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世英

曹世英(1885~1944)字俊夫。陝西白水縣人。是一名革命家。

曹世英(1885~1944)字俊夫。陝西白水縣人。幼年在本縣家塾讀書,17歲考中秀才。後在三原宏道高等學堂學習,受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經井勿幕、宋向辰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

1911年夏,受四川保路風潮鼓舞,曹被派回家鄉白水組織反清起義。到縣城後,同地方武裝頭領高峻、張海清秘密聯絡,決定殺官反清。10月30日夜,曹、高、張持刀潛入縣衙,殺死知縣陳子中、典吏夏炳華,收繳了兵械,並劫獄放囚,摧毀了清王朝在白水的統治,樹起白水復漢軍的旗幟。

白水光復的安民告示剛出,本屬哥老會頭目的張海清就大開山堂,把持縣政、胡作非為。曹在高峻等的保護下退出縣城,到西安後又受到秦隴復漢軍大統領張鳳翽的斥責,說他在白水起義中“殺傷不當”。此時,陝西北路宣慰安撫招討使井勿幕正巡視渭北,北路防軍統領井岳秀率部進入白水,調離了張海清,制止了哥老會的搶劫行為,曹返回白水,就任北路防軍副統領。

1913年赴日留學,入東京振武學校。次年,孫中山在日本建立中華革命黨,曹即加入該黨。

1915年和王乾丞等作為中國留日學生代表,為反對袁世凱與日本商定的“二十一條”回國請願,先在京、滬進行革命活動,不久回到陝西,聯絡進步人士,擴大革命勢力,在西安、三原、高陵、涇陽、大荔、蒲城、白水等地開展反袁活動,發展中華革命黨黨員30餘人。同年建立了渭北討袁軍。

1916年2月21日,曹與高峻宣布白水縣獨立,樹起西北護國軍旗幟,參加討袁護國戰爭,奪取蒲城,經富平、三原直搗西安。受挫後率部北上延安、清澗、三邊一帶。

4月,胡景翼在富平起兵,出擊陸建章部,活捉陸建章之子陸承武。曹聞訊立即率部南下三原與胡會師,驅逐陸建章出陝。

陸離陝後,陳樹藩任陝西督軍,曹部被縮編為騎兵營,駐防耀縣。陳為拉曹,1917年提曹為團長兼第三守備區司令。曹心有機謀,待機反陳。

1918年1月, 胡景翼部營長張義安發動三原起義討伐陳樹藩,並函請胡、曹派兵支援。曹率部迅速救援,打敗陳軍,三原解圍。曹、胡兩部會合後,樹起陝西靖國軍旗幟,曹任左翼總司令,胡任右翼總司令,通電全國參加護法戰爭,反段(祺瑞)討陳(樹藩)。2月2日發表討陳檄文,分別由三原、高陵出發,從東西兩路會攻西安,大戰於灞橋、十里舖,前鋒沖入西安東關。後進攻失利,渡渭河防守。4月,曹率部固守關山、界坊與陳樹藩軍血戰十晝夜,擊退陳軍。8月,靖國軍總司令部在三原建立,于右任為總司令,曹為第三路司令。

1919年,不甘失敗的陳樹藩,又向北京政府請援,引奉、甘、晉、直、川等各軍入陝“圍剿”靖國軍。曹率部於交口、大王店、相橋一帶大破直軍張錫元旅,穩定了全局。

1920年,北京政府以“追剿”白朗起義軍為名,派閻相文、馮玉祥部入陝。1921年陳被免去陝西督軍職, 敗退漢中,由閻相文、馮玉祥先後督陝。曹率靖國軍第三路在興平追擊陳軍殘部。

陳敗逃後,直軍要改編靖國軍。當時曹部第二支隊王崇瑞部駐交口、雨金一帶;第三支隊石象儀部駐高陵、淳化;第一支隊楊虎城部移駐武功一帶;衛隊營王成章部隨曹駐在高陵。石象儀等不願改編,遂發生了高陵事變。

1922年4月6日,曹偕眷屬、幕友和弁兵出城春遊,石象儀以投降直軍、誤黨誤國為由,發動守城衛兵拒曹返城,並在城內解除了曹的衛隊的武裝,收繳了司令部的槍械。胡景翼聞訊派兵援曹,解除高陵危機,曹始重返高陵。

高陵事變後,曹部被直軍改編為陝西陸軍第一混成旅,曹為旅長,隨後率部出陝。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馮玉祥、胡景翼、孫岳受孫中山革命思想影響發動北京政變,建立國民軍,通電討伐直系軍閥曹錕。曹世英率先署名回響。後又奉命率部開赴秦皇島,攻打奉系張作霖。因與友軍失去聯絡,孤軍深入,兵敗被俘,送往東北,後經馮玉祥交涉,才得以獲釋。

“胡憨戰爭”時,曹任進攻新鄭、密縣方面的前敵總指揮,為擊潰憨部立下戰功。

胡景翼逝世後,曹即下野到北京賦閒。

1930年冬,楊虎城任陝西省政府主席,將曹由北京召回陝西,聘為省府顧問。楊調任西安綏靖公署主任時,又聘曹為綏署顧問。1939年陝西省臨時參議會成立,曹被選為參議員。

1944年1月13日,因病在西安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