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玲[醫生]

曾玲[醫生]

曾玲,女,漢族,1956年7月生。四川安岳人,中共黨員,大專學歷,主任醫師,現任四川省安岳縣中醫醫院書記。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30多年來,她忠誠於黨的衛生事業,她帶領安岳縣中醫醫院從弱到強,走上科學發展的快車道,成為四川省中醫行業的一面旗幟。

人物特點

她總以一顆“菩薩”心腸善待每一位患者,無論病人富貴還是貧窮,她都一視同仁,診病、處方用藥一絲不苟,從不馬虎。她心繫患者,不論颳風下雨還是凌晨深夜,總是隨叫隨到。她一直視病人為親人,遇到貧困病人,她常常慷慨捐助,甚至動員全院職工一起幫忙。

從醫之路

鑽研醫學知識,努力當一名孜孜求索的好醫生

國小三年級,因為文革,使曾玲失去了上學的機會。複課後,有限的名額,讓她與一次又一次的招生機會擦肩而過。幼小的幾她乎絕望,哭著問父親:“爸爸,您是教師,為什麼我都沒有書讀?”,萬般無奈的父親找到宣傳部、教育局領導苦苦哀求,終於為她爭取到一個國中旁聽生的機會。對於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她倍加珍惜,以全年級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然而,在那個特殊年代,畢業後曾玲再次面臨了失學。失學後,她沒有怨天尤人,無所事事,而是每天主動在街道給五保戶和鄰居們挑水、挑煤、洗衣服,良好的表現贏得了大家的讚許。雖然,只她是一個國中旁聽生,但基層黨組織和民眾卻沒有因此歧視我,1976年,曾玲被推薦到安岳縣思賢鄉衛生院工作,從此走上了從醫之路。

在衛生院,許多病人痛苦而來,歡笑而去,讓曾玲體會到了醫生職業的價值和意義;同時,無數生命無助的離去,這更讓她意識到提高醫生業務能力的重要與迫切。當時的鄉衛生院條件極差,人員奇缺,她在學醫的同時,還兼任會計、護理員、藥房工作員,工作任務十分繁重,累得常常連話都不想說。她用有限的工資買來專業書籍,抓緊每一分空隙自學,虛心向巡回醫療隊的專家求教,跑很遠的路到更高一級的醫院拜師求藝。1977年恢復高考,曾玲以優異的成績被內江市中醫學校錄取,終於得到夢寐以求的求學機會。如饑似渴地學習,不僅各科成績名列前茅,還自學大學教材,有空就去向老師求教。1981年,她考取成都中醫藥大學首屆函授大專。

為了探索更多的治療方法,我抓住疑難病的治療、常見病的防治等問題潛心開展課題研究,不斷延伸探索成果。在臨床實踐中,我探索使用養肝化瘀法治療B肝後肝硬化,療效顯著。為了深入研究,我按科研方法進行對照觀察,經過為期四年的耐心對比,我們採用的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總有效率達到了93.6%,而僅用西醫治療的病員治療有效率僅為60.8%,顯著地提高了B肝後肝硬化的臨床治療效果,為類似病症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這些年,我先後有20多篇論文在核心刊物上發表。作為第一主研人,我參加的《中西醫結合治療肺心病急性發作期的綜合方案研究》等7個臨床科研課題研究,均獲得省、市、縣科技進步獎,這些研究成果充分體現了祖國醫學“簡、便、驗、廉”優勢,成為安岳中醫的特色品牌,讓許多患者得到了實惠,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同和肯定。

創新管理方法,全心打造一個奮力展翅的醫院

1998年5月,200名職工集體投票,把曾玲推到了黨支部書記、院長的位置上。上任後,曾玲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一邊是領導的信任和民眾的期望,一邊是接踵而至的困難:資金緊張,業務不景氣;人才匱乏、專科特色不突出;醫院基礎薄弱、設備設施簡陋。面對發展的種種困境,她訪職工、問病員、廣泛徵集“金點子”,採取望聞問切的方法對醫院管理切脈,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抓住藥品管理、財務管理、人事管理等難點作為突破口,推陳出新,建立了一系列全新的制度。

職工們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動表達著對新班子的支持,僅一個月時間,就徵集到“金點子”17條、意見32條,各項制度全部推行並兌現獎懲,全體職工令行禁止,醫院政令暢通運行。以此為契機,我們以“制度治院、人才強院、科技興院”為基點,又推行了涵蓋人事、行政、業務、醫德醫風等內容的管理制度100餘條。在制度的約束下,醫務人員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服務質量大幅度提升,醫院逐步走出了困境。

