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文學

普米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的蘭坪、麗江、維西、永勝和寧蒗等縣。約24000餘人(1982),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無文字。文學以神話、故事、民歌為最豐富。神話可分為創世神話、洪水神話和降妖神話等幾類。《射馬鹿》、《兄妹結合》、《洪水朝天》、《什撰何大祖的故事》等,反映了普米族先民對大自然的認識,以及他們征服自然的幻想。

普米族文學

民間故事有不少屬於動植物故事,如《烏鴉變黑的由來》、《山猴子的來歷》、《青蛙與姑娘》等,大都解釋動植物的來源和特性,對兇惡和貪婪者進行諷刺,對善良和機智、勇敢者進行歌頌,寓意深刻,富於哲理。反映民族風俗的故事《女人戴耳環手鐲的由來》、《狗救主人的故事》,解釋了普米族婦女的服飾和普米族崇拜狗的原因。《給羊子的來歷》、《避煞》,解釋喪葬儀式習俗的由來。
民間詩歌,分為時政歌、風俗歌(儀式歌)、生活歌和情歌等四大類。《出嫁歌》、《接親調》、《宴席歌》、《開門調》、《梳妝調》等風俗歌,反映了普米族的婚姻習俗。《送羊經歌》和《指路經歌》等喪歌,反映了普米族對死者的哀悼和對祖先的懷念。《祭山神》、《祭龍神》、《祭鍋莊》、《退口舌》等儀式歌表現了普米族的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此外,還有一些民歌歌頌了普米族人民勤勞勇敢的品質,表達了他們對舊社會剝削階級的不滿和反抗。描寫青年男女忠貞、純潔愛情的民歌在普米族民間文學作品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