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08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37萬元,占總收入的77.9%;畜牧業收入125萬元,占總收入的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622頭,肉牛175頭,肉羊0頭);漁業收入25萬元,占總收入的1%;林業收入20萬元,占總收入的0.8%;第二、三產業收入136萬元,占總收入的5.47%;工資性收入243萬元,占總收入的9.77%。農民人均純收入3044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16.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60人(占勞動力的18.6%),在省內務工337人,到省外務工523人。
鄉村概況
現有農戶1321戶,有鄉村人口5467人,其中農業人口5372人,勞動力479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144人。全村國土面積49.90平方公里,海拔490米,年平均氣溫24.7℃,年降水量89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冬早蔬菜、甘蔗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7935.41畝,人均耕地1.48畝,林地66920.9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0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15元。該村不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1321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有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1321戶通電,有1297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29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9%和9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3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81戶(分別占總數的25.8%和21.5%)。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4.5公里,建有集貿市場1個。全村共擁有汽車13輛,農用運輸車62輛,拖拉機32輛,機車59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743.37畝,有效灌溉率為59.7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743.37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88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98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14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987戶。全村有2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2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2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2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2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0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3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6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2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衛生
現有農戶1321戶,共鄉村人口5467人,男性2790人,女性2694人。其中農業人口5372人,勞動力4790人。該村以傣族為主(是傣、哈尼族混居地),其中傣族5420人,哈尼族64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610人,占人口總數的66.03%;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080人,參合率94.63%;享受低保218人。村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4.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4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0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12個,人畜混居的農戶1246戶,占農戶總數的95%。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方米,擁有教師21人,在校學生427人,距離漠沙鎮中學4.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33人,其中小學生427人,中學生106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5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28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744.8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244.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12400個(勞均3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56.84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曼勒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漠沙一中、漠沙二中。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4.5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421人,中學生241人。
基層黨團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23個,黨員總數141人,黨員中男黨員117人,女黨員24人。 團員7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