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森

曾任森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 首批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入選者。現正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兩項(30670331,30370246),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鏈黴菌52號化感物質的分離鑑定、代謝調控和除草套用”(C04105977)、廣東省科技攻關項目“新農用殺菌抗生素的研製”。是廣東省基礎研究團隊項目(E039254)的核心負責人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1985年江西農業大學農學專業本科畢業,1991年華南農業大學生態學碩士畢業,2000年在華南農業大學獲生態學博士學位,碩士博士期間研究方向均為植物化學生態學. 1991年至今在華南農業大學熱帶亞熱帶生態研究所從事微生物與植物、植物與植物、以及植物與昆蟲之間化學相互關係研究。期間,1991.10-1992.12在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從事天然產物的分離和鑑定研究工作。後來,又分別到蘭州大學套用有機化學和中科院昆明植物化學等重點實驗室從事化感物質的分離鑑定研究。
1999年晉升為副教授,2003年被破格晉升為教授。2004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廣東省高校 “千百十”工程省級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2005年8月當選為國際化感作用學會理事。2004年4月在廣東三水主持召開了由美國、加拿大、日本、丹麥、韓國、澳大利亞、印度和中國等八個國家著名學者參加的國際化感作用研討會。主編全英文的化感作用國際會議論文集(270頁),參與編寫面向21世紀的全國重點教材二部,省級教材一部。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其中SCI核心刊物6篇,論文被SCI引用20多次。1997年起任全國農業生態學教學指導小組秘書,2003年起任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生態類教學指導委員會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指導分委員會秘書。2000年起被聘為華南農業大學農業生態學首席教師。
2001年4月至2002年2月應國際化感作用學會主席Azim Mallik教授邀請前往加拿大湖頭大學進行合作研究10個月。2003年應著名生態學家、法國特盧瓦工業大學教授Dominique Bourg博士邀請到法國進行合作研究。2005年2月至2006年8月在美國伊利諾大學美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生態學家May Berenbaum 教授實驗室進行合作研究。1999,2002,2005,2006年多次參加分別在加拿大、日本、美國召開的國際會議,並作學術報告。
先後主持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已經完成了三項(39770136,30270230,30424006)。主持完成的“馬勃對雜草的化感作用研究”(39770136,2000年結題)項目,在SCI核心刊物發表論文2篇,加拿大、日本國際會議宣讀論文2篇。主持完成的 “VA菌根菌誘導玉米抗病的化學機制”(30270230) 在SCI核心刊物發表論文4篇,接受待發表的SCI核心刊物論文2篇(見錄用證明)。主持的著作出版項目“化感作用原理及其在可持續農業和林業中的套用”(30424006)(英文版)將由國際知名的Springer出版社(科學技術領域國際第二大出版商)出版。完成的 “華南農區的植物化學他感作用及其成分的研究”成果獲廣東省自然科學三等獎和廣東省高教系統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駱世明教授;第二完成人:曾任森)。其中2篇論文獲廣東省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均第一作者),1篇獲三等獎。申請者主持完成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990682)和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項目一項(960502),先後主持和參加完成四項國家元素有機和套用有機重點實驗室課題。
2010年7月,榮聘為廣東省高等學校珠江學者特聘教授,即珠江學者。

