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職業道德[職業行為準則]

會計職業道德[職業行為準則]

會計職業道德,指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徵的、調整會計職業關係的各種經濟關係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範。 會計職業道德是一般社會公德在會計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引導、制約會計行為,調整會計人員與社會、會計人員與不同利益集團以及會計人員之間關係的社會規範。它貫穿於會計工作的所有領域和整個過程,體現了社會要求與個性發展的統一,著眼於人際關係的調整,以是否合乎情理、善與惡為評價標準,並以社會評價(榮譽)和個人評價(良心)為主要制約手段,是一種通過將外在的要求轉化為內在的非強制性規範。

基本信息

介紹

會計職業道德 會計職業道德

會計職業道德,指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徵的、調整會計職業關係的各種經濟關係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範。

一般社會公德在會計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引導、制約會計行為,調整會計人員與社會、會計人員與不同利益集團以及會計人員之間關係的社會規範。它貫穿於會計工作的所有領域和整個過程,體現了社會要求與個性發展的統一,著眼於人際關係的調整,以是否合乎情理、善與惡為評價標準,並以社會評價(榮譽)和個人評價(良心)為主要制約手段,是一種通過將外在的要求轉化為內在的、即精神上的動力要來起作用的非強制性規範。

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範疇,現代會計職業首先的形成與發展,往往要經歷三個階段,即:(1)以會計職業責任和義務為核心,重在社會對個人的“防範”,理論對欲望的“束縛”的他律階段。(2)以會計職業良心為核心,會計工作職責轉變為會計人員內心首先感與首先行為準則的自律;(3)職業良心在職業目標的統帥下融為一體,職業道德的他律性與自律性高度統一,外在導向的價值目標定會計職業首先守則,加強會計職業首先教育,能主會計人員增進會計職業修養三位一體,是形成良好的會計職業首先風尚和改善會計職業,並卓有效地保證其他會計規範順利貫徹實施的重要條件。

主要構成要素

會計職業道德 會計職業道德

(1)會計職業理想,會計人員的擇業目標,或維持生計,或發展個性,或承擔社會義務,或兼而有之。它是會計職業道德的靈魂。

(2)會計工作態度。會計工作的職業特徵要求會計人員在從事會計活動時,既認真負責,精益求精,又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這是會計人員履行職責義務的基礎。

(3)會計職業責任,即會計人員擔任某項職務或從事某項工作後就應承擔(或被賦予)的相應義務。職責與職權相互關聯。會計職責是會計職業道德規範的核心,也是評價會計行為的主要標準。

(4)會計職業技能,包括完成會計工作所必要的知識以及所需要的工作能力與經驗。它是會計人員圓滿完成會計工作的技術條件。

(5)會計工作紀律。保密性、廉正性(正直、誠實、廉潔)與超然性既是維護和貫徹會計職業道德的保證,也是評價會計行為的一種標準。

(6)會計工作作風。它是會計人員在長期工作實踐中形成的習慣力量,是職業道德在會計工作中連續貫徹的體現。在工作中嚴謹仔細,一絲不苟,勤儉理財,嚴格按會計規範辦事,自覺抵制非首先因素的侵襲等等,均是良好的會計工作作風。

主要功能

(1)指導功能

在社會經濟生活中,會計職業道德能指導會計人員的會計行為方向,表現出會計職業道德的指導功能。會計職業道德指導著社會公眾和會計人員自願地選擇有利於消除各種矛盾、調整相互關係的會計道德行為,避免相互之間矛盾的產生擴大,緩和與解決已產生的矛盾,改善會計領域內人與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個人與國家之間的關係,促進會計人員協調一致,保質保量、及時地完成會計工作。同時,會計職業道德通過社會輿論和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表現,影響和引導會計的科學發展方向。

(2)評價功能

會計職業道德使人們依據會計職業道德標準,通過社會輿論和個人心理活動等形式,對會計人員的會計職業行為等進行善惡評價,標明褒貶態度。會計職業道德的評價功能能讓會計人員養成強烈的職業道德責任感,對正確的會計行為有道德上的滿足,對不當的會計行為有道德上的批判,有助於調整會計人員的職業行為,改善會計行業作風。

