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搞村

曼搞村

曼搞村隸屬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勐海縣勐海鎮曼搞村委會,該村國土面積6.35平方公里,海拔1,176.00米,年平均氣溫18.50 ℃,年降水量1318.7毫米,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本信息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390畝(其中:田1,295.00畝,地2095畝),人均耕地3.85畝,主要種植柑桔等作物;擁有林地1226.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11.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4畝,水面面積6畝,其中養殖面積6畝;荒山荒地4620.9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五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179戶通自來水,有179戶通電,有15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7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3.8%,94.9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7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79戶。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沙石路;進村道路為沙石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4.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6輛,農用運輸車4輛,拖拉機207輛,機車300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60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50.00畝,有效灌溉率為42.47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5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3畝。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4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84.1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01.58萬元,占總收入的78.5%;畜牧業收入50.28萬元,占總收入的13.0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20頭,肉牛60頭);漁業收入13.58萬元,占總收入的 3.53%;林業收入2.1萬元,占總收入的0.55%;第二、三產業收入12.12萬元,占總收入的3.15%;工資性收入1.42萬元,占總收入的0.37%,其他收入3.1萬元,占總收入的0.81%。農民人均純收入2718.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4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人,在省內務工2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糧、蔗、茶,主要銷售往本縣。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01.5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78.5%。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79戶,共鄉村人口881人,其中男性453人,女性428人。其中農業人口881人,勞動力626人。該村以傣族為主(是傣、其它民族混居地),其中傣族876人,漢族4人,其他民族1人。
到2009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863人,參合率97.96%,享受低保人數14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1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4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建有1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11戶,占農戶總數的6.04%。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曼搞一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勐海鎮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10公里,距離中學15.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08人,其中小學生59人,中學生49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8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849.78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2.69萬元,有固定資產21.46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公開,村務公開,政務公開等。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2個,共有黨員79人,少數民族黨員73人,其中男黨員67人、女黨員12人。
該村建有團支部6個,共有團員35人。

人文地理

曼搞村委會地處勐海鎮西邊,距離鎮政府19公里,現有農戶784戶3492人,鄉村人口3492人,其中男1765人、女1727人。轄有12個村民小組,是一個集漢族、傣族、拉祜族等多民族雜居的地方,傣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8.88%,漢族占4.07%,哈尼族占12.14%,拉祜族占23.31%,其它民族占165.04%。
該村委會主要以傣族為主,傣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有千餘年的老傣文文獻,有古老的貝葉經。傣族有自己獨特的曆法,傣歷和公曆紀元相差638年。傣族的宗教信仰,與其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密切關係。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農村中佛寺很多。一般未成年男子幾乎都要過一段僧侶生活,識字念經,然後還俗回家,有的修身為僧。佛教對傣族的日常生活、風俗習慣都具有明顯影響。
傣族人居住的竹樓是一種乾欄式建築。竹樓近似方形,以數十根大竹子支撐,懸空鋪樓板;房頂用茅草排覆蓋,竹牆縫隙很大,既通風又透光,樓頂兩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樓分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飼養牲畜,堆放雜物,也是舂米、織布的地方。
傣族人民十分喜愛詩歌,尤其是敘事長詩。敘事詩《召樹屯與楠瑪諾娜》、《娥並與桑洛》等作品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傣族舞蹈種類很多,動作及內容主要模擬當地常見的動物的活動,在此基礎上加以人格化。主要有孔雀舞、大鵬鳥舞、象腳鼓舞、花環舞等。傣族的重大節日是傣歷新年--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潑水節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的新年,節期在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間,相當於公曆4月。潑水節這一天人們要拜佛,姑娘們用漂著鮮花的清水為佛洗塵,然後彼此潑水嬉戲,相互祝願潑水節期間,還要舉行賽龍船、放高升、放飛燈等傳統娛樂活動和各種歌舞晚會。

新農村建設

2010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2009年以來,曼搞村委會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村黨支部、村幹部民眾,積極回響黨和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號召,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具體要求,積極投身建設美好家園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活動中。

發展重點

存在的問題:
1、多年來,附近民眾到縣城辦事時,由於主幹路為沙石路,到雨季時造成主幹路凸凹不平,交通不便,給民眾的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現想把從曼搞村委會到曼真村委會曼嘿小組這一條主幹路修建成水泥路。
2、學生入學率高,但鞏固率低。主要是一部分學生和家長思想落後,追學生回來讀書工作難做。
今後發展重點:
1、種植業方面增加茶葉1270畝,甘蔗1100畝特色產業;
2、養殖業方面:發展大牲畜養殖,水果195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