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家莊村[10]

清初, 曲氏從刁龍嘴遷到有許多石疙瘩狀如猴頭的山嶺上立村,名石疙瘩猴。1935年改稱現名。

基本信息

曲家莊村

王哥莊街道辦事處曲家莊村

概況

清初, 曲氏從刁龍嘴遷到有許多石疙瘩狀如猴頭的山嶺上立村,名石疙瘩猴。1935年改稱現名。1949~1961年前屬曉望鄉,1961~1963年,與李子溝分為兩個大隊,1964年合併為一個村至今。 該村位於王哥莊街道辦事處東南部, 距街道辦事處3公里,東與仰口灣相接,北與曉望村交界,西與上苑山接壤,南與雕龍嘴相連。所轄範圍有栗子溝、長灣、東家嶺、仰口、泉嶺等。 該村地處仰口灣畔,村西有太平宮,西依上苑山,奇峰怪石,景色秀麗,遊客絡繹不絕,是嶗山重點旅遊景點之一。該村地處山區地帶,地勢西高東低,東西最大距離5公里, 南北最大距離4公里,全村占地面積250公頃,其中耕地面積50公頃,適合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麥、地瓜、花生、茶葉,茶業為主要經濟作物。 全村有570戶,總人口為1583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全村有24個姓,其中姓氏最多的依次為周、曲、劉、李。 建國初期,全村國民生產總值75萬元,1978年280萬元,2000年1000萬元。第一、二、 三產業所占比重分別為40∶20∶40。2000年全村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億元。全村人均純收入4300元。 該村1989年被嶗山區政府評為模範村,1997年被區政府評為“經濟發展先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安全村莊”“計畫生育工作三為主先進村”“三級經濟強村”;1998年被區政府評為“衛生先進村”“安全村莊”;2000年被區政府評為“徵兵工作先進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 建國初期,糧食平均畝產100公斤,總產7.5萬公斤。1978年平均畝產2 00公斤,總產15萬公斤。2000年平均畝產580公斤,總產達406萬公斤。建國初期農業總產值75萬元, 2000年農作物總收入400萬元,比1999年增加50萬元,林業收入40萬元,畜牧業收入25萬元,漁業收入1600萬元。 第二產業 建國初期,曲家莊以採石、加工嶗山花崗岩和打魚為主。1952年,該村和峰山西村聯合成立了第一個漁業合作社,擁有漁船10條,從業人員50多人,實現產值50萬元。 1955年兩村分開經營。1975年曲家莊大隊建起了7個注塑加工廠和塑膠袋加工廠,為王哥莊街道辦塑膠加工廠最早的村。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塑膠加工廠有了很大發展。1978~1982年全村8個生產小隊中有7個小隊都有塑膠加工廠,從業人員80多人, 年產值100多萬元,利稅10萬元。1982年後,合資建立了注塑和五金加工廠,1987年又增加了橡膠加工廠、冰庫加工廠、建築業和煤氣服務站,加快了新產品的開發, 形成了新的經濟成長點。2000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100多人,實現產值30 0萬元,利稅30萬元。 第三產業 建國初期到1978年,該村第三產業發展緩慢,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個體照相館、賓館、飯店紛紛出現,並日趨繁榮。1991年開始,先後建起了“仰口賓館” “海灣酒店”,同時與“城鄉開發公司”合資建起了“山海賓館”和6個飯店。開設了4個照相館, 開發了沿海海參、鮑魚的養殖加工,種植了百畝茶園,增加了旅遊觀光產品的品種種類, 帶動了旅遊服務業的發展,到2000年,賓館、飯店達到了28家,從業人員200多人,實現產值400萬元,利稅35萬元。 特色產業 該村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形成了以旅遊服務為主,以嶗山茶、海底玉加工為輔的支柱產業。 山海賓館占地面積4500平方米, 客房40間,固定資產200萬元,從業人員30人,年產值70萬元,利稅7萬元。 嶗山茶2000年種植總面積達100多畝, 形成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從業人員300人,年產值100萬元,利稅10萬元。 海底玉海底玉是嶗山名牌特產, 享譽國內外。該村是海底玉的唯一產地,從1991年到2000年,海底玉加工人員80多人,年產值400萬元,利稅40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 民國初期, 全村只有十幾人走讀1公里到曉望村上私塾,約占全村總人口的2%, 98%的人口為文盲。30年代初,曉望村建立了國小,全村有40多名學生到校就讀。 建國後,國小入學率由80%達到100%。1958年和1969年,王哥莊和雙台分別建起了青島三十二中學和雙台中學,該村國小升學率由10%上升到40%,1978年到1992年, 國小升學率達96%,1992年到2000年達100%。1978年到2000年,該村國中升學率由40%上升到90%。為國家輸送大中專學生53名,其中本科5名,大專7名。 人民生活 建國前, 人均收入50元,年人均糧食85公斤。1978年人均純收入250元。2000年人均純收入4300元,人均年末存款3000元。全村有電話250部,電視機500台,機動車300輛,其中個人擁有270輛。 村莊建設 建國前人均住房15平方米,建國初人均住房17平方米。1978年人均住房20平方米, 2000年人均住房30平方米。2000~2002年全村建樓房的占20%,翻新、改建、擴建新房的占60%,人均住房35平方米。全村硬化路面95%。 集體福利 1978~2000年, 全村人口參加保險的50%,幼兒保險100%。村兩委決定,曲家莊高中生考入大學本科的,村當年補助獎學金1000元;義務兵一等補助2000元,二等補助1000元,三等補助500元。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1949年6月, 嶗山解放,中共嶗東區分區委和嶗東區公所在王哥莊成立。 1950年4月在東台、何家相繼成立了黨支部。1953年該村於廣仁第一個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4年建立黨支部,黨員3人,曲同芳任黨支部書記。1966年,李澤增任黨支部書記。1968年,成立曲家莊大隊革委會黨的領導小組。2002年周玉剛任黨支部書記。2002年全村黨員87人。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 1949~1956年,姜西春任村長。1956年成立高級農業合作社,大隊長姜西春。1958年原高級農業合作社改為生產大隊,大隊長姜西春。1981年經上級批准撤消革委會,成立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10月農村進行體制改革,經批准撤消大隊管理委員會,成立曲家莊村民委員會。1963~2000年,分別由曲全雨、曲建光、李澤增、李義雙、姜春生任大隊長、革委會主任、大隊長、村主任,現任村主任姜春生。1954年成立青年團曲家莊支部,曲同岐任支部書記,1969年劉先春任團支部書記,1976年姜春生任團支部書記,1984年劉竹蓮任團支部書記,1987年周玉強任團支部書記, 現任團支部書記周淑清。1954年成立婦女委員會,王淑美任婦女主任,197 2年姜美英任婦女主任,1992~2002年劉竹蓮任婦女主任。1954年建民兵組織,曲同喜任民兵隊長,1960年曲同學任民兵連長,1967年蘇保全任民兵連長,1970年曲建生任民兵連長,1978年曲進愛任民兵連長,2001年周玉海任民兵連長。

