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本書用第一人稱“我們”作為歷史的人類、現實的人類和未來的人類的總代表,以能源形式的改進和更替為基本主線,從過去、現在、未來的縱深視角,對能源、科技、環境,以及人類文明發展進程進行立體觀察,揭示能源改進與文明演進的客觀規律,暢想未來的能源形式與文明形態的輝煌圖景。全書由走近能源、困局叢生、由火而始、永續動力、智慧能源、漫漫長路等六篇構成。第一篇,探訪本書的主角,辨析能源的概念、規律與作用,了解能、能量、能源為何同源異曲,有何變臉之術,又是如何與我們如影隨形,為我們提供前行的動力。
第二篇,轉向當今種種由能源而生的問題,直面能源帶來的現實挑戰:氣候變暖、環境破壞、資源短缺和能源紛爭,讓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縱橫交錯的種種困局。
第三篇,回顧我們由火而始、蹣跚走過的足跡,從柴薪生火到馴化能源,再到化石能源,直到使用電磁動力的漫長曆程,以大跨度、寬視角,力求全景立體地尋覓問題由來的端倪與解決的線索。
第四篇,洞察進入現代社會以來,為實現永續動力這一偉大夢想,我們在技術創新、制度變革和國際合作上不懈努力,取得的可喜進展、結出的累累碩果、化解的種種難題,但前行的道路上依然布滿荊棘。
第五篇,探討支撐生態文明的能源形式,提出智慧能源是因時而生的奇葩,將成為照亮我們未來文明的曙光,粗略勾勒其基本內涵、重要意義、技術基礎和制度框架,期待我們共同努力探尋。
第六篇,思考智慧能源的實現路徑與方法,我們必須共同肩負起歷史使命,才能最終將坎坷崎嶇的漫漫長路化為一馬平川的通天坦途,讓智慧能源曙光升華為一輪紅日普照大地,讓未來文明充滿陽光、充滿動力。
作者介紹
劉建平:男,60後。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產業經濟博士,人力資源、電子商務碩士,兼任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80年代中學教書、外企打工,90年代北京讀研、英國留學,後成為公務員,主要從事人力資源、資產財務、市場監管、能源政策相關工作。陳少強:男,70後。畢業於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曾留學日本一橋大學,獲公共政策碩士學位。現任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研究工作,主要涉足巨觀經濟、財政政策、資產管理、節能減排等研究領域,一些研究成果獲得高層肯定。
劉 濤:男,80後。武漢大學理學學士、長沙理工大學管理學碩士、中國科學院經濟學博士。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畫等多項課題Energy Policy(SSC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World Ecology(SCI)、《生態學報》等期刊發表有關生態補償、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