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民[助理經濟師]

曾建民 助理經濟師。男,1964年4月出生,江蘇淮安人。中共黨員。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

基本信息

百度名片

曾建民,男,漢族,1955年3月生,湖北武漢人,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1971年參加工作,廣西大學教授、院長、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主任,中共十八大代表。先後獲國家發明三等獎1項,航空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廣西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光華科學技術基金獎1項。1990年獲國家發明三等獎,1991年獲航空航天工業突出成績博士學位,1992年獲國務院政府津貼,1994年獲航空工業突出貢獻專家,1997年獲廣西優秀專家,1998年獲廣西先進工作者,2000年獲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007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0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個人簡介

曾建民,男,漢族,1955年3月生,湖北武漢人,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1971年參加工作,廣西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主任,中共十八大代表。現任廣西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兼任廣西有色金屬及特色材料加工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主任、有色金屬材料及其加工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新材料及其製備新技術自治區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鑄造學會壓鑄理事會常務理事、廣西有色金屬學會副理事長等職務。
憑著對教育的熱愛,對科學的執著追求和拼搏精神,曾建民從一名翻砂學徒工,成長為材料界專家、教授、博導,在教學、科研上作出了突出成績,先後獲國家發明三等獎1項,航空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廣西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光華科學技術基金獎1項。1990年獲國家發明三等獎,1991年獲航空航天工業突出成績博士學位,1992年獲國務院政府津貼,1994年獲航空工業突出貢獻專家,1997年獲廣西優秀專家,1998年獲廣西先進工作者,2000年獲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007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0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求學經歷

1971 年,年僅16 歲的曾建民進工廠做了一名翻砂學徒工。當時曾建民所在的鑄造車間實際上是一個小作坊,幾根柱子支起幾張鐵皮就是屋頂。每天清晨四點半鐘就要起床,劈柴、拾焦碳、點火燒爐。當時體重僅40多公斤的曾建民,每天要抬100多公斤的坩堝,舉起40多公斤的鐵錘砸生鐵塊。六年的翻砂工經歷,使曾建民有幸接觸到各種鑄造工藝,學會冶煉各種合金和造型技術,成為了一名技術能手。在工作中,他深感自己知識的缺乏。在工余時間裡,他刻苦自學了高等數學、機械製圖、材料力學、金屬學、固體物理學等課程。
1984 年,他如願以償地成為了著名冶金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堯和的研究生。周院士嚴謹的治學態度,對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以及務實、謙虛的品德深深地影響著他。跟隨著周堯和院士,曾建民開始了自己的又一段金屬鑄造研究生涯。
在攻讀研究生期間, 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深入, 企業引進的機種也越來越多, 其中有些產品加工的技術難度非常大, 國內企業所具備的技術一時還難以適應。有一家國防企業的某新產品廢品率居高不下,給國家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周堯和院士清楚地看到, 這一問題將會成為制約鑄造技術發展的關鍵, 也將成為國際上技術競爭的熱點。周院士決定以此為突破口, 開拓充型流體動力學的新方向, 並把攻克這個難題的任務交給了曾建民。
在周堯和院士的指導下, 曾建民在金屬材料精密鑄造技術的苦心鑽研中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不眠之夜, 最終發明了“調壓成形精鑄法”。這項技術成功解決了我國航空機載電子設備輕合金精密結構件製造技術的關鍵難題。經航空工業技術部門鑑定,“調壓成形精鑄法”是國內首創, 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的創新成果, 榮獲了1990年國家發明三等獎, 後又相繼獲得第二屆北京國際博覽會金獎和第四屆全國發明展覽會銀質獎。1990年7月,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並且被評為全國百名優秀博士生。
1991 年, 曾建民被授予“為航空航天事業做出突出成就的博士人員”稱號並獲得光華科學技術基金獎。之後, 他又連續研發了新型高強低密度型殼材料、高韌性低成本鋁合金、低成本淬火工藝等等。這些技術均已成功套用于軍工關鍵產品,產生很大社會經濟效益, 為此, 他被授予“ 航空工業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在一般人看來,在材料學科中,鑄造很冷僻,研究很枯燥。所以鑄造研究注定是要吃苦受累的。但曾建民說:" 從事鑄造研究雖然很辛苦,但也是快樂的-- 科學的道路因為孜孜不倦的探求而延伸下去,沒有盡頭。我感到苦和快樂並存。"

