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牆

 “智慧牆”又稱“大牆”,是《第五項修煉》中提到的一種系統思考工具。七十年代後期,系統動力學的前輩米多斯主持一個三小時的研討會,主題為第三世界的營養不良問題。與會者以白紙貼滿一面大牆,然後大家就某項正在思考解決的問題,一起繪出所有的因果回饋關係。從而實現系統思考,發現問題的開放性(彼德·聖吉,1995)。現在,我們把“智慧牆”作為開展團隊學習的工具,首先針對一定的議題,與會者分別匿名的、獨立的寫下個人的意見,然後由主持人收集、整理貼到牆上,最後大家交流討論並由主持人作點評。它是進行信息交流共享的一種新形式,是開展團隊學習的一種新方法。
智慧牆的具體操作內容
巡迴閱讀添加新想法
公布議題
分發紙和筆
在紙上寫意見
點評、討論
智慧牆的使用程式
1. 會議一開始首先由主持人公布討論議題。會議規模以20人左右為宜。
2. 給與會人員發一枝較粗的彩色水筆和多張白紙條。
3. 每張紙條上只提一條具體意見,寫一句話。
4. 收集紙條,分類,篩除個別空話、大話、套話紙條後將同類意見按同一列貼上在一面潔白的大牆上。
5. 大家在牆邊巡迴閱讀,並將自己的新想法寫在紙上並貼到牆上。
6. 由會議主持人點評。必要時可請提案人自己作解說,別人也可提問題和發表評論引發會場熱烈探索、交流、輕鬆、互動的學習氣氛。
在此過程中可以使用思維導圖的地方有:首先畫出中心議題;收集大家的意見進行整理並畫在大牆上,將其中有聯繫的聯線,並且對重要的意見用亮色標記;大家在牆邊巡迴閱讀,將自己新的想法寫在某個意見下面,作為它的並行或者下一層分支等等。
智慧牆成功的關鍵因素
1. 討論議題的確定。討論的議題不宜過多,最好一次一個;議題要有意義,可探討。
2. 會議主持人。主持人在會議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對主持人的要求也比較高。主持人的點評是即席進行的,這就要求主持人有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管理實踐經驗,通曉全局,做到厚積薄發,詳略得體,深淺有度,畫龍點睛,擊中要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