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曼努埃爾·德·奧里維拉從小出生在富有家庭,衣食無憂,少年時 代顯示出運動的天賦,卻有著對電影的非凡興趣,懷著成為演員的夢想,加入由義大利導演里諾·盧普在波爾圖創辦的電影演員學校學習。但在看了紀錄片《柏林,一座大城市的交響曲》 (WalterRuttmann導演)後,他的興趣轉向了導演 。
演藝經歷
1928年,曼努埃爾·德·奧里維拉首次以演員身份登入銀幕,在劇情片《神奇 的法蒂瑪》里扮演了一個配角 。1931年,拍攝個人第一部電影《杜羅河上的苦工》,從而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該片再現了橫貫波爾圖市的杜羅河兩岸的風土人情 。
1932年,自編自導紀錄短片《Estátuas de Lisboa》。1938年,執導由Fernando Pessa主演的紀錄短片《Já se fabricam automóveis em Portugal》;同年,執導紀錄短片《Miramar, Praia das Rosas》。
1942年,執導劇情片《點指兵兵》,該片以紀實主義風格再現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在1961年坎城國際電影節的國際青年作品匯映中獲得榮譽證書 ;之後,曼努埃爾·德·奧里維拉暫時停止了其導演生涯。
1956年,曼努埃爾·德·奧里維拉復出,執導由António Cruz主演的紀錄短片《畫家與城市》。1963年,執導由Nicolau Nunes Da Silva、Ermelinda Pires合作主演的劇情片《春天的活動》 。1965年,執導紀錄短片《伊爾矛·尤里奧的書簡》。1972年,執導由曼努埃拉·德·弗萊依塔主演的喜劇片《今與昔》。
1975年,執導由Maria Amélia Matta、Jorge Rolla聯合主演的劇情片《貝尼爾德》 。1979年,執導愛情片《失落的愛情》,該片由Cristina Hauser、瑪麗婭·巴羅索聯袂主演 。
1981年,執導傳記片《弗蘭西斯卡》 ;同年,獲得第31屆柏林電影節Interfilm獎-特別獎。1983年,執導根據舞台劇改編的劇情片《緞子鞋》,該片獲得第4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瑟吉奧·特拉薩蒂獎。
1985年,獲得第42屆威尼斯電影節特別金獅獎。1988年,自編自導由路易斯·米格爾·辛特拉、里諾爾·森微娜合作主演的歌舞奇幻片《食人族》 ,該片入圍第41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
1990年,自編自導由路易斯·米格爾·辛特拉、米格爾·古伊爾赫梅合作主演的歷史片《不,或者指揮者的虛榮》 ;同年,獲得第43屆坎城電影節費比西特別獎。1991年,自編自導由瑪麗亞·德·梅黛洛、米格爾·古伊爾赫梅共同主演的劇情片《神曲》,該片入圍第48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獲得第48屆威尼斯電影節評審團特別大獎。
1993年,執導由里諾爾·森微娜、路易斯·米格爾·辛特拉、魯伊·德·卡瓦略聯袂主演的劇情片《亞伯拉罕山谷》 。1995年,執導由卡特琳·德納芙、約翰·馬爾科維奇共同主演的愛情片《愛欲修道院》,該片入圍第48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1996年,執導劇情片《聚會》,該片入圍第53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1997年,執導由馬塞洛·馬斯楚安尼主演的劇情片《尋根之旅》,該片講述了一個法國演員到葡萄牙參加一部新片的拍攝,在去父親故鄉的途中所發生的故事,入圍第5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
1999年,執導改編自法國《克萊芙王妃》的劇情片《情歸何處》,該片由基婭拉·馬斯特洛亞尼、安托萬·夏佩共同主演,入圍第52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獲得第52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會獎 。
2000年,自編自導傳記片《福音與烏托邦》,該片講述了耶穌會教士維瓦拉德才與辯才譽滿宗教界,卻不為祖國所容飄泊終生的故事,入圍第57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
2001年,執導由米歇爾·皮寇利、凱薩琳·德納芙合作主演的劇情片《我要回家》,該片入圍第5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同年,自編自導劇情片《追憶童年往事》,該片獲得第58屆威尼斯電影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 。
2002年,自編自導劇情片《測不準原理》,該片入圍第55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2003年,執導由約翰·馬爾科維奇、里諾爾·森微娜、凱薩琳·德納芙聯合主演的劇情片《會說話的照片》,該片入圍第6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
2004年,獲得第6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2005年,執導奇幻片《魔鏡》,該片入圍第62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同年,執導劇情片《從無形到有形》,該片藉由手機這個現代的通話工具講述了現代社會人與人交流的困難 。