工作經歷

2003年,國家某國防重大科研項目需研製某產品部件。這項科研不但對理論水平要求很高,而且對研究者的操作技能要求也非常高。國家有關部門找到了曾建民,要他來承擔這項攻關課題。未知世界是充滿魅力和誘惑的,但那裡通常也是充滿迷惑的。要努力去開拓一個未知的世界,必定要付出努力和艱辛。 曾建民全身心地投入到這項“國內相關領域最難”的科研任務中。
春節還沒過完,他就告別妻兒,來到南方某地的軍工企業,作為項目的技術總負責人被“隔離”投入緊張的研製產品部件中。國防科研項目與其他項目不同,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一定要完成任務,而且成果驗收的要求特別的高。 曾建民當時做得很辛苦。開始,找不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時間又比較緊,他每天焦慮不安,招待所的燈光經常亮到很晚很晚。“在感到最煩躁的時候,要不是在深夜,真想大喊大叫發泄一番。”
這年夏天,我國南方遭遇百年罕見的高溫天氣,曾建民所在的試驗基地持續多天40度以上的天氣。高溫迫使工廠都不得不停產放假。 “工人們放了假,我們不能放假。科技攻關迫在眉睫,不能停下。” 曾建民告訴我們,那車間裡就像個蒸籠,一片霧氣朦朧,熱浪讓人喘不過氣來。不僅炎熱的氣候讓人窒息,更讓他焦急的是,某些工藝參數對於氣溫非常敏感,原來所採用的參數現在已不適用。這就意味著,從重新摸索適合於高溫條件下的新配方,重新積累數據。 經過上百次的不斷調整,反覆試驗,最後檢驗:X射線探傷合格、螢光檢驗合格、力學性能檢驗合格、化學成分合格、特種檢驗合格……一道道嚴格的關卡都順利通過,終於成功了! “那就如酷熱的夏日中午在球場打完場球,喝了杯冰水那種感覺,透心的涼爽!”曾建民這樣形容當時的快慰心情。 他首先想到趕快給妻子打個報喜的電話。自從被“隔離”以來,他已好久沒有與家裡聯繫了。打完電話,興奮和激動難以控制,他將手機高高地拋上了天空。不知是不是他的精神感動了蒼天,就在那天晚上,一場透心的暴雨傾盆而下,南方連續50多天的高溫悶熱天氣終於結束了。曾建民站在雨中,淚水和雨水交織在一起,盡情享受著成功的喜悅。現在回過頭來看,曾建民說,那段時間確實是他工作以來感到最困難、最疲憊的。“層出不窮的難題,不斷的失敗,還要與時間賽跑。每天幾乎就像打仗似的!只不過是在科技戰場上進行的一場戰鬥。”
熟悉曾建民的同事們都知道,除了興趣之外,那份責任、那份執著,在他30 多年的金屬材料研究中更是不可或缺的。在金屬材料研究的奧妙世界裡,曾建民嘗到了創造的快樂,體味到了經過孜孜不倦,艱苦努力而獲得的喜悅。曾建民說:" 國防事業跟民族的自強、國家的實力聯繫得太緊密了,你一旦置身其中,就會自然地產生一種很強烈的責任感。投身金屬鑄造世界,用知識回報國家,是我一生的追求。"自廣西大學“211工程”立項以來,曾建民就擔任西大“211工程”材料學科建設組組長。他清楚,這樣一來,必將牽扯自己許多的精力。但他也認識到,如果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給大夥和學校創造一個更好的發展環境,意義更大。從項目的申請、經費的落實、儀器設備的購建到實驗室發展規劃、重點學科方向的確定等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的實施,都凝聚著他的心血。學科最終被確立為廣西大學“211工程”5個國家重點建設學科之一。
廣西大學有色金屬材料及其加工新技術實驗室位於西大美麗的校園西南角。這裡原來是西大倒放處理垃圾的場所。1998年,在“211工程”建設的資助下,曾建民和他的同事在這片垃圾場的地基上一磚一瓦,白手起家,建起一座占地600多平方米的實驗室。2003年12月,實驗室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立項建設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目前實驗室已裝備有金屬分析儀、高溫金相顯微鏡和軟體等國際上最先進的材料實驗系統。實驗裝備、研究能力已達到國內同類實驗室的先進水平。
自廣西大學"211工程" 立項以來,曾建民就擔任材料學科建設組組長。從項目申請、經費落實、儀器設備購建到實驗室發展規劃、重點學科方向確定等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的實施,都凝聚著他的心血。"211 工程" 建設幾年來,廣西大學材料學科建設得到了飛躍性的發展。形成了以合金相圖與相變、功能材料和稀土有色合金材料加工為特色的研究方向,完成了多項國家及廣西區科學基金項目。學科現已成為廣西有色金屬開發的重要研究基地。由曾建民領軍的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廣西大學、桂林工學院共建“有色金屬材料及其加工新技術”實驗室,不久前已順利通過國家的驗收。
“廣西重視科教興桂,在財政並不太富裕的情況下,捨得投巨資支持科教發展。”這給曾建民搞科研增添信心,他來到廣西,把自己的所學專長與廣西的資源優勢結合起來,立志為廣西的經濟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大風起兮雲飛揚,從鑄造車間走向國際學術講壇,從翻砂工人成為知名專家,道路崎嶇而漫長。在金屬鑄造的征途中,閃爍著曾建民的人生追求與渴望,也留下了他的艱辛與喜悅。堅毅探索,執著拼搏也使他的人生歲月如閃亮的金屬一般絢麗多彩,熠熠發光。

