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傑米·紐扣是個用一枚珍珠母紐扣換來的火地島土著男孩,
他被帶到文明社會,接受英國傳統教育,兩年以後又重返故土……
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都有一個故鄉。
√第四屆CJ圖畫書獎獲獎作品
√2011年博洛尼亞童書展插畫展覽作品
√入選《紐約時報》年度十佳兒童繪本
圖書目錄
《暖房子國際精選繪本 紐扣男孩》無目錄
後記
我很擔心這短短兩三頁,寫不盡我對《紐扣男孩》這部繪本的所思所感。當你深入了解這部書以後,我相信,你心中的感悟,會比我的更多。
回歸生命的原色
張戈(熱愛童書的爸爸)
對於《紐扣男孩》的美妙,你大概已經有了一些了解。它來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傑米·紐扣,一個在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他的英文名是Jemmy Button,按照常規音譯,應該是“傑米·巴頓”。
故事一開始,書中的小男孩似乎是很幸運的——上天將這個美差降臨到他頭上(其實,被父母用來交換紐扣,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他又是不幸的)。隨著故事的展開,我們逐漸讀到了他內心的孤獨與憂傷。最後,我們看到了他的回歸,不禁為之歡呼!很難說這個小男孩幸運與否。但可以肯定的是,讀到這本書的人是很幸運的,我們既可以作為旁觀者來審視這段歷史,更可以通過這個故事向內思考——我們和我們的小紐扣們(孩子)的生命原色在哪裡?
這是一本有關人性的圖畫書,一本探討自然與文明的圖畫書,一本講述改變與被改變的圖畫書,一本尋找靈魂歸屬的圖畫書。
讓我們從頭開始欣賞吧。為了尊重且不破壞這本圖畫書整體設計的美感,接下來請允許我只用文字一一表述。
封面,深深淺淺的綠色幾乎占據了整個畫面。綠,是真實、自然、充滿希望和生命力的顏色。在畫面中央,一個害羞的小男孩用雙手撥開長長的草叢,露出那張棕紅色的小面龐,神情既羞澀又充滿期待。他在看什麼呢?是否在憧憬未來?——書脊是黑的,濃濃的重重的黑色,規規矩矩的黑色。充滿生命力的綠與濃重規矩的黑都被安排在封面上,卻格外合理妥帖,充滿力量。
前環襯與後環襯,畫面都是如清晨般安靜的藍灰色叢林,仿佛沒有什麼不同。不過,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後環襯的叢林中,傑米曾經穿過的衣服被很隨意地掛在了枝葉上面。
扉頁,一個赤裸的小男孩安靜地坐在棕櫚樹上;當故事結束時,他依然赤裸著,依然安靜地坐在那裡。可是又有點不一樣了,他已經長出了鬍鬚。也許你還記得故事中有這么一句話:“不久,他看上去差不多和他們一樣了……差不多,但也不完全一樣。”是的,小男孩已經發生了變化,卻再也無法完全回到從前。
在這本圖畫書中,這樣的細節非常多。比如文明人進入小島的那兩頁,草是綠色的,它們真實、纖細,代表著自然。而文明人則是藍黑色的剪影。儘管這些文明人身著燕尾服,看似文質彬彬,但是,他們燕尾服的下擺是尖尖的,衣領是尖尖的,鞋子是尖尖的,手指是尖尖的,就連鬍鬚也是尖尖的,甚至連笑容也是尖尖的,讓人心中不由得一陣刺痛。