再好的管理方法、再先進的管理模式,沒有職工的參加與奮進都是一紙空文。我開始實施人才工程,搭建人才成長平台,激勵專業人員儘快成才,千方百計送醫護人員到三級醫院進修學習,不惜一切代價聘請專家來院指導和培訓,引進優秀畢業生和高素質專業人才,充實人才隊伍,打造專家團隊;率先在全縣醫療系統實施了中層幹部競爭上崗制度,讓一批思想過硬、業務熟悉、服務周到、病員反映良好的青年骨幹走上管理崗位,成為該學科的帶頭人。人員素質的不斷提升,為治療水平的提高、醫院整體形象的提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了提高醫院的綜合實力,曾玲與班子成員多方努力,加大科技投入。在資金極為緊張和地盤狹小的情況下,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乾,有計畫的分步實施對醫療設備的投入,先後投入1000多萬元購置了進口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螺鏇CT、數位化X光機、彩色B超、電視腹腔鏡、汽化電切鏡等一大批高新設備,使醫院基礎設施和條件得到了根本改善。

在辦院方針的指導下,曾玲帶領班子與全院職工肝膽相照、艱苦奮鬥,圍繞制約醫院發展的瓶頸難題攻堅克難,讓醫院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1999年,“放心藥房”通過驗收;2000年,成為資陽地區第一個“二級甲等”中醫醫院,跨入全省縣級中醫院20強;2003年,醫院在全縣創建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中充分發揮了龍頭作用,為創建達標立下了頭功;2004年10月,成為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指導醫院,業務技術和管理再次獲得了新的飛躍;2005年,醫院獲全省衛生系統先進集體稱號,同時被確定為全省24所精品中醫醫院建設單位之一;2006年醫院榮獲省人民政府表彰的“發展中醫藥先進集體”稱號。8年裡,中醫醫院如石縫裡生長的樹木,雖然生存環境狹小,卻頑強地向廣闊的天空伸出茂密的枝條。醫院門診、住院病人、業務收入連年以20%左右的速度遞增,醫院綜合實力突飛猛進,在全省縣級中醫院中名列前茅,也為醫院日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今展現在安岳人民面前的,已經是一個中醫特色濃郁、具有較強競爭實力的綜合性中醫醫院。

探索先進文化,努力凝聚一個積極作為的群體

2006年1月,曾玲因為身體原因卸下了院長的擔子,只擔任了黨支部書記。面對醫院正處於建新院、擴規模,二次創業的又一個戰略發展關鍵階段,作為院長的助手,我把工作重點轉移到醫院文化建設上來。她在提煉、培育、發展醫院文化;引導、發現、培育醫護人才上尋找新的工作切入點,著力用理念的進步帶動行動的突破,用文化的積澱帶動業務工作的發展,用人才的積蓄推進綜合實力的提升。

中醫文化只有置身於醫護工作,才可能煥發生機和活力。因此,曾玲緊緊結合中醫院業務發展需要,突出“四抓”,即:一抓機制建設,倡行創先爭優的團隊精神;二抓情感影響,彰顯團結協作的人文精神;三抓禮儀文化,打磨互相尊重的職業習慣;四抓換位思考,培養為病員著想的職業習慣。圍繞這“四抓”,通過開展豐富的活動,使職工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感染,讓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在全縣打造出特色服務品牌。通過醫院文化的創新和建設,增強了內部凝聚力,提高了醫院競爭力,2007年,安岳縣中醫醫院被評為了四川省文明單位。

雖然曾玲已不在“一把手”位置,但仍然殫精竭慮於我所分管的工作,醫院人才隊伍建設就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項。為了抓好這個工作,我圍繞人才引進、人才培育、人才管理、人才使用等四大版塊積極探索方法,建設人才梯隊、最佳化隊伍結構,進一步著力打造管理團隊和專家團隊,塑造名醫和高層次人才。

人物軼事

1999年,一名40多歲的病人遭遇車禍,腰椎受損導致截癱,在其他醫院治療後,醫院確切地告訴他,他將永遠不可能再站起來了。病人家屬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來到了醫院。曾玲與其他醫生一起認真分析病情,四處查閱資料,中醫、西醫雙管齊下,生理治療、心理治療齊頭並進,針灸、按摩交錯使用,創造性地採取非常規但卻符合醫理的方法辨證施治,三個月以後,這名被判定將終身臥床的病人終於站立起來了,今天,他已經行走自如。類似的治療經歷讓我在同行和病員中有了良好的口碑,更讓曾玲堅定了自己創新治療方法的信心。

主要成就

在科研上她曾獲省市級科技進步獎6項。2009年她帶領大家承擔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課題“中藥燈盞生脈膠囊干預缺血性中風二級預防的多中心、隨機對照、雙盲臨床試驗”的任務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腦病重點專科協作組下達的對“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的治療方案臨床驗證任務。

她緊緊圍繞二級甲等中醫醫院的建設工作,在擴大醫院規模,突出中醫特色,完善服務功能等方面狠下功夫。在她的帶領下2000年該院達到國家二級甲等中醫醫院標準,2005年被確定為全省24所精品中醫醫院建設單位之一,2006年醫院榮獲省人民政府“中醫藥發展先進集體”稱號,2007年被評為“四川省文明單位”,成為全省縣級中醫醫院的標桿。

2010年4月27日出席了國務院召開的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

評價

2010年4月27日,2010年全國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2985名來自各行各業的優秀勞動者,在這裡接受黨中央、國務院的表彰。其中有19名來自中醫藥行業的勞動者。這不僅僅是他們本人的榮耀,更是整箇中醫藥行業的光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