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經濟學院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

中國華僑最高學府暨南大學創辦於1906年。2010年,是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成立30周年暨其前身商科成立92周年。30年來,暨南大學經濟學院秉承“經國是、濟民生、宏教澤、系僑情”的宗旨,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粵港澳台的經濟融合、為祖國的統一大業,努力提供人才支持與智力貢獻,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基本信息

發展歷程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暨南大學經濟學院

1918年,辦學於南京的暨南學堂應南洋華僑的需要,開設商科。商科因適應海外學子的需要而入學者眾,更兼重視理論與實用相結合,具有嚴謹的教風和學風,憑藉“暨南特色”而享譽海內外。早在上海辦學時期,暨南商科不僅已是學校的“龍頭”學科,在上海的著名高校中亦聲名鵲起。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王亞南陳彪如等曾先後執教於暨南。深厚的歷史積澱和廣泛的海外生源,造就了暨南商科“忠信篤敬、知行合一、自強不息、和而不同”的優良傳統。

1958年,暨南大學在廣州重建。翌年,在兼任重建後暨大第一任校長陶鑄的支持下,恢復設立經濟系(經濟學院前身)。經濟系匯集了蔡馥生、趙元浩黃德鴻張元元等一批有名望和影響的學者,成為當時華南地區經濟學教學與研究的重鎮。經過老一輩的艱苦創業,經濟系從經濟專業擴大到政經、工經、商經、外貿、會計等5個專業,為後來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

“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左”傾思潮的衝擊,暨南大學於1970年被迫停辦,經濟系合併到中山大學。

1978年,暨南大學復辦。1980年,經濟學院成立,成為全國高校中最早成立的經濟學院之一,第一任院長為蔡馥生教授。

30年來,暨大經濟學科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依託地緣優勢和僑校特色,遵循“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辦學方針,不斷成長壯大,迎來了辦學歷史上的最好發展時期。

1980年,經濟學院獲得全國首批招收政治經濟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資格,成為華南地區該專業第一個碩士點。產業經濟學於198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1996年被評為廣東省重點學科,2002年和2006年兩次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金融學1998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被評為廣東省重點學科,2006年晉升為國家重點學科。經濟學院1999年經批准設立華南地區第一個套用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國民經濟學199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國際貿易學1998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財政學、數量經濟學2000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進入新世紀以來,依託“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經濟學院邁入跨越式大發展的時期。2003年暨南大學套用經濟學獲得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資格,2004年在教育部評估中暨大套用經濟學位居全國第12位;2005年經濟學院獲得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授予權和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專業設定

經過30年的建設與發展,經濟學院已形成套用經濟學與理論經濟學交叉融合的高層次學科群系,具有完善的高規格人才培養體系。學院目前擁有套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點,下設國民經濟學、產業經濟學、金融學、財政學、區域經濟學、國際貿易學、勞動經濟學、統計學、數量經濟學和公司金融與投資學等10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其中產業經濟學和金融學為國家重點學科);擁有理論經濟學二級學科政治經濟學博士點和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碩士點覆蓋了所有的理論經濟學和套用經濟學學科;本科教育共設有經濟學(另設投資經濟方向)、金融學(另設保險方向)、統計學(另設精算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學和財政學等8個專業(方向)。

師資力量

30年來,經濟學院通過吸引海外留學生、引進博士和教授等高級人才、在職教師攻讀博士學位及赴境外深造等途徑,形成了一支以教授和博士為主的年富力強的教師隊伍。學院現有教學科研人員128人,其中35歲以下教師19人,占15%;36-45歲61人,占48%;兩者合計占63%;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92人,占全部教學科研人員的71%;留學歸國人員10人。在職稱結構上,現有教授34人,副教授56人,講師38人。另外,學院敦聘了海內外名譽教授、兼職教授、客座教授15人。研究生導師隊伍不斷加強,現有博士生導師26人,碩士生導師48人;校外兼職博導12人。

近年來,經濟學院產生了珠江學者2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2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名,霍英東教育基金教學獎3名,有8位教師被評為全國或南粵優秀教師,“千百十人才工程”國家級培養對象1名、省級培養對象4名,廣東省宣傳思想戰線“十百千工程”第二層次優秀人才培養對象2名,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1名。

科研發展

暨南大學經濟學科在產業經濟、金融與資本市場、區域經濟、國際經濟與港澳台經濟、經濟社會統計等研究領域富有特色和較強的實力。近年來,在科研組建大團隊、承擔大項目、產出好成果的戰略指引下,學院的科學研究不斷取得突破,高層次的科研項目、標誌性的學術成果顯著增長,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1.承擔科研項目數量增多、檔次提高。2002年以來,學院教師承擔各類研究項目309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6項,教育部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廣東省重大決策諮詢招標項目等省部委級項目120項。

經濟學科在承擔國家重大和重點項目上實現了突破。《應對國際資源環境變化挑戰與加快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研究——基於政府規制視角》(2009)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現代產業體系研究》(2008)獲批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構建中國特色區域協調互動發展機制研究》(2007)、《後危機時代全球分工發展趨勢及其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2009)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與支持系統研究》和《廣東信息產業技術發展戰略研究》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2.發表學術論文數量增加,質量提高。2005-2009年,學院教師發表學術論文1369篇,其中國內權威期刊論文64篇,CSSCI論文566篇。2001-2009年,學院教師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74篇,其中被SSCI收錄11篇、SCI收錄16篇、EI收錄6篇。

3.出版專著105部。近年來,經濟學科出版了“產業經濟學與套用經濟學系列叢書”、“中小企業研究系列叢書”和“暨南經濟學文庫系列叢書”等學術專著。

4.獲獎成果碩果纍纍。2002年以來,學院教師獲得全國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獎6項,全國統計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9項,國家統計局優秀統計教材獎2項,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8項,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九五”規劃優秀成果獎4項,澳門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項,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優秀成果獎2項,2009年度全美華人金融協會(TCFA)最佳論文獎1項。

學術交流

學院通過“走出去”與“請進來”的方式,廣泛開展與海外及港澳台地區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的友好往來,進行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學術交流。經濟學院參與學校的國際合作項目12項,並與日本兵庫縣立大學經濟學部、立命館大學經濟學部、美國紐約理工大學商學院、澳大利亞西澳大學商學院等境外知名大學建立了密切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學院每年選派教師到美國、加拿大、歐洲、日本、澳大利亞、東南亞等國家以及港澳台地區訪問、講學、進修和參加學術會議,邀請國外及港澳台地區的知名教授、學者來院講學和訪學。近5年來,經濟學院主辦國際學術會議6次,赴境外講學、訪學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70餘人次。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前來講學和交流140餘場次,其中外國學者前來講學和交流87人次。

學院重視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型人才。國際著名經濟學家黃有光教授受聘為我校名譽教授,為博士生和碩士生講授高級個體經濟學等課程,並捐資設立暨南大學黃有光經濟學研究獎學金。

學院領導

學院院長張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分管財務、人事、學科建設、“211工程”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雜誌社等工作。

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杜金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持黨委工作,分管研究生工作。

學院副院長鄭少智教授、碩士生導師:

分管學生、教學、工會等工作。

學院黨委副書記張志博士:

協助黨委書記管理學院黨務工作,分管學院辦公室、學院機關三辦,兼管學生工作,分管學院安全保衛工作。

院長助理李廣明副教授:

分管學院外事、科研及院長交辦的工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