2006年,執導由米歇爾·皮寇利、布魯·歐吉爾合作主演的劇情片《青樓紅杏四十年》 。2007年,與其他34位導演聯合執導劇情片《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電影》;同年,執導由利卡多·特雷帕、馬諾埃爾·德·奧利維拉、蕾奧諾爾·巴爾達克聯合主演的歷史片《哥倫布之謎》,該片講述了一個醫生和他的妻子踏上旅程,想證明克里斯多福 哥倫布實際上是個葡萄牙人的故事 。
2008年,執導劇情電影《Romance de Vila do Conde》;同年,執導劇情電影《O Vitral e a Santa Morta》。2009年,執導根據19世紀葡萄牙小說家埃薩-德-克羅茲的短篇故事改編而來的愛情片《金髮奇女》,該片由利卡多·特雷帕主演,講述了一個男人迷上了一個神秘金髮女人的故事 。2010年,執導由碧拉爾·洛佩茲·德·阿亞拉、利卡多·特雷帕共同主演的驚悚片《安吉里卡奇遇》 。
2012年,執導由克勞迪婭·卡汀娜、讓娜·莫羅合作主演的劇情片《哥柏和陰影》,該片講述了一個尊敬但很貧窮的主角,犧牲自己以保全他那個已經成了亡命之徒的兒子的故事 。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2015年 | 《魔鬼的教堂》 | 電影 |
2012年 | 《哥柏和陰影》 | 電影 |
2012年 | 《吉馬良斯》 | 電影 |
2012年 | 《看不見的世界》 | 電影 |
2010年 | 《安吉里卡奇遇》 | 電影 |
2010年 | 《弗拉的聖文森油畫 - 詩意的解說》 | 電影 |
2009年 | 《金髮奇女》 | 電影 |
2008年 | 《O Vitral e a Santa Morta》 | 電影 |
2008年 | 《Romance de Vila do Conde》 | 電影 |
2007年 | 《Rencontre unique》 | 電影 |
2007年 | 《哥倫布之謎》 | 電影 |
2007年 | 《每人一部電影》 | 電影 |
2007年 | 《Invisíveis, Os》 | 電影 |
2006年 | 《Improvável Não é Impossível, O》 | 電影 |
2006年 | 《青樓紅杏四十年》 | 電影 |
2005年 | 《魔鏡》 | 電影 |
2005年 | 《從無形到有形》 | 電影 |
2004年 | 《第五帝國-昨日如今》 | 電影 |
2003年 | 《會說話的照片》 | 電影 |
2002年 | 《測不準原理》 | 電影 |
2001年 | 《追憶童年往事》 | 電影 |
2001年 | 《我要回家》 | 電影 |
2000年 | 《福音與烏托邦》 | 電影 |
1999年 | 《情歸何處》 | 電影 |
1998年 | 《焦慮》 | 電影 |
1997年 | 《尋根之旅》 | 電影 |
1996年 | 《聚會》 | 電影 |
1995年 | 《愛欲修道院》 | 電影 |
1994年 | 《A Caixa》 | 電影 |
1993年 | 《亞伯拉罕山谷》 | 電影 |
1992年 | 《Dia do Desespero, O》 | 電影 |
1991年 | 《神曲》 | 電影 |
1990年 | 《不,或者指揮者的虛榮》 | 電影 |
1988年 | 《食人族》 | 電影 |
1986年 | 《Mon cas》 | 電影 |
1985年 | 《緞子鞋》 | 電影 |
1983年 | 《尼斯: 讓·維果印象》 | 電影 |
1982年 | 《訪問或回憶或懺悔》 | 電影 |
1981年 | 《弗蘭西斯卡》 | 電影 |
1979年 | 《失落的愛情》 | 電影 |
1978年 | 《Nos Embalos de Ipanema》 | 電影 |
1974年 | 《貝尼爾德》 | 電影 |
1972年 | 《今與昔》 | 電影 |
1965年 | 《伊爾矛·尤里奧的書簡》 | 紀錄短片 |
1964年 | 《春天的活動》 | 電影 |
1956年 | 《畫家與城市》 | 紀錄短片 |
1942年 | 《點指兵兵》 | 電影 |
1941年 | 《法馬利康》 | 紀錄短片 |
1938年 | 《Miramar, Praia das Rosas》 | 紀錄短片 |
1938年 | 《Já se fabricam automóveis em Portugal》 | 紀錄短片 |
1932年 | 《Estátuas de Lisboa》 | 紀錄短片 |
1931年 | 《杜羅河上的苦工》 | 電影 |
編劇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2015年 | 《魔鬼的教堂》 | 電影 |
2012年 | 《哥柏和陰影》 | 電影 |
2012年 | 《吉馬良斯》 | 電影 |
2012年 | 《看不見的世界》 | 電影 |
2010年 | 《安吉里卡奇遇》 | 電影 |
2010年 | 《弗拉的聖文森油畫 - 詩意的解說》 | 電影 |
2009年 | 《金髮奇女》 | 電影 |
2007年 | 《每人一部電影》 | 電影 |
2007年 | 《哥倫布之謎》 | 電影 |
2006年 | 《青樓紅杏四十年》 | 電影 |
2005年 | 《魔鏡》 | 電影 |
2005年 | 《從無形到有形》 | 電影 |
2004年 | 《第五帝國 – 昨日如今》 | 電影 |
2003年 | 《會說話的照片》 | 電影 |
2002年 | 《測不準原理》 | 電影 |
2001年 | 《我要回家》 | 電影 |
2000年 | 《福音與烏托邦》 | 電影 |
1999年 | 《情歸何處》 | 電影 |
1998年 | 《焦慮》 | 電影 |
1997年 | 《尋根之旅》 | 電影 |