當小男孩與文明人相遇,畫面大致分為三個色塊:一是植物呈現的綠色,這是較為中性溫和柔軟的顏色;二是小男孩的皮膚呈現的紅棕色,以及旁邊部分野草的金黃色,這是真誠炙熱的顏色;而第三部分,就是文明人的黑色與藍色,這是讓人想遠離的冷色。這一冷色的運用能恰到好處地表現文明人的禮貌與冷靜,也更彰顯隱含在文明外衣下的陰暗與殘酷。
文明人與小男孩父母做交易的那一頁更為巧妙。一枚安靜的小紐扣放在紅棕色炙熱的大手上——那是小男孩父母的手;背景依然是那些冷色調的文明人。整個畫面,沒有出現任何人的表情,又或者,隱藏著一個:看那枚紐扣,正好對應小男孩頭部的位置,如果再細看一下,會覺得,這枚紐扣,似乎還帶著表情,可惜,那是麻木的表情,不知所措的表情。小男孩的父母就這樣把本該是自己掌上明珠般的孩子,交給了文明人。
紐扣交換了小男孩。這個小男孩,也終於在文明的世界裡有了那個名字:傑米·紐扣。
傑米·紐扣懷著對未來忐忑焦慮的心,在文明人的帶領下漂洋過海來到文明世界:四處方方正正的建築,濃密得就像家鄉的森林。這裡的一切與他那個世外桃源般淳樸安靜的小島毫無相似之處。在這裡,他依然是與眾不同的:別人是黑色,只有他是紅棕色——自然淳樸的顏色。
茫茫人海那一頁,三種顏色標明三種不同的人:紅棕色是傑米·紐扣,藍色是芸芸大眾,而黑色,則是參與了這一系列計畫的人——包括右邊那個張開雙臂歡迎他們的先生。
在文明世界裡,傑米和所有人的顏色都不一樣,可是,他和小動物的顏色是一樣的,他們是那么渺小無力——但這就是生命的原色。
傑米·紐扣也穿上了黑色的禮服,可是始終無法改變他紅棕色的面龐,哪怕他也長出了黑黑的、尖尖的鬍子,看上去和文明世界的人差不多……“但也不完全一樣”。
文明人用自己的方式改變著傑米,傑米享受到了“被改變”帶來的巨大樂趣,但在內心深處也體會到了無盡的孤獨。雖然也有朋友陪伴,可是他的心,卻游離在文明世界之外。因為他的內心與其他人是那么不一樣。他又想改變了,他想離開這個在他看來沒有生命原色的文明世界——並且,文明人同意了,同時也認為他該回去。在真實的歷史中,傑米·紐扣是連同另外的兩個人一起被帶離家鄉的。他們在英國接受傳統教育,兩年後又身負傳教任務回到火地島。傑米是三個土著人當中最熱愛故鄉的一位。
傑米坐上海輪與眾人告別那一頁,也暗含許多線索:他即將離開,穿著那黑黑的禮服;看,在送別的人群中,藍色依然是芸芸眾生,黑色是帶他離開海島的紳士們,金色是皇室成員,粉色是他的朋友,畫面中還有前幾頁出現過的兩條狗,一黑一白。他們都有自己的身份,也有著自己的原色。這些人,這些物,大概都真實地存在於歷史中。
而傑米一旦回到他日思夜想的故鄉,回到那個自然純樸的世界,就立刻毫不猶豫地脫去了在文明世界中的服飾。回歸!回歸真實!在他出生和成長的自然之島,他不需要遮掩,可以盡情地擁抱生命,擁抱自然。但他的夥伴們卻對來自文明世界的東西很感興趣,傑米將這些文明的產物與夥伴們分享,毫無保留。而這些服飾最後出現在了後環襯裡——其實,在這裡,沒有人真的需要這些服飾,它們在叢林中終將被人遺忘。
你有沒有發覺,我們的孩子,很像傑米·紐扣,而我們成人,則很像故事中的文明人。我們想盡一切辦法,改變源於自然的孩子,希望孩子進入文明的世界。我們教他們禮儀、知識,以及文明世界中需要的一切。卻往往忽略了孩子那天使般真誠純淨的心靈,忽略了對孩子天性的尊重。我們是否懂得,生命的原色更真實、更閃耀。在文明的世界裡,傑米·紐扣看似與文明人一樣被尊重,平等地擁有了一切,但他內心卻並不快樂、不真實。想想我們的孩子,他們的生命原色又在哪裡?
故事中,文明人最後送傑米回到了家鄉。而當孩子希望釋放天性的時候,我們是否又能讓孩子的靈魂回歸自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