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著作
《唐五代詞三百首新譯》,台北:建安出版社,1999年
《六朝文契譯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月
《元明詞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9月
《魏晉南北朝散文》,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1月
《中國園林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
《陶淵明謝靈運鮑照詩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0月
《古詩三百首(圖文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2月
《滿堤紅艷立春風:花蕊夫人詩注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
《百地一吟――與山水名勝互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8月
《賦學概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1月第一版,2009年9月第二版
前言
第一章 賦的特徵
一、賦字釋義
二、名稱由來
三、形體要素
四、其他特點
第二章 賦的起源
一、詩源說
二、辭源說
三、綜合說
四、賦出俳詞
第三章 賦的分類
一、幾種方式
二、得失小議
三、類例既分,學術自明
第四章 賦的演變(上)
一、辭賦
(一)正名
(二)問答與韻散
(三)用韻種類
(四)句式述例
(五)流變
二、騷賦
(一)形成、盛行於漢
(二)抒情、直陳與用韻
(三)序、亂
(四)基本句式
(五)辭、騷二體彼此影響
三、俳賦
(一)俳、駢異同
(二)駢儷來源
(三)賦的駢始
(四)積漸而成
(五)完善臻至
(六)新變
第五章 賦的演變(下)
四、律賦
(一)試賦概況
(二)發展勢態
(三)命題、限韻及其他
(四)章法句式
(五)巧法舉隅
五、文賦
(一)體式界定
(二)遠源和近因
(三)議論、駢散與用韻
(四)功過得失
(五)賦體的衍續
六、俗賦與白話賦
(一)敦煌俗賦
(二)循流探源
(三)白話賦
第六章 賦的作用
一、娛樂
二、政治
(一)頌德諷失
(二)甄別、選拔人才
(三)懲惡揚善
三、社交
(一)日常應酬
(二)乾謁唱和
(三)排憂解難
四、傳世
(一)記錄歷史事件和人物生平
(二)積累文化科技成果
第七章 賦集和賦話
一、結集
(一)合集
(二)專集
二、評論
(一)散見的賦論
(二)賦話專著
第八章 賦的影響
一、題材
(一)體物類
(二)紀事類
(三)抒情類
二、手法
(一)描寫
(二)虛構
(三)誇張
(四)渲染
三、形式
(一)七言歌行和賦體文
(二)為戲劇、小說所用
後記
重印附記
代表論文
《唐代律賦的形成、發展和程式特點》,《學術研究》,1994年第4期
《論唐宋賦的尚理傾向》,《學術研究》,1990年第3期
《規模空前 功績卓著――喜讀任半塘<敦煌歌辭總編>》,《敦煌研究》,1989年第1期
《任中敏教授對敦煌學研究又出新成果》,《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8年第1期
《漢賦創作思想初探》,《中國文學研究》,1988年第3期
《司馬相如對辭賦創作的貢獻》,《社會科學戰線》,1987年第3期
《論<唐戲弄>對戲劇史研究的重大貢獻》,《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6年第1期
《宋玉賦真偽辨》,《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第2期
《心物相感情景互生――江淹<別賦>賞析》,《名作欣賞》,198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