論文

(1)Zeng R S,Luo S M,Shi M B. Allelopathy of Aspergillus japonius SAITO on crops. Agronomy Journal .2001. 93(1):60-64. (SCI核心期刊論文,05年影響因子1.473)
(2)Zeng R S,Luo S M,Shi Y H.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mechanism of allelopathy of secalonic acid F on higher plants. Agronomy Journal .2001. 93(1):72-79. (SCI核心期刊論文,05年影響因子1.473)
(3) Zeng R S,Mallik A U,and Setliff E. Growth stimulation of ectomycorrhizal fungiby root exudates of Cruciferous plants: role of degraded compounds of indole glucosinolates.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2003,29(6):1337-1355. (SCI核心期刊論文,05年影響因子2.031)
(4) An M,Zeng R S,JOHNSON I R,and LOVETT J V. Modeling aeration effects on plant residue allelopathy. Allelopathy Journal. 2003,11(2):102-105. (SCI核心期刊論文,05年影響因子0.686)(通訊作者)
(5) Zeng,R. S.,Niu,G.,Wen,Z.,Schuler,M. A.,and Berenbaum,M. R. 2006. Toxicity of aflatoxin B1 to Helicoverpa zea and bioactivation by 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s.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32:1459-1471. (SCI核心期刊,05年影響因子2.031)
(6)Zeng R S,Mallik A U. Selected ectomycorrhizal fungi of black spruce (Picea mariana) can detoxify phenolic compounds of Kalmia angustifolia.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2006 ,32:1473-1489.(SCI核心期刊,05年影響因子2.031)
(7) Nie,C.R.,Luo,S.M.,Lin,C.X.,Zeng,R.S.,Li,H.S. Status of DIMBOA and phenolic acids in Bt transgenic corns.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05,56(8): 833-837. (SCI核心期刊,05年影響因子0.991)
(8) Liu Y H,Zeng R S,Liu D L,Luo S M,Wu H W and AN M. Modelling dynamics of plant defence volatiles using the An-Liu-Johnson-Lovett model. Allelopathy Journal. 2006,18(2):215-224 (通訊作者,SCI核心期刊論文,05年影響因子0.686)
(9)聶呈榮,曾任森等.三裂葉蟛蜞菊對菜薹的抑制作用.園藝學報. 2003,30(4)451
(10)聶呈榮、駱世明、曾任森、王建武.玉米化感物質異羥肟酸的研究進展. 套用生態學報2004,15(6):1079-1082
(11)聶呈榮、曾任森、駱世明. 三裂葉蟛蜞菊對水稻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物學報,2004,30(9):942-946.
(12)黃京華,曾任森,駱世明. 未來的一種生物肥料:叢枝菌根真菌. 生態科學.2002.21(3):259-263
(13) 曾任森,駱世明,石木標. 營養和環境條件對日本麴黴他感作用的影響.華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4(1):42-46
(14)林捷,曾任森,石木標. 尾葉桉和濕地松對彩色豆馬勃的促進作用.華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4(2):31-34
(15)聶呈榮,駱世明,王建武,黃京華,曾任森. 轉Bt基因玉米葉片次生代謝物DIMBOA和酚酸類物質含量的變化.生態學報.2005,25(4):814-823.
(16)劉迎湖,樂美旺,謝利,陳實,曾任森. 入侵雜草化感作用及其生態特性的模擬研究.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5,27(6): 801-805.
(17) 龔先玲,曾任森,楊崇仁等. 多根硬皮馬勃中子實體的化學成分.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5(4):431-433.
(18)林捷,曾任森,石木標.彩色豆馬勃發酵液和菌絲體提取液對幾種植物的化感作用.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3,24(3):50-52
(19)劉迎湖,謝利,駱世明,陳實,曾任森. 入侵雜草化感作用的細胞自動機模擬研究. 套用生態學報.2006,17(2):229-232.
(20)黃京華,曾任森,駱世明. AM 菌根真菌誘導對提高玉米紋枯病抗性的初步研究.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06,14(3):167-169.
(21) 曾任森等. 日本麴黴產生的黑麥酮酸F對玉米的化感作用. 套用生態學報,2004,15(1):145-148.
(22)樂美旺; 陳實; 潘慶華; 曾任森; 駱世明 . 水稻稻瘟病菌侵染途徑研究綜述. 江西農業學報. 2006,18(2):101-105.
(23) 黃京華,駱世明,曾任森. 叢枝菌根菌誘導植物抗病的內在機制. 套用生態學報,2003,14(5)819-822..