(3)教化功能

會計職業道德通過造成社會輿論、形成會計道德風尚、樹立會計職業道德榜樣等方式深刻影響、教化人們尤其是會計人員的會計道德觀念和會計道德行為,培養會計道德習慣和鍛鍊會計道德品質,促使會計人員人格升華以及提高社會道德水準。會計職業道德的教化功能一方面引導會計人員履行會計職業道德原則和會計職業道德規範,另一方面通過遵守會計職業道德的會計人員在各種社會活動中直接和間接地影響社會道德,推動社會道德水準不斷提高。

規範特點

書籍 書籍

會計職業道德規範是根據會計職業的特點提出的,要求會計人員在會計活動中應普遍遵循的職業道德要求,它貫穿於整個會計規範體系之中。

會計職業道德規範具有如下特點:1.職業性。會計職業道德規範是會計職業界提出的,與會計職業活動緊密相連,具有鮮明的會計職業特徵;2.自覺性。會計職業道德規範對會計工作和會計人員的約束作用,主要依靠社會輿論和道德的力量來維護;3.綜合性。既有對會計人員業務素質的要求,也有對其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要求。

人員要求

具體工作

恰當地組織企業的會計核算工作,通過定期提供的財務報表,合理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情況。 承擔責任

如實地提供關於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等信息。

所處地位

雙重地位:一方面作為企業職能管理部門的一個組成部分,他們必須要聽從企業管理當局的領導與安排,對管理當局負責;另一方面,企業會計人員所提供的會計報表的真實與否,將直接影響企業外各利益關係主體的利益,因此,還要對企業外各利益關係人負責。

道德問題

道德問題主要體現在兩方面:(1)因疏忽或有意隱瞞而未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甚或有貪污或其他類似行為;

(2)與管理當局相配合,以虛假的財務報表共同欺騙企業外部的信息使用者。

道德規範

會計職業道德規範是根據會計職業的特點提出的,要求會計人員在會計活動中應普遍遵循的職業道德要求,它貫穿於整個會計規範體系之中。

書籍 書籍

會計職業道德規範具有如下特點:

職業性

會計職業道德規範是會計職業界提出的,與會計職業活動緊密相連,具有鮮明的會計職業特徵;

自覺性

會計職業道德規範對會計工作和會計人員的約束作用,主要依靠社會輿論和道德的力量來維護;

綜合性

既有對會計人員業務素質的要求,也有對其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要求。

素質要求

業務素質

美國會計學會會計教育改革委員會於1990年曾發布一份題為“會計師教育的目標”的報告。該報告要求會計畢業生應具備基礎知識、組織與商業知識、會計知識等內容。這可視為對會計人員業務素質的總體要求。

會計職業道德鑒於我國企業會計人員分工較為細緻,很多會計人員只從事某一環節或少數幾個環節的會計工作,因而,對他們的業務素質要求可相應降低一點。但是,對企業會計主管人員的業務素質,則要有一個高標準的要求。根據《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第十條規定,“未取得會計證的人員,不得從事會計工作。”

能力素質

一個具備了相應的業務知識、但不能勝任所擔負工作的會計人員,他是很難完成所擔負的任務的。因此,會計人員應該要具備相應的能力。會計人員的能力素質包括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與人際交流技能。首先,作為企業會計人員,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對企業所發生的經濟事項進行會計核算,因此運用會計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是對每一個會計人員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會計人員還應具備良好的“情感智慧”,良好的人際交流技能,特別是會計主管人員,更應如此。只有這樣,才有助於會計人員推行正確、合理的會計方法。

道德品質

道德品質事關個人道德修養,因而,任何與個人修養有關的品質要求,會計人員都必須要具備。

從企業會計人員所處的特定地位來考慮,以下兩條道德品質應特彆強調:

(1)誠實.

