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心源

曹心源

曹新元,字心源,號梅客,別署梅齋居士。祖籍浙江嘉興,1960年2月生於北京。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京華印社副社長,國際青年研修大學教授,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藝委會委員,香港國際畫院山水畫藝委員副主席,北京語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當代中國書畫名家名作集萃》副委會副編審。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曹新元,男,1960年2月生於北京,祖籍浙江嘉興。

1966年受父訓導,學習書法。

1970年為染翰之需學習篆刻。

1976年初經表兄王效宓引薦,拜識齊燕銘先生,受其點撥。

1977年拜識齊燕銘、李大千、康殷諸先師,經前輩點撥,初窺印宗秦漢之理。

1979年參軍入伍。

1985年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

1993年師從時任西泠印社副社長的韓天衡先生。

1994年出版第一部印集《 曹新元印選》。

1995年進入北京語言文化大學,成為藝術系教師,教授書法和篆刻知識。

1998年被文化部聘為全國第八屆“群星獎”書法作品評審。

2003年北京語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2003年出版《 心源朱跡》。

2004年被選為《 當代中國書畫名家名作集萃》副委會副編審。

2006年出版《 曹新元篆刻集》。

2007年出版《 心源篆刻》。

2008年出版《中國書畫名家——曹心源》《 心源新象——曹心源山水作品集》。

2009年11月作品獲中國書法家協第三屆“蘭亭獎”。被中國書畫報等單位授予“ 中國青年美術家百傑”稱號。

2009年9月25日,“ 和平頌——神七太空飛行藝術之旅”大型文化公益活動。其印“千秋萬歲”、“貞風雅興”被神舟七號搭載遨遊太空 。

2009年12月新作《 梅齋鳥蟲皕印》。

藝術成就

工篆刻

其自幼喜習書畫篆刻,後師從韓天衡。上溯古璽、秦漢印,近取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來楚生諸家,尤得益於吳讓之、韓天衡,治印不主一家之法,尤重“ 計白當黑、知白守黑”的藝術效果,印作布局勻稱,虛實相生,於精微處見真淳,雅俗共賞。其篆刻自秦漢入手,從“摹”、“作”、“削”的程式中掙脫出來,透徹理解古人的“印外求印 說,終悟金石之道。

工書法

其自幼研習書法,性格豪爽不羈, 落筆圓渾,用墨厚重,氣勢磅礴,並於筆墨構思中產生自然、空靈與淳厚的風骨,獨具一格。

工國畫

所作國畫線條剛韌,皴點之間透露其常年握刀得腕力,畫面不加渲染,卻也蒼莽豐厚。其山水畫不是寫景而是造境,注重內心對山水的感悟。

個人點評

心源與陳傳席 心源與陳傳席

曹新元說:余習治印凡三十載,初為染翰之需,全憑興趣,隨意為之也。丙辰伊始經表兄王效宓引薦,拜識奇燕銘、李大千、康殷諸先師,經前輩點撥,乃知印宗秦漢之理。諄諄教誨,至今歷歷在目耳。曩者學印,條件艱苦,物質匱乏,一把刻刀是母親在工廠求人打磨的,幾塊石頭也是刻而又磨,磨之復刻。期間稍有寸進,樂莫大焉。一路走來,深淺委曲,有同好者或可慨也,可謂小魚出遊,冷暖自知是也。曹新元說: 篆刻,斯技也小,而至道存焉。方寸之間,氣象萬千,此藝之成,其難在此也。若欲獨創面目,自立成家,絕非易事也。余在潛心秦漢璽印及明清流派之外, 近年對極具古意的鳥蟲篆印用心甚多。在力求文字可識性的前提下,從構圖形式之所思,刀法豐富之適用以及夔龍魚蟲之變化,都做了深入而精微的的探索。今檢點片片朱跡,似有會心處焉。

古今之大家,情動於中,輒發於外,治印之道亦然矣。予於東晉風流,南朝曠達,每心嚮往之;靜夜處默,將其清玄悠雅融之鳥蟲篆印,其風神也靜穆,其線條也爽勁,其字法也奇詭。以自家語調發吾胸臆,豈不快哉!

出版著作

出版有《曹新元篆刻選》、《曹新元篆刻集》、《心源篆刻》、《中國書畫名家——曹心源》、《心源新象——曹心源山水作品集》、《梅齋鳥蟲皕印》等。

人物評價

篆刻

心源以教授書法篆刻為業,兼畫山水。緣自京師畫壇文壇朋友們的索印,印人心源也因此廣結善緣。

心源活得尤為性情。最快慰的事情,莫過於友人來訪,雲山霧罩談藝論道。身為“碩導”,其作品,無論是書法篆刻,還是繪畫,皆畢透文化滋養。這其中有京城的地氣,也有故鄉不盡的薰染。他的祖籍嘉興,古屬吳越之地,水鄉澤國,“土膏沃饒,風俗淳秀”,載入史冊的名人不勝枚舉,市井百姓熟知的就有王國維、沈鈞儒、茅盾、徐志摩、張元濟、張樂平以及書畫大家錢君陶等。心源生在北京,並無淵源家學。其痴迷藝術自少年始,雖經坎坷歷磨難,卻有機緣問藝齊燕銘、李大千等名家。20世紀70年代末,心源參軍入伍,退役後又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接受系統的專業教育。擅書法、篆刻,精於古文字學研究的大康,也曾對心源有過影響。此後,心源結識韓天衡並拜其為師,印藝自此漸入佳境。

學識

學識,是印人建造自己藝術摩天大廈的基石。仰慕古人,但不拘於古人繩墨,這樣才能徹底翻身得解放。心源篆刻自秦漢入手,從“摹”、“作”、“削”的程式中掙脫出來,透徹理解古人的“印外求印”說,終悟金石之道。

很多優秀的藝術家,都是從中國經典書法作品中,來尋求古人藝術語彙“錘鍊術”的。在方寸之間推敲語彙,篆刻與書法同理。心源的作品不乏情感因素,但更純粹的還是他的百般斟酌,藝術創造中的理性因素。筆者以為,心源謹飭工整的作品,遠遠高於那些激情奔放的即興之作。他從不刻意模仿所謂流行樣式,而是在向心靈膜拜,向藝術的深層膜拜,在古意韻致中情感的自然奔瀉流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