參加國際會議的論文

Berenbaum M.R.,Zeng R,Niu G. 2005. Xenobiotic metabolism by caterpillars: inductions and deductions. 21st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hemical Ecology,Washington DC.,July 23-27,pp75.
Zeng R.,Niu G,Wen Z,Schuler M.A.,Berenbaum M.R. 2005.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plant signalling compounds and allelochemicals on the toxicity of aflatoxin B1 to corn earworm (Helicoverpa zea). 21st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hemical Ecology,Washington DC.,July 23-27,pp147.
Zeng R,Niu G,Wen Z,Schuler M.A.,Berenbaum M.R. 2006. Induction of aflatoxin B1-metabolizing 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s in Helicoverpa zea by plant signaling compounds and allelochemicals. Annual Meeting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Fort Lauderdale,FL,USA. Dec. 15-18,pp25.
Zeng R.,Wen Z,Niu G,Schuler M.A.,Berenbaum M.R. 2006. Decrease of aflatoxin B1 toxicity to Helicoverpa zea by plant allelochemicals with induction of 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s. International Plant Resistance to Insects - 17th Biennial Workshop. April 9-12,West Lafayette,Indiana,USA. pp19.
Zeng R S,S M Luo,et al.2002. Allelopathic effects of Pisolithus tinctorius,an ectomycorrhizal fungus,on non-host plants. Third World Congress on Allelopathy,Challenge for the New Millennium. Tsukuba,Japan. pp106.

論著、教材

(1) Zeng R S(第一主編),Luo S M (eds). 2004.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llelopath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anshui,China. pp1-270. (國際會議論文集,英文)
(2) Zeng R S (第一主編),Mallik A U,Luo S M (eds). 2007. Allelopathy principl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pringer (國際第二大科技出版社) (英文,出版中)
(3) Zeng R S(參編一章). Roles of allelochemicals induced by mycorrhizal fungi in disease resistance of plants. In "Allelochemicals: 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pathogen and diseases",Inderjit and K.G. Mukerji (Eds.) ,Springer,Dordrecht,Netherlands,2006, pp181-192 (英文)
(4) 駱世明主編. 農業生態學,農業出版社,2001,全國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 (曾任森參編)
(5) 曹湊貴主編,. 生態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全國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 (曾任森參編)
主持的在研科研課題:
1、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叢枝菌根菌絲橋傳遞番茄植株間抗病信號的生化和分子機制”(30670331)(2007.1---2009.12) 29萬
2、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茉莉酸甲酯對水稻化感作用的誘導效應與相關基因的差異顯示分析”(30370246)(2004.1---2006.12) 19萬
3、主持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基金“植物-昆蟲-病原真菌的協同進化及其分子機制”(2005.1---2007.12)(NCET-04-0830). 50萬
4、主持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團隊項目“水稻抗病抗蟲的化學及分子機制研究”(E039254,團隊核心成員之一)(2004.1---2008.12) 150萬
5、主持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鏈黴菌52號化感物質的分離鑑定、代謝調控和除草套用”(C04105977)(2005.1---2007.12). 15萬
6、主持廣東省科技計畫項目“新農用殺菌抗生素的研製”(2004B20501010). (2004.7---2007.6). 7萬
7、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973計畫“農業生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和保護種質資源的原理與方法”(2006CB100200)子課題: 水稻對病蟲侵襲的誘導抗性機制研究. (2006.1---2010.12).60萬

科研課題

1、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馬勃菌對雜草的化感作用研究”(39770136)
2、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VA菌根菌誘導玉米抗病的化學機制”(30270230)
3、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化感作用及其在農業和林業中的套用(著作出版30424006)” (2005.1---2006.12). 6萬
4、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中加)合作項目“植物抗病的誘導機制研究”(30310103010)
5、主持美國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子課題“南方果樹病害生防菌的篩選及機理研究”(2003-2005)
6、主持廣東省科技計畫項目“微生物源新型除草劑的研製”(2002C20506)
7、 協助主持廣東省科技計畫項目“水稻抗草基因篩選與抗草物質的分離鑑定”(2001B20104)
8、主持廣東省野生稻保護專項“野生稻抗性的化學生態學機理研究”(2002-2006)
9、主持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殺草放線菌除草物質的分離”(2002-2003)
10、 主持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日本麴黴促進禾穀類作物生長的化感作用機理研究”(990682)。
11、 主持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植物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硬皮馬勃化感作用成分研究”(1999-2000)
12、 主持中科院開放站基金:“硬皮馬勃對松樹和桉樹的化感作用研究”(1999-2001)
13、 主持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二種真菌化感作用成分研究”(1997-1998)
14、 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水稻根系競爭強度與產量之間的關係研究”(39770138)
15、 副主持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60426)“蘑菇的化感作用及其新型除草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研究”
16、 副主持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960502)“真菌對高等植物的化感作用研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