(2)正直。

這兩條品質將約束會計人員不隱瞞任何事實,以及不從事任何欺騙管理當局和股東的不道德行為。 《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對會計人員職業品德方面的要求是:敬業愛崗、熟悉法規、依法辦事、客觀公正、搞好服務和保守秘密。

政治對策

現狀

1.損益核算不實,虛增收入利潤。《企業會計準則》第六章第四十五條規定:“企業應當在發出商品、提供勞務,同時收訖價款或者索取價款的憑證時,確認營業收入”。根據2001年內部審計資料測算的情況來看,企業、單位在收入、費用、利潤的核算方面失真現象達69.1%;企業、單位收入、費用不實的達54.5%。不少企業、單位在收入的確認上存在著主觀隨意性的傾向,為了虛增利潤,不遵守收入確認的標準,提前確認(本不該確認的)某些收入,如有的企業、單位將尚未實現的銷售收入確認為收入,有的通過互開發票的形式虛擬經濟業務事項來實現收入。也有一些經濟效

會計職業道德

2.益較差的企業、單位在完不成利潤指標時,從自身利益出發,不如實地反映企業、單位的經營成果,採取隱瞞費用、虧損,虛報收入、少轉成本、少提稅金及各項提留款等不正當手段來虛增利潤。 2.假定估計負債,虛列成本費用。成本、費用支出在會計核算中有嚴格的規定,但一些企業、單位無視會計法規,將不該列入或根本沒有發生的支出列入成本費用。在內部審計中發現,有些企業、單位的成本核算變形扭曲。部分企業、單位在計算年終利潤時往往搞“彈性成本”,在成本內容的分配上帶有主觀隨意性;有些企業、單位還根據與事實不符的假定,亂擠亂攤成本,蓄意弄虛作假,隱瞞或刪除有關經濟交易事項。有些企業、單位在利潤較高的年度,估計一些費用、損失,如預提費用、貸款損失準備和或有負債等,形成秘密準備儲存起來,“以豐補歉”,進行利潤平滑;也有一些企業、單位為了達到擠占國家稅收、少繳所得稅的目的,也極力隱瞞利潤。

3.基礎工作薄弱,會計信息缺失誠信。在內部審計時發現,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薄弱,原始憑證失實失真現象屢有發生。企業、單位利用原始憑證弄虛作假進行違法、違紀活動,已成為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有的企業、單位動用所謂的變通手法,將對外送禮,對內發放的支出,就從一些商店開張發票報賬;有的企業、單位採用偷梁換柱的手法,將請吃、旅遊、會議、發放紀念品等費用支出均開成資料費、住宿費、交通費報銷;有的企業、單位利用虛開工程款、銷售收入等來調節利潤;有的企業、單位在把固定資產等以實物方式對外投資時,不通過財務辦理手續,使資產處於體外循環;有的企業、單位將長期對外投資款掛在賬上,也不簽任何協定,長期不反映對外投資的收益情況。

成因

1.追求局部和個人利益。由於現行機制的不健全,一些企業、單位的領導人為了個人“政績”和物質利益(經營上的動機——追求經營的有效性給本企業、本單位帶來效益;投機上的動機——個人的職務升遷、報酬等),指使會計人員 會計職業道德

弄虛作假,他們一方面追逐賬面利潤,另一方面又挖空心思,欺上瞞下。加上所有權缺位、經營權失控的不配套的經濟體制,導致企業、單位的資產名義上是國家投資的,實際上卻已成為他們隨意支配的個人資本,從而出現了各種違反國家法規、弄虛作假的現象。而會計人員又在其個人利益的驅動下,為保全自身利益,成了財務活動中誠信缺失的“參謀”。

2.缺乏有力的外部監督機制。目前我國既有代表國家利益的財政、稅務、審計等國家監督機關,也有初步建立起來的審計和會計師事務所等履行社會監督職能的中介機構,但在對企業、單位的監督力度上仍不盡如人意。財政、稅務、審計各自為政、重複監督、執法尺度不一致,對檢查發現的違紀違規問題往往只採用收繳、罰款的手段處理了之,致使問題難以根治,削弱了國家監督的力度;社會監督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審計和會計師事務所作為獨立執業的中介機構和鑑證人,本應客觀、公正地對企業、單位的財務信息進行認真的審核,並審慎地發表審核意見。但確有部分審計和會計師事務所的註冊會計師,為了自身的利益,違背職業道德甚至法律,睜一眼閉一眼,讓虛假報告混過關,甚至協同作假,出具虛假審計報告等,從而助增長了會計造假的不良風氣。

