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編鐘複製成功

曾侯乙墓編鐘複製成功

鈕鍾最大的重11.4公斤,最小的重2.4公斤。 中間和下層的鐘叫甬鍾,共45件,其中最大的重203.6公斤,最小的重8.3公斤。 1983年1月9日,曾侯乙墓編鐘的複製品在武漢通過譽定。

1983年1月9日 曾侯乙墓編鐘複製成功
曾侯乙墓編鐘複製成功
在河南淅川下寺二號楚墓出土的一組春秋時期編鐘
1978年5月,在湖北隨縣的曾侯乙墓中挖掘出了一套罕見的古樂器。這套樂器由65件大小不等、音調不同的青銅鐘組成,懸掛在架子上,叫做編鐘。編鐘是我國古代用於祭祀、慶典和宴會的古樂器。這套編鐘出土時分三層懸掛在鍾架上。最上層的是鈕鍾,共19件。鈕鍾最大的重11.4公斤,最小的重2.4公斤。中間和下層的鐘叫甬鍾,共45件,其中最大的重203.6公斤,最小的重8.3公斤。每件甬鍾外表都刻有“曾乙侯乍時”和有關音樂內容的銘文。鈕鍾和甬鐘上共有銘文2800多字。根據測音和銘文的內容,知道鈕鍾是定調的,每個鈕鐘上有兩個樂音。中層甬鐘有三個半八度音階,能演奏古今中外的一些樂曲。而且每組甬鍾都可以單獨奏曲,音色優美,聲音清脆嘹亮,悅耳動聽。下層甬鐘形大體重,聲音深沉宏亮,在演奏時起烘托氣氛與和聲的作用。
編鐘的鐘架是銅木結構。全長10米左右,上下3層,通高2.73米,由6個佩劍的青銅武士和幾根人形園柱承托,托住了總重量達3500多公斤的65個編鐘,歷時兩千年,至今依然完好無損。鍾架旁,還有6個丁字形彩繪木槌,作為敲鐘工具;兩根彩繪長棒,作為撞鐘工具。
1983年1月9日,曾侯乙墓編鐘的複製品在武漢通過譽定。現在,用曾侯乙墓編鐘的複製品演奏的古代樂曲,作為一個新節目,吸引了無數音樂愛好者,引起了國內外人士廣泛的興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