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歷
曹禮琴(1919-2011)曾用名文卿。山東省新泰縣(現為市)人。1936年11月參加革命工作。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四支隊九中隊排政治員,新泰縣委敵工部部長,新泰獨立營營長兼副政委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魯中軍區警備第七團政治處主任,濱海一團政治處主任、副政委、政委,第九十九師第二九五團政委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歷任泰安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泰安地委常委、副書記、代理書記(1958年8月被錯誤地撤銷泰安地委代理書記職務,1962年2月山東省委給予平反),泰安地革委常委,黨的核心領導小組成員,地革委會副主任、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常委等職。期間,1978年7月-1983年10月任泰安地區行政公署專員。1990年11月離休。2011年2月14日在泰安逝世,享年93歲。事跡
提起抗日戰爭,令曹禮琴記憶猶新的是,當年根據黨中央“敵進我退”戰略方針,開闢新西區根據地的鬥爭歲月。1942年,魯中新泰地區是日寇侵略最為瘋狂的地區,敵人控制了交通要道和平原地區,到處修炮樓、建據點,建立“無人區”,持續大規模地“掃蕩”、“蠶食”,使新泰根據地不斷縮小,活動越來越困難。同時,由於連年的自然災害,民眾和機關、部隊的生活也成為嚴重問題,鬥爭形勢極為嚴峻。根據黨中央“敵進我退”的戰略方針,魯中區黨委、泰南地委決定深入到敵占區新泰西部開闢根據地。當年12月,時任新西工委委員、新西行政辦事處主任的曹禮琴,同工委李春之書記等帶領由泰南軍分區配備的武工隊40餘人進入了新西地區。面對新西地區遍布的敵偽據點、林立的碉堡、森嚴的封鎖和2000多日偽軍、1000多頑匪,曹禮琴他們分析了敵強我弱的形勢,制定了開闢新西的鬥爭策略,有效地開展各項工作,加強黨的建設,恢復建立了由於敵人的破壞分散隱蔽的基層黨組織。到1943年3月,原遭敵人破壞的黨組織已全部恢復,同年6月,黨的工作已發展到100多個村莊,相繼建立起了2、3、4區3個區委和區公所,組織建立了區中隊,為建立起抗日武裝根據地打下良好的基礎。
加強黨的統一戰線工作,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曹禮琴利用熟悉新西家鄉的環境和各種社會關係,大力開展爭取、改造偽政權和爭取、瓦解敵偽軍的工作。對革命的“兩面派”進行團結和大膽使用;對中間派加強改造、爭取;對反革命兩面派進行教育,對頑固不化、作惡多端的嚴厲打擊,爭取了大批偽政權,為他們的工作提供方便。1943年下半年,統一戰線工作收到了顯著成果,在3個偽區政權中,他們爭取到革命的或中間派占90%以上。在新泰縣保全大隊的12箇中隊、1100人中,他們都建立了關係,有10箇中隊從中隊長到小隊長都控制在我們手中,革命的力量日益強大。
在開闢新西根據地中,對曹禮琴威脅最大的是活動在這一帶的頑匪。他們聽說八路軍要開闢新西,生怕失去了自己的地盤,千方百計地尋找他們並企圖消滅他們。隨著扭轉新西形勢的條件成熟,八路軍全面展開了對頑匪陳錫純、史貞祥、馮光田3個武裝匪團的艱苦鬥爭。
在由泰南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董琰帶11團部分武裝分別殲滅了陳、史匪團後,1943年初,泰南地委、軍分區發起殲滅馮光田的戰鬥。軍分區敵工股將社會關係打入馮光田內部,爭取到了敵偽連長為八路軍工作。在地方武裝的配合下,經過激烈戰鬥,全殲馮匪500餘人,繳獲輕機槍5挺、步槍百餘支、子彈萬餘發。匪首馮光田藏於一個水缸內,頭上蓋了一個葫蘆水瓢沒被八路軍發現,僥倖逃脫。
戰鬥結束,新西地區的3個頑匪武裝團千餘人被肅清,新西地區的局面被我軍控制,政權建設工作全面展開。到1943年8月,魯中區黨委根據形勢和要求,對泰南區進行了調整,撤銷新蒙縣,將原新泰與新西合併,重新建立新泰縣。至此,新西工委圓滿完成了開闢新西抗日根據地的任務,曹禮琴接任新泰縣委敵工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