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州[元代置晉州(今河北省晉州市)]

晉州,元代行政區名。元太祖十年(1215年)置晉州,治所在鼓城縣治,轄鼓城一縣,屬真定路。 明、清屬正定府。民國三年(1914年),廢晉州為晉縣。1991年,撤晉縣設晉州市。

自元初始置晉州,至民國降為晉縣,晉州建制曆元、明、清三朝,存在時間將近700年。元代晉州治所與鼓城縣同城而治;明、清晉州治所在今晉州市晉州鎮。晉州轄境在今河北省晉州市一帶。

建置沿革

春秋設為鼓國。漢置下曲陽縣。

北魏改為曲陽縣。北齊廢入高城縣(今藁城)。

隋分高城縣置昔陽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昔陽縣為鼓城縣。

唐、北宋、金皆為鼓城縣。

元太祖十年(1215年),於鼓城縣置晉州,治所在鼓城縣治,轄鼓城一縣。

元太宗十年(1238年),立鼓城等處軍民萬戶府。

元中統二年(1261年),復為晉州,治所仍在鼓城,轄鼓城、安平、饒陽、武強四縣。

明洪武二年(1369年),鼓城縣廢入晉州。晉州轄安平、饒陽、武強三縣。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晉州為直隸州,轄無極、藁城兩縣。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晉州改為散州,屬正定府。

民國三年(1914年),廢晉州為晉縣。

1991年撤晉縣設晉州市後,歸石家莊市管轄,為石家莊下屬縣級市。

文獻記載

元史

卷五十八 志第十地理一

中書省

真定路

晉州,唐、宋皆為鼓城縣。元太祖十年,改晉州。太宗十年,立鼓城等處軍民萬戶府。中統二年,復為晉州。領四縣:

鼓城縣,中。倚郭。

饒陽縣,中。

安平縣,下。太祖十九年,為南平州,於此行千戶總管府事,領饒陽一縣。太宗七年,復改為縣,隸深州。憲宗在潛,隸鼓城等處軍民萬戶府。中統二年,改立晉州,仍為安平縣隸焉。

武強縣。下。元初創立東武州,領武邑、靜安。太宗六年,廢州復為縣,改隸深州。十一年,割屬祁州。憲宗在潛,隸鼓城等處軍民萬戶府。中統二年,置晉州,縣隸焉。

大清一統志

大清一統志卷十八

正定府

晉州【在府東少南九十里東西距五十里南北距六十里東至保定府束鹿縣界三十五里西至藁城縣界十五里南至趙州寜晉縣界四十里北至無極縣界二十里東南至冀州新河縣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藁城縣治四十里東北至定州深澤縣治四十里西北至無極縣治三十五里春秋時鼓國後屬晉戰國屬趙漢置下曲陽縣屬鉅鹿郡為都尉治後漢因之晉屬趙國後魏曰曲陽為鉅鹿郡治北齊省隋開皇中改置曲陽縣屬欒州十八年改曰鼓城大業初屬趙郡唐武徳四年屬亷州貞觀元年屬定州大厯三年改屬恆州五代因之宋端拱初改屬祁州金因之元太祖十年始於縣置晉州屬正定路明洪武初以州治鼓城縣省入屬正定府 本朝雍正二年改為直州領無極藁城二縣十二年復屬正定府】

畿輔通志

畿輔通志卷十四建置沿革

正定府

晉州
春秋鼓國後屬晉戰國屬趙漢置下曲陽縣屬巨鹿郡後漢因之晉屬趙國後魏曰曲陽為巨鹿郡治北齊省隋開皇十六年改置晉陽縣屬欒州十八年改為鼓城大業初屬趙郡唐武徳四年屬亷州貞觀初屬定州大歴三年改屬恆州宋端拱初改隸祁州屬河北西路金因之元太祖十年始於縣置晉州屬正定路明洪武初以州治鼓城縣省入屬正定府本朝因之雍正二年為直隸州十二年復屬正定府

讀史方輿紀要

讀史方輿紀要

卷十四北直五
正定府

晉州

府東九十里。東至深州百五十里,西南至趙州百十里,北至保定府祁州百里。

春秋時晉地。戰國屬趙。漢屬巨鹿郡王莽分信都置和成郡,治下曲陽。成或訛為戎。更始初,邳彤為和成太守,即此。後漢因之。晉屬趙國。後魏亦屬巨鹿郡。隋屬趙郡。唐初屬定州。大曆三年,改屬恆州。宋屬祁州,金因之。蒙古鐵木真十年,置晉州,屬真定路。前朝仍曰晉州,以州治鼓城縣省入編戶十七里,領縣三。今亦曰晉州。

州西倚真定,東邇河間,川途四通,利於馳驟。從來爭燕、趙,必爭真定、河間;爭真定、河間,州其必經之道矣。九地之說,所謂交地爭地者非歟?

鼓城廢縣:今州治。春秋時為鼓子國。鼓,白狄別種也。《左傳》昭十五年,晉荀吳帥師伐鮮虞,圍鼓,克之。漢置下曲陽縣,屬巨鹿郡,郡都尉治焉。顏師古曰:常山有上曲陽,故此為下。光武自薊南馳,兼行至下曲陽。既而自信都進攻下曲陽,降之。靈帝光和末,皇甫嵩破斬黃巾賊張寶於下曲陽。是也。晉屬趙國。後魏改為曲陽縣,為巨鹿郡治。高齊縣廢。隋開皇十六年,復置昔陽縣。十八年,改曰鼓城,屬定州,尋屬趙郡。唐武德五年,幽州總管李藝引兵擊劉黑闥,黑闥遣其弟十善拒戰於鼓城,即此。宋亦為鼓城縣。元始為晉州治。明初省。《城邑考》:州城,元季故址,明景泰三年增修。弘治五年,大水,城壞。八年以後,相繼修葺。今土城周三里有奇,有門三。

下曲陽城:州西五里。劉句曰:北齊廢曲陽縣入城。隋分城,於下曲陽故城東五里置昔陽縣,尋改曰鼓城。是也。後漢光和末,皇甫嵩破黃巾於下曲陽,獲首十餘萬。築為京觀,在今故城西二里。又廉平廢縣,在州西南。隋開皇十六年,分昔陽置廉平縣。大業初,省入鼓城。

臨平城:在州東南。漢縣,屬巨鹿郡。建武四年,駕幸臨平,遣吳漢等擊破五校余賊。是也。尋省。魏收《志》曲陽縣有臨平城。

鼓城山:州西五里。以鼓子所居而名。下有古城坡,隋因以名縣。

滹沱河:在城南。自藁城縣流入境,又東入束鹿縣界。《志》云:城東十八里有凍河頭,即光武被王郎兵追急,使王霸前行,詭雲冰堅可渡處也。《漢紀》:光武自薊南馳至饒陽,又至下曲陽,聞王郎兵在後,惶迫渡滹沱。即此矣。○鴉兒河,在州東北,流入祁州束鹿縣境。《志》以為滹沱之支流也。斯氵交水,在州南,即太白渠下流也。自趙州流入界,下流入於漳水。

昔陽亭:在州東南。應劭曰:下曲陽有鼓聚,有昔陽亭。《左傳》昭二十二年,鼓叛晉,晉荀吳略東陽,使師偽糴者負甲以息於昔陽之門外,遂襲鼓,克之。東陽,今冀州。昔陽,即鼓子所都。戰國時,昔陽為齊地。《史記》: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將攻齊,拔昔陽。是也。杜預曰:此鼓子所都之昔陽。又有昔陽城,為肥子所都。今見山西樂平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