近年成果

近三年來,曾建民主持國家科技部、國家基金委、廣西科技攻關和企業重大橫向課題共10多項。他主持的“反重力近終形鑄造技術及其套用”項目,提出了內吸除氫的新理論並將其發展成為實用技術,並成功地實現產業化。該技術在國防及航空工業和鋁加工行業成功套用,取得了重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獲得廣西科技進步一等獎,為航空工業裝備的技術進步做出了貢獻。專利技術“調壓成形精鑄法”,成功解決了我國機載電子設備鋁合金精密結構件製造技術的關鍵技術難題。這些系列成果曾獲得航空航天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國家發明三等獎和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曾建民帶領科研團隊與南南鋁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鋁業廣西分公司、廣西玉柴機械股份公司、柳州五菱汽車股份公司、廣西華潤集團、航空工業洪都航空集團公司以及欽州十三家坭興陶企業等單位構建產學研合作平台,合作科研經費達900多萬元。曾建民與南南鋁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承擔了“高熱擴散率鋁合金LED熱傳產品開發”、“大型軌道列車用型材熱處理關鍵技術”等科研項目,與凱源鐵塔公司合作承擔了“抗腐蝕鋁合金及新型熱浸鍍鋁技術開發”科研項目,並在大沙田國家沿海經濟開發區推進產業化;為百色銀海鋁業和平果鋁業構建了鋁電解和赤泥有價金屬回收套用研究項目,這些項目已經列入自治區千億元產業350項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對於最佳化廣西鋁加工業的產品結構、形成新的產業鏈拓展和新經濟成長點、帶動相關產業發展起到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
同時,曾建民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創新工作,主持了廣西重點教改項目“材料類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研究工作,他所主持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獲得自治區特色專業及課程一體化項目立項,並獲準為廣西大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第一批試點專業,實現了教學質量工程建設的新突破,大幅度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他一直工作在教學一線,堅持教書育人、言傳身教,主講《材料現代製備技術》、《凝固理論與技術》等課程,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就業能力。
此外,他還大力推進學科與實驗室建設,聯合化學化工學院成功獲得“材料化學工程”二級學科博士點、碩士點的學位授權;自治區有色金屬及材料加工新技術重點實驗室建設順利通過驗收,相圖結構性能實驗室、稀土有色合金材料加工工程重點學科已通過自治區評估,他領軍的研究團隊獲得廣西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團隊。
曾建民既是大學生的良師益友,又是教職工的貼心朋友。他主動關心大學生的成長成才,主動為畢業生提供就業創業服務,親自陪同就業困難畢業生到用人單位參加應聘,主動過問教職工的學習工作,主動為教職工開展教學科研工作鋪路搭橋,主動到企業指導開展科技攻關。他積極參與廣西“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廣西科學技術發展中長期發展規劃、廣西千億元產業有色金屬與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廣西科技計畫項目指南、廣西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的編制工作;擔任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培訓部兼職教授、西北工業大學兼職教授、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材料分會常務理事、中國鑄造學會壓鑄理事會常務理事等社會職務,竭盡全力為推動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盡責任、做貢獻。