山東省萊西市孫受鎮曲家莊村

村莊由來

公元1644年,曲姓由萊陽市留格莊村遷此建村,命名曲家莊。

政區人口

位於孫受鎮政府駐地南4公里,南1公里為付家疃,北與耿家營毗鄰,西與後我樂村相望,東臨209省道。曲江路從村中心東西貫穿。全村占地面積1402畝,其中耕地面積735畝。有村民115戶,人口336人。

經濟狀況

該村土壤為棕壤,土體厚、保水好,各種農作物瓜果、蔬菜、養殖業在本村全面發展。截止到2004年,糧油種植面積970畝,其中小麥200畝,單產480公斤,總產量96噸;玉米620畝,單產455公斤,總產量270噸;花生150畝,單產298公斤,總產量98噸。果園種植面積80畝,主要以紅富士蘋果為主,果品總產量156噸。蔬菜主要是大白菜、小甜瓜、胡蘿蔔等。其中,種植面積較大的大白菜50畝,總產量300萬斤;胡蘿蔔30畝,總產量15萬斤。養殖業主要以養牛、豬為主,其中牛年存欄量51頭(菜牛38頭,奶牛13頭),年收入21.4萬元。年生豬存欄量196頭,年收入3.92萬元。有油坊、商店各1個,2004年全村經濟總收入964萬元,人均收入5128元。

優勢產業

該村盛產小甜瓜、西瓜。種植60畝,因水土好,種植的小甜瓜、西瓜色綠質嫩、清脆香甜。每畝出產3噸左右,每逢收穫季節,客戶紛紛來村購運。

社會事業

截止到2004年,投資1萬元,修街道2條。全村改建翻建新房屋336間,建築總面積5040平方米,24戶村民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房屋。有醫療室1個,參加醫保73戶,88戶村民有彩電、機車,固定電話89部,有線電視入戶83戶[1]。

山東省平度市門村鎮曲家莊村

村莊由來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曲姓由掖縣西鄭村遷此地落戶,以姓取名曲家莊。

政區人口

位於804省道以南,2005年耕地面積178畝,居民61戶,261人。

經濟狀況

2005年經濟總收入169萬元,人均收入5117元。

優勢產業

蘋果

社會事業

住房情況:每戶4間。合作醫療參保率100%,有線電視40戶,固定電話50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