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守政
曾守政:生活於北宋時期,江西臨川縣城香楠峰人,著名的冶鑄專家,曾家冶鑄業的代表人物。代表作“飛來鍾”體現了宋代鑄造工藝技術。
唐末五代的時候,天下崇信佛教。
當時的撫州刺史是南城人危全諷,他大力倡導佛教,擴建寺院,網羅了一批著名高僧到撫州傳經講佛,因此曹山寺、寶應寺、疏山寺、崇壽院等寺廟的香火很旺。同時在新建或修繕寺廟的過程中,離不開冶鑄佛像、寺鐘、香爐等寺廟必需品的活動,從而帶動了冶鑄的發展。今天我們熟悉的寶應寺銅鐘、福山寺危全諷鐵像以及南昌大安寺鐵香爐都是那個時代的產物。
據《宋史/食貨》記載:“臨川、興隆、桂林之銅工,尤多於諸器。”,《江西通志》也講:“宋代,洪撫信三州銅匠多,製造的銅器也多。”。可見,這個冶鑄業一直延續到宋代,並且在宋代達到昌盛的局面。臨川也因此成為江南冶鑄業的中心之一。
而臨川的冶鑄業主要操縱在香楠峰曾家人的手中,臨川香南峰曾家人是南豐曾家的遷徙之地。南豐曾家是撫州的旺族,初祖曾略為撫州節度使,遷居臨川,子孫再遷南城,至曾洪立這一代正式遷居於南豐,臨川香南峰曾家園最初只是南豐曾氏的一個別墅,主要用於和撫州官員交往,以及子孫科考時臨時居住的屋子。但到了曾仁旺這一輩卻改為在此常住,曾鞏祖父青少年就是在臨川度過的,而曾鞏父親曾易占這輩人,以及曾鞏那輩人多是在臨川出生成長的。
曾洪立與危全諷世家相好,危全諷任撫州刺史時,就得益於同鄉鍾傳部下時任鎮南節度使私兵總領曾洪立的鼎力相助,因此曾家在撫州有著特殊地位。曾洪立的兩個兄弟曾游立、曾宏立都在撫州擔任重要職務,寶應寺大銅鐘鐫刻著100多名捐助者的名字,其中能在顯要位置找到曾洪立三兄弟的名字。曾家很可能與危家主導了撫州相當多寺廟的建設,而寺廟的冶鑄也少不了曾家人參加。後來,宋代聞名於當時的撫州曾家鏡就是他們的品牌之一,該銅鏡的特點是,呈六弧葵花形,圓紐,素緣,鏡身平薄,鏡面光亮,鏡背平素無紋,直徑一般約為15.7厘米。而鏡背面鑄有長方形框雙行銘曰“撫州寶應寺嶺上曾家青銅鏡”。這裡的嶺上就是指香楠峰的嶺上,因寶應寺在香楠峰下。
遺憾的是曾家冶鑄業匠人的名字基本上沒有流傳下來,現在能見到的只有曾守政一人了。曾守政於北宋天聖三年(公元1025年)為廣州光孝寺鑄造了一口大鐵鐘,該鐵鐘高1.8米,厚0.02米,頂徑0.63米,口徑1.2米,重約1000公斤,生鐵鑄造,橫截面呈梯形,間飾豎線紋、心形紋和蓮瓣紋。傳說,因它慕廣西貴港南山風景優美,香火興旺,故在一夜之間從廣州光孝寺飛到南山,自掛於大洞一根橫木之上,長鳴七天七夜而止。還能卜吉凶,知禍福,來人拜之、求之,都逢凶化吉。因此被目為神鍾,俗稱“飛來鍾”,現今存於南山寺石佛洞內。該鐘無殘缺、無裂縫,雖銹跡斑斑,仍堅固如初。現在它還是南山寺僧人報時、做佛事功課的用具,用槌擊之,發出巨響,山鳴谷應,聲播十里。“飛來鍾”歷時近千年,為貴港市尚存16個鐵鐘之最,是全國十大名鍾之一,被列為廣西重點保護文物。
我們雖然很難知道曾守政更多的材料了,但他能為廣州鑄造如此沉重的大鐘,說明當時他已經聲播遠揚,具備相當的知名度了。“飛來鍾”如今成為研究宋代鑄造工藝技術的重要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