1996年 | 《聚會》 | 電影 |
1995年 | 《愛欲修道院》 | 電影 |
1994年 | 《A Caixa》 | 電影 |
1993年 | 《亞伯拉罕山谷》 | 電影 |
1992年 | 《Dia do Desespero, O》 | 電影 |
1991年 | 《神曲》 | 電影 |
1988年 | 《Canibais, Os》 | 電影 |
1986年 | 《Mon cas》 | 電影 |
1985年 | 《緞子鞋》 | 電影 |
1981年 | 《弗蘭西斯卡》 | 電影 |
1979年 | 《失落的愛情》 | 電影 |
1972年 | 《今與昔》 | 電影 |
1963年 | 《春天的活動》 | 電影 |
1956年 | 《The Artist and the City》 | 電影 |
1942年 | 《阿尼基·博博》 | 電影 |
剪輯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2012年 | 《看不見的世界》 | 電影 |
2007年 | 《Invisíveis, Os》 | 電影 |
2005年 | 《從無形到有形》 | 電影 |
1993年 | 《亞伯拉罕山谷》 | 電影 |
1992年 | 《Dia do Desespero, O》 | 電影 |
1956年 | 《The Artist and the City》 | 電影 |
監製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1972年 | 《今與昔》 | 電影 |
1963年 | 《春天的活動》 | 電影 |
1956年 | 《The Artist and the City》 | 電影 |
攝影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1956年 | 《The Artist and the City》 | 電影 |
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 | 劇名 | 扮演角色 | 導演 | 合作演員 |
2010 | 希特勒在好萊塢 | Manoel de Oliveira | 費德里科·索切爾 | 維姆·文德斯, 瑪麗亞·德·梅黛洛 |
2007 | 哥倫布之謎 | ---- | 曼努埃爾·德·奧里維拉 | 蕾奧諾爾·巴爾達克 |
2006 | Conversazione a Porto | Himself | Daniele Segre | 奧古斯蒂娜·貝莎-路易斯 |
2004 | Je t'aime, moi non plus: artistes et critiques | Himself | 瑪麗亞·德·梅黛洛 | 伍迪·艾倫, 佩德羅·阿莫多瓦 |
2001 | 追憶童年往事 | ---- | 曼努埃爾·德·奧里維拉 | Jorge Trepa, 利卡多·特雷帕 |
1997 | 尋根之旅 | ---- | 曼努埃爾·德·奧里維拉 |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 Jean-Yves Gautier |
1997 | 星光在我心 | Himself | 安娜·瑪利亞·塔托 |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 雷納多·貝爾塔 |
1994 | 里斯本物語 | Himself | 維姆·文德斯 | Rüdiger Vogler, 派屈克·波查 |
1990 | 不,或者指揮者的虛榮 | ---- | 曼努埃爾·德·奧里維拉 | Diogo Dória, 米格爾·古伊列梅 |
1984 | Cinématon | ---- | Gérard Courant | Madame Mirmant, Fabienne Mulliez, Jacqueline Dubois |
1982 | Conversa Acabada | ---- | João Botelho | Fernando Cabral, Martins André Gomes, Juliet Berto |
1933 | A Canção de Lisboa | ---- | José Cottinelli Telmo | Maria Albertina, Silvestre Alegrim, Henrique Alves |
1928 | 神奇的法蒂馬 | Extra (uncredited) | Rino Lupo | Rafael Alves, Beatriz Costa |
獲獎記錄
坎城國際電影節 |
|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
柏林國際電影節 |
|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
東京國際電影節 |
|
歐洲電影獎 |
|
義大利大衛獎 |
|
人物評價
一個世紀滄海桑田的變化印證了曼努埃爾·德·奧里維拉的不朽,歲月的流逝承載的是他對電影的熱愛和執著,所有電影的存在也隨著他的歷史而鮮活 (搜狐娛樂評)。
曼努埃爾·德·奧里維拉所拍攝的影片有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對布景的運用、畫面構圖都有較深的造詣 。他的作品一半是關於“記憶”的,比如童年故事、歷史典故;他所拍攝的影片有著濃郁的葡萄牙鄉土氣息。關注人類生存和人際關係中的普遍問題,或直接涉及葡萄牙和她的歷史文化地位。他也喜歡在影片中探討性別問題、政治問題。他的電影經常有大段的對白,他的電影是非常“電影化”的,從鏡頭攝影的角度、景別、節奏、空鏡頭,能夠讀到語言之外更多的東西 (鳳凰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