人才培養

從事教育科研事業,除了自己奮鬥外,還應放眼未來,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在指導研究生學習中,曾建民教授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和動手能力。 “一個熟悉的、為大家所公認的已建立的體系很容易使人就範,如果承認了這一範圍內的所有一切都是合理的,那么就不會有創新,就失去創新的可能。”他經常對學生說:“大疑則大悟,小疑則小悟,不疑則不悟”。“拿到一篇論文,首先要抱著懷疑和審視的態度去讀它,看文中的實驗設計是否合理,看所得到的結論是否恰當。只有當認真仔細地檢查了這一切後,才能考慮是否接受文中的觀點。”
在實驗室里,他鼓勵學生自己獨立操作;在科研上,儘可能的帶領學生參與課題實踐研究。廣西大學有色金屬加工實驗室里的儀器,大部分是從國外進口的。
曾建民常說,大學的職責是培養人。他認為辦學校與辦企業很相似,企業的產品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企業要生存,產品得有市場,質量要好;而學校的產品是學生,同樣,學校要辦好,辦學目標要針對社會發展的需求,培養質量要高。但兩種產品之間有顯著的區別:企業的產品用壞就扔掉了,而人才具備二次自我開發和創新的能力。一名優秀人才,將來可能成為企業的領袖,甚至可以引領行業的發展。而大學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作為一院之長,曾建民十分注重學生質量的培養,他提倡把產學研與學科建設密切關聯,開設企業課堂,鼓勵本科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科研導師。他自己也帶了3個不同專業的本科生參與課題研究,探索專業交叉的培養模式。在曾建民的倡導下,每周三晚,學生們會舉辦學術論壇,分享一周所學、所惑,以達到“一人所學,多人所用”的學習效果。
在學生心中,曾建民亦師亦父。一次打排球,一位學生不小心扭傷了腳,腫得厲害。曾建民第一時間帶他到醫院就診,幫他掛號,跑上跑下,幫他拍片、化驗、取藥,還燉了雞湯給他送到宿舍。
某重點大學的一位博士生導師問曾建民的研究生袁渡,一個月能見到導師幾次?袁渡自豪地說,曾老師與別的老師不一樣,跟學生在一起的時間特別多,只要不出差,他都在實驗室。不僅如此,他比我們還去得早、回得晚。我經常看到信箱的電子郵件,時間顯示在半夜兩時多發給我的。
對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以及務實、謙虛的品德,讓曾建民從一名翻砂學徒工,成長為材料學教授。他曾獲得多項殊榮:國家發明三等獎、航空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廣西科技進步一等獎、廣西優秀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當選十八大代表後,他謙遜地說:“我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來,只是憑著對學生和教育事業的熱愛,做好每一件小事。”
“問題不在於大小,能解決就好。”這是曾建民多年的信念。

學術兼職

中國鑄造學會壓鑄理事會常務理事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材料分會常務理事
中國兵器工業擠壓鑄造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材料分會物理與數學模擬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材料分會結構鋼委員會委員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材料委員會委員
《有色合金與特種鑄造》、《機械工程材料》、《鑄造技術》、《模具工業》雜誌編委
廣西有色金屬學會副理事長
廣西欽州坭興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名譽理事長
廣西測試分析協會副理事長
廣西鋁及鋁加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會委員

榮譽獎勵

1989年獲第四屆全國發明展覽會銀質獎
1990年獲國家發明三等獎
1991年獲光華科學技術基金獎
1991年獲航空航天工業突出成績博士學位
1992年獲國務院政府津貼
1993年獲航空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
1994年獲航空工業突出貢獻專家
1994年第二屆北京國際博覽會金獎
1995年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7年獲廣西優秀專家
1998年獲廣西先進工作者
2000年獲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
2002年獲第三屆中國國際壓鑄會議金獎
2007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2008年獲廣西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9年獲廣西高校優秀共產黨員
2010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2011年獲廣西優秀特派員
2012年獲廣西壯族自治區“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

業餘愛好

興趣愛好:桌球,腳踏車,田徑,廣西境內旅遊,陶藝美術和體育欣賞,自然地理,任廣西大學桌球協會會長,廣西大學腳踏車協會會長。
人生格言:投身金屬鑄造事業,用知識回報國家,是我一生的追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