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張氏

曲江張氏

張君政,唐朝開元時期名相、文學家文獻公張九齡之曾祖父,越州剡縣令(今浙江紹興)張子胄之父。君政曾任韶州別駕(相當於今天的副市長)。

源遠流長

張氏出姬姓,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公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周宣王時有卿士張仲,其後裔事晉為大夫。張侯生老,老生趯,趯生骼。至三卿分晉,張氏仕韓,韓相張開地生平,父子相五君。平生良,字子房,漢留文成侯;良生不疑,疑生典,典生默,默生大司馬金,金生陽陵公乘千秋,字萬雅,千秋生嵩,嵩生五子:壯、贊、彭、陸、述,壯生胤,胤生皓,字叔明,後漢司馬,世居武陽犍為。皓生北平太守宇(避地居方城)。孫肥如侯孟成,生漁陽郡守平,平生華,字茂先,晉司空壯武公,二子褘、韙,字彥仲,散騎待郎,生輿,字公安,太子舍人,襲壯武公,生次惠,宋濮陽太守。二子:穆之、安之。始興張氏,出自晉司空華之後,隋晉南遷,至君政,因官居於韶州曲江。

文治迭興

張子胄,唐朝名相張九齡的祖父,唐初曾任越州剡縣令(今浙江紹興)。

張弘愈,字宗振,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唐丞相張九齡之父,曾任新州索盧縣丞、知新州軍州事,贈太常寺卿廣州都督。嗣聖元年(684年)從新州辭官,返回韶州。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張九皋,唐玄宗時為嶺南節度使,封‘南康伯’。其子孫中以張仲芳最出名;進士出身,歷任唐德宗至文宗六朝皇帝諫議大夫,封‘曲江縣伯’,贈‘禮部尚書’,謚‘曰成’,今福建張溪張氏多為其後裔。

張九章,唐玄宗朝任嶺南刺使,歷任溫、吉、曹三州征拜鴻臚卿,天寶(746)年任嶺南經略節度使,冊封‘南海神’,‘廣利王’。

張九賓,隱居好善,為丞相殿中鴻臚卿長老,其四子俱登仕籍。

張九齡家族墓地

張文獻公墓 張文獻公墓

張九齡家族墓地落在廣東省韶關市武江區西河鎮田心村丞相山中,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地前面是張文獻公祠,祠堂後山約120米處是張九齡及其母盧氏、弟張九皋、九章的墓冢,是廣東省具有代表性的唐代大墓。張九齡為磚室結構,坐北面南,平面呈“古”字形,分墓室、甬道、耳室三部分。墓室為主體建築,成四角攢尖式頂,長7.98米,寬4.8米,高5.35米,四壁及甬道均有侍女蟠桃園等壁畫,是廣東境內最早出土的、絕無僅有的唐代壁畫。墓前神道原有石座像分立於兩旁,今有唐嶺南節度使、著名書法家徐浩撰寫的《神道碑》和杜甫作詩的《故右僕射相國張九公齡詩碑》。墓下有饗堂。今饗堂內還保存著明清以來的碑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