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之慮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諸侯者以害,役諸侯者以業,趨諸侯者以利。

說文

智者之慮:慮,思考、考慮。意為精明的將帥考慮問題。

雜於厲害:雜,這裡指兼顧。利害,指利和弊兩方面。意為應充分權衡利與弊兩方面的關係。

雜於利而務可信也:信,通“伸”,伸行、發展的意思。此句指在不利條件下考慮到有利的因素,戰事就可順利進行。

雜於害而患可解也:患,禍患。此句是說在有利條件下能考慮到不利的因素,禍患就可以及早解除。

屈諸侯者以害:屈,屈服、屈從,這裡引申為制服。諸侯,指敵方,敵國。害,致命之要害。此句是說要利用敵國的致命之處使其屈服。

役諸侯者以業:役,驅使。業,事情。意指以各種事情煩勞敵國,使之窮於應付,不得安寧。

趨諸侯者以利:趨,奔走。這句話是說,用小的利益引誘調動敵人,使其疲於奔命而無暇顧及其他。

精義

所以,智慧明達的將帥考慮問題,必然把利於害一起權衡。在不利條件下考慮到有利的因素,戰事就可順利進行;在有利條件下能考慮到不利的因素,禍患就可以及早解除。這就是要以禍患威逼敵國屈服,以各種貌似正經的大事來役使敵國,用各種小利來引誘敵國使其歸附。

實案

唐擊敗突厥

唐與突厥的戰爭(620年—657年1)是7世紀中國唐朝建立初期同突厥兩個汗國東方突厥和西突厥進行的一系列戰爭。其中主要的戰役和事件有五隴阪之戰(624年)、涇陽之戰和渭水之盟(626年)、定襄之戰(639年)、陰山之戰(640年)、庭州之戰(651年)、唐滅西突厥之戰(657年)等。戰爭期間,唐朝由開始的安撫和防禦轉為進攻,加之突厥內部的分裂和內亂,唐朝分別於640年和657年徹底擊敗東、西突厥,俘虜東方突厥頡利可汗和西突厥沙缽羅可汗,導致了突厥汗國的滅亡。唐朝在原東、西突厥領地分別設立都督府和都護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