨增多。潘世友等人於1992年報告的425例中發現患此綜合徵者71例,占18.22%。在臨床上此綜合徵並非少見。其真實發病率不明。女性比男性為多,經產婦多見。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30歲以下者罕見。

病因

排糞時久蹲及過度用力,是主要的病因。在正常情況下,肛管位於坐骨粗隆連線之上,而肛直角連合則剛好位於恥骨聯合至尾骨尖連線之下。正常排糞時,肛管的下降不應超過2.Ocm。由於長期久蹲過度用力排糞,可減弱盆底肌肉之功能,使正常肛管直腸角增大,並由直腸前壁黏膜脫垂的惡性循環前壁傳送增高的腹內壓而促使直腸前壁黏膜脫垂進入肛管上口。這種前壁黏膜脫垂(AMP),可導致排糞不盡感,因而患者進一步用力排糞,形成惡性循環。 此外,經產婦多次分娩也易發生本病。

臨床表現

主訴有直腸內梗阻的感覺,即排糞不盡感,會陰部遲鈍,糞便排出困難。有時也可有黏液血便。臨床的主要特徵是,排糞時肛管努掙,常可伴有明顯的黏膜和痔脫出。晚期患者有程度不同的糞便失禁和持續性會陰部疼痛,可在坐位時出現或加劇。Parks等人認為,這是因為當盆底下降時,會陰部神經及其支配肛門外括約肌和肛提肌的分支被拉伸所致。神經過度拉伸可使其功能受到嚴重影響,從而導致盆底肌失神經改變,使盆底肌更加衰弱。

檢查

在休息時,肛管可位於正常位置或

會陰下降綜合徵肛管
骨盆骨性出口之下1.0cm,但囑患者蹲位肛門努掙時,則可見肛管下降超過2.0cm以上甚至超過坐骨結節水平。同時,常可見到有直腸黏膜或痔的脫出。
直腸指檢,在靜止期的肛管擴張力減退,囑患者做隨意收縮時,肛管收縮力明顯減弱。
肛門鏡檢查,可見直腸前壁黏膜堆積,堵塞鏡端。
肛管測壓,肛管靜息壓、最大收縮壓均可降低。
排糞造影術,靜態相顯示會陰輕度下降及少量直腸前壁膨出;力排相可見整個會陰下降3.5 cm,尤以後部為甚。除顯示盆底位置異常低下外,尚可發現其他一些病變,如直腸前膨出、脫垂等。

診斷

根據患者有長期過度用力排糞史,檢查發現蹲位努掙肛管下降超過2.5cm以上,直腸指檢肛管張力明顯減退,即可確診。但需要和單純性內痔脫出、直腸脫垂相鑑別。

治療

囑患者建立每晨定時排糞的良好習慣

會陰下降綜合徵肛管
,每次排糞時間不宜超過7~10min。患者應多食高纖維食品和蔬菜、水果。應特彆強調,排糞期間需減少努掙力度。便秘患者可酌情使用膨脹性瀉劑。必要時可灌腸治療。對有直腸前壁黏膜脫垂或內痔脫出患者,可採用硬化劑注射治療,如無效則可考慮用膠圈套扎療法手術切除。對已有糞便失禁的患者,可採用療程性的骨盆感應電流刺激療法。進行括約肌鍛鍊,以改善功能。如果保守療法無效,必要時可考慮做肛門修復術。有持續性會陰部疼痛的患者,可溫水坐浴,1次/天,每次20min。有時可給予止痛劑。特別嚴重者可用1%鹽酸普魯卡因10~20ml做局部封閉治療,也可用0.25%鹽酸布比卡因10ml進行局部封閉止痛Parks等人提出,在做痔切除時如將直腸前壁黏膜大量切除,對某些患者有較好的療效。

預防

主要從改進排糞習慣著手,除了排糞定時以外,最好在出現明顯便意感時再去排糞,採用節制性分段擠壓糞便法有較好預防效果,能減輕肛門努掙力度。飲食上宜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和高纖維食品。長期堅持做肛門保健操或練氣功提肛,有助於盆底肌功能的恢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