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仙峰地處武夷山脈中段,坐落在江西省中部最東端的黎川縣國有岩泉林場境內,位於宏村鎮孔源村境內。岩泉林場中,有兩條支流匯成岩泉河,流水潺潺,清澈見底。時而水勢平緩,時而是湍流急下,跌落數米,其曲、其險,實為勇士漂流探奇的好去處;其東南部分別與福建省建寧、泰寧兩縣相連,森林覆蓋率高達97.8%,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據專家考察報告資料表明:該區擁有高等植物2000餘種,其中木本植物661種,國家級、省級保護樹種54種,且保存塊達3000標(其中胸徑1米的近千株)的香榧群落;鳥類、獸類和兩棲爬行動物186種,其中雲豹、黑熊、獼猴、蘇門羚、大貓、山貓等28種為國家級、省級保護動物果組織蟲類動物536種,其中寬尾鳳蝶、麝鳳蝶、金裳鳳蝶、魚紋環蝶等十餘種為稀有品種。
海拔1355米的會仙峰,相傳因麻姑仙子由鄰縣南城飛臨此峰與即將過海路過此峰的八仙聚會而得這富有詩情畫意之名,山勢雄偉,峻峭險要,遠望如一頭雄獅昂首吼叫,故又名“獅子峰”,它聳立於群峰之中,直插雲霄,有“勢臨武夷俯閩贛”之氣勢。山下林木鬱鬱蔥蔥,山上岩石嶙峋,絕壁懸崖,而隨處可見石縫中生長的台灣松姿態婆娑,秀色橫溢。山頂峭壁邊依勢建一古廟,即“會仙寺”,該寺廟由鐵瓦蓋頂,也算其特色之一。憑窗俯瞰:蒼鷹在腳底處展翅盤旋,白雲在寺廟周圍如煙繚繞,自山頂用竹管引一股山泉入寺,涓涓泉水流到大缸中,清澈甘甜。坐於平台飲酒對弈,仙人般飄逸,灑脫,難怪明代地理學家黃儀、旅行家徐霞客游罷皆大為慨嘆。
在岩泉另一高峰岫峰頂千年占剎“洋岫寺”旁,有一花崗岩石洞,洞口約2丈見方,深約3丈,洞頂有1米見方“天窗”,置身洞中如坐井觀天,洞壁花崗岩經風化形成了粒粒米狀的顆粒,散落至洞中央池上,溢出層層黃色油狀浮物,陽光照射,油光泣泣,實在美不勝收,讓人留連忘返。林蔭石道現仙蹤,登臨洋岫峰,半坡林蔭小道有一巨石,表面有一個長達1尺、寬4寸、深半寸的“足跡”,儼然一腳印,五趾痕跡清晰可辨,大概是某位仙人經過此處欣賞美景而單足停憩留下的;層坪飛瀑,銀龍自天降。走近層坪工區,便聽見水聲淙淙,回音縈繞。溪水流峭壁邊,陡然下降至百米深的山澗,說它“飛流直下三千尺”也不為過,陽光照射下,七彩斑斕,仙女散花恐也遜色於此。置身於瀑下,人間煙火,何以再戀?
山水之樂,龍頭寨水庫漾喜。保護區西面高峰之下,黎川人民依勢建造了龍頭寨水庫,攔水大廈壩採用國內先進的“對數螺旋形雙曲拱”技術,設計獨特,壩高90.7米,壩面弧長132米,頗為壯觀。水域綿長,峰迴路轉,蜿蜒數十時,水色清晰碧綠,兩岸群山連綿,森林密布,泛舟順流而下,賞美不勝收之景,懷怡然自樂之情。藍天碧水,青山環抱,鳥語花香,如夢噓幻,真乃仙境也。
會仙峰山頂與山底的溫差比較大,夏天登會仙峰,在山底感覺熱浪翻滾,越往上爬越覺得涼風習習,到了山頂便已然是人間四月天了。而冬天去登會仙峰,爬到半山腰,就已雲霧環繞,仿佛置身仙境。在通往山頂的石徑上,間或露出小小的亭角供遊人休憩。
會仙峰風景奇特,還特產藤茶,這種獨有的珍稀藤本植物,生長在密林深山凝雲積霧之中。此茶具有平肝、潤肺、益血、清熱解毒、減肥潤膚、防頑疾之功效。一邊登山,一邊品茶,豈不妙哉。自古以來,當地百姓常年飲用,藤茶芳名,得以世代相傳。
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光臨會仙峰,並在他的遊記中寫下了數百字的記述:“自過脊至會仙,望之甚近,而連逾四峰皆峭削,其下亂壑縱橫,匯水成潭,四下四上,又四里而登會仙絕頂,則東界大山俱出其下,為大山寥絕處。”“秀色排空,蔥蒼倚迭,磴道委懸,瀑流飛掛”就是對會仙峰自然景觀的精確描述。歷朝公卿大夫和文人墨客慕名前來遊覽,留下許多詩句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