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之晉

晏子之晉,是中國古代的一篇文言文。

注釋

①贈:自作“贖”。

②糞灑:掃除清洗。

③醮:古代嘉禮中的一種禮節。

④擯:道“儐”,儐相。

⑤芻:餵牲口的柴草。

⑥暴:猛、急。

⑦申:同“伸”,伸展。詘:通“屈”,屈服。

⑧鬻(yù):賣。

⑨行:德行。

⑩辭:謝罪、道歉。

基本內容

《晏子之晉》原文

晏子之晉,見反裘負芻息於塗者,以為君子也,使人問焉,曰:“曷為而至此?”對曰:“齊人累之,名為越石父。”晏子曰:“嘻!”遽解左驂以贖之,載而與歸。至舍,弗辭而入。越石父怒,請絕。晏子使人應之曰:“晏未嘗得交也,今免子於患,吾於子猶未邪?”越石父曰:“吾聞君子屈乎不己知者,而伸乎己知者。吾是以請絕也。”晏子乃出見之,曰:“向也見客之容而已,今也見客之志。嬰聞察實者不留聲,觀行者不譏辭,嬰可以辭而無棄乎C?”越石父曰:“夫子禮之,敢不敬從。”晏子遂以為客。俗人有功則德,德則驕。今晏子功免人於厄矣,而反屈下之,其去俗亦遠矣。此全功之道也。

翻譯

晏子出使晉國,到中牟,看見一個戴著破舊的帽子,翻穿著皮衣,背著(一捆)柴草在路邊休息的人,(晏子)認為(這個人)是君子,(就)叫人去問他說:“您是乾什麼的呢?” (那個人)回答說:“我是越石父。”晏子問:“為什麼到這裡來呢?”(越石父)說:“我到中牟來做人家奴僕,(如果)見到(齊國的)使者,(我就)準備回(齊國)去。”晏子問:“為什麼來做奴僕呢?”(越石父)回答說: “我不能避免自身的饑寒交迫,因此做了人家的奴僕。”晏子問:“做奴僕有多長時間了?”越石父回答說:“三年了。”晏子問:“可以(用錢把你)贖回去嗎?”越石父說:“可以。”(晏子)就解下在左邊拉車的馬,用來贖出越石父,讓 (越石父)坐在自己的車上一同回齊國。 車到了(晏子)居室時,晏子不(與越石父)告別(就)進了屋,越石父很生氣,要求 (同晏子)絕交。晏子派人回答他說:“我不曾同您有什麼交往,您做了三年奴僕,我今天才見到,把您贖了出來,我對您還不算可以嗎?您為什麼突然(就要)同我絕交呢?”越石父回答說:“我聽說,賢士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會蒙受委屈,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會心情舒暢,因此,這就是君子(奉行的)不因對別人有功就輕視人家,也不因別人對自己有功就自己貶低自己的道理。我在人家做了三年奴僕,卻沒有什麼人了解我。今天您把我贖了出來,我以為您是了解我的。剛才,您坐車的時候,不向我打招呼(自己先上了車),我以為您是忘記了(禮節);現在又不(跟我)告別(就獨自)進屋去了,這跟把我當奴僕看待的人是一樣的。我還將做奴僕,請您把我賣給世人吧。” 晏子(從屋裡)走出來,請(越石父)來相見。說:“剛才,我只見到您的外貌,而現在看到了您的內心。我聽說,反省言行的人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體察實情的人不會譏笑人家的言辭,我能夠因為言辭(不當)而不被你嫌棄嗎?我真心實意地改正錯誤。”於是,晏子讓人灑掃(廳堂),重新安排席位,(向越石父)敬酒,很禮貌地對待越石父。越石父說:“您對我以禮相待,我真不敢當啊!” 於是,晏子把越石父當做上等客人。

晏子為人:廉潔無私,心胸坦蕩

晏子輔佐齊國三公,一直勤懇廉潔從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張“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管理國家秉公無私,親友僚屬求他辦事,合法者辦,不合法者拒。他從不接受禮物,大到賞邑、住房,小到車馬、衣服,都被他辭絕。不僅如此,晏子還時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祿送給親戚朋友和勞苦百姓。

生活簡樸,清心寡欲

晏子生活十分儉樸,吃的是“脫粟之食”、“苔菜”,可謂“食菲薄”,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粗茶淡飯素食當家;穿的是“緇布之衣”;上朝坐的是弊車駑驪;住的是“近市湫隘囂塵,不可以居”的陋仄之室。他不僅如孔子所說的“戒得”,也十分注意“戒色”。景公見晏子妻“老且惡”,欲以愛女嫁他,他堅辭不納。他說;“去老者,為之亂;納少者,為之淫,且夫見色而忘義,處富貴而失倫,謂之逆道”。

樂觀豁達,處其自然

晏子虛懷若谷,聞過則喜。孔子贊他是“不以已之是,駁人之非,遜辭以避咎,義也夫!”表明了他隨和大度,注重自身修養的品格。晏子生性樂觀,對生死淡然視之。他說人都是要死的,不論仁者、賢者、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從來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規律。他始終保持樂觀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人物性格

晏子:知錯能改,廣招賢士

越石父:自尊自重,剛正不阿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