3.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防止財務活動中誠信缺失的問題,也是確保會計工作的正常運行和經營管理水平、健全法人治理的重要基礎。但在內部審計時發現,有些企業、單位雖有較健全的內控制度,而在實際的運作中卻不執行或經常出現“例外”的現象;有些企業、單位雖有內控制度,但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制度運作機制,因而不能發揮其作用;有些企業、單位根本沒有重視內控制度的建設,也沒有相應建立起內控制度,導致企業、單位在內控運作的環節上,特別是在會計信息的收集、分類、處理等各個環節中失去監督,加上現行會計管理體制的缺陷,使內部控制從一定程度上失效,導致監督不力。

4.財務人員的整體素質不夠高。會計人員業務水平不高也是財務活動中誠信缺失的一個主要原因。據2002年統計,我區現有會計人員13115名,其中有中高級職稱870名(高級職稱9名,中級職稱861名),占會計人員總數的6.5%。在現有的會計隊伍中,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僅占18%,中專以上占45%,有相當一部分會計人員只有從業資格證書,有的會計人員從未參加過任何專業培訓,而現在的會計知識更新速度極快,所以不及時地組織業務培訓、知識更新,對財務活動的誠信度會帶來一定的影響。

三、財務活動中誠信缺失整治的對策。

1.明晰產權,發揮產權對會計規範的界定功能。因為產權的明晰,為會計信息目標的實現創造了兩個重要條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資產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在經濟上的契約關係。在這兩個條件下,資源的配置相對地有效益,同時會計主體可以根據交易費用的高低來選擇會計規範組合的方式,充分發揮會計規範的激勵、約束、資源的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功能。因此,企業、單位要完善內部治理結構,並建立所有權、決策權和經營權的三級管理體制制度。各級政府要加大體制、運行方式及管理方式的調整和改革力度。加強政府部門之間,政府與公眾之間的信息交流,改變管理方式,建立起一套高效率的現代管理制度,通過制定有關政策法規來引導、支持企業、單位的發展。從直接的經濟生活干預中退出來,真正做到政企分開,切實克服“數字出官,官出數字”的現象。 2.構建新的會計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從根本上說,財務活動中誠信缺失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會計依附於企業、單位。所以,要改變這一現狀,首先必須要從會計管理的體制上予以考慮。目前推行會計委派制,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即建立財會人員統管制度(對財會人員的人事檔案、職務晉升、工作調動、專業職稱、工資獎金、福利等實行統一管理)。各單位所需財會人員,由上級主管部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委派,單位不得自行任命,並實行定期換崗、考核獎勵制度,防止財會人員與所在企業、單位共同作弊,對那些成績平平、素質差的財會人員要毫不留情地從會計專業崗位上撤下來,這樣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誠信度提供了組織上的保障。其次,要加強會計信息的適度管制,特別是對註冊會計師執業質量、職業道德、執業資格等要進行認真監督和評估審核,對執業水平低下,不講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的註冊會計師要依法予以取締,撤銷其從業資格,防止中介機構協同制假。

3.提高會計造假的風險,加大打擊力度。儘管針對會計造假、財務活動中誠信缺失的問題,國家已出台了相關的法律法規,然而實質上企業、單位會計造假的收益遠遠高於風險和成本。因此,提高會計造假的風險和成本,對整治財務活動中誠信缺失的現狀有一定的意義。筆者建議:第一,凡發現單位會計信息失真,要依法追究單位領導和會計人員的責任,對違法違紀作假者要進行通報;第二,財務人員作假的要吊銷其從業資格證書,嚴重的要判其“終身禁入”,對於觸犯法律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第三,建立對單位領導和會計人員作假情況的公示制度,如果出現惡意作假行為的,政府有關部門要通過媒體公開披露單位領導人和相關人員作假的違紀違規行為;第四,要建立對執法人員的責任追究制度,明確執法人員的責任,對執法部門發現有弄虛作假行為的單位和責任人員而不作處理的,要依法進行處理,以確保執法質量。

4.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和業務知識的培訓。作為財務活動的主體,會計人員的行為會直接影響會計信息的真實與否。因此,會計工作特定的職業使命,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做到堅持原則,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廉潔奉公。只有這樣,才能嚴格遵守國家的財經法規,切實貫徹國家的會計制度,充分履行會計監督的職責,行使好會計的各種職能。因此,首先要在抓好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基礎上,制定會計職業道德規範;其次,要抓好會計人員的業務知識培訓和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同時,開拓創新,建立和發展人才市場,在競爭中優勝劣汰。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意識和質量信譽意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