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時代頌歌:全國詩歌散文精品大觀》由線裝書局出版。
圖書目錄
詩歌世界
古體詩
楊鑒清
王張鎖
唐蔭增
楊忠
黎友河
李夢後
鄭倫怡
向孫萬
鄧春芳
陳世平
曹鳴
彭有度
王智誠
周振欣
吳富科
張玉武
李湧泉
陳影成
張家汶
黃有尊
馬聰
曾凡浩
陳宏詞
曾才健
葉才炳
申屠萼
陳企桂
張魁武
楊修道
劉謨財
朱天然
李佩
趙雲林
王培生
游昌盛
彭福同
楊茂勤
黃綏泉
潘步青
鄭新正
謝正明
林毅
李文軒
朱惠明
曾勛鈞
陸加良
宋友榮
盧雲蒼
趙根深
徐以勝
姜忠東
湯道陽
陳爾康
餘光田
羅仁驊
詹炎生
岳林
黃廉生
尹振嶺
張海泉
王國全
孫佑民
丘鴻詮
崔文
胡家興
唐守國
成懷珍
王旭高
章友衡
石琪琳
胡景川
袁桂民
張裔健
張宗發
阮習之
尹武澤
王華強
廖佑祿
鄒烘
黃志堅
吳遺強
李文
董明
喬眉元
胡瑞殷
張傑帥
劉平
繆金生
王慶祥
梁炔堂
程義田
楊廷金
王保祿
高崇炳
楊天貴
熊廷舉
趙承恩
蔣光琴
徐育安
張德珍
李維倫
鄒國榮
王盛林
於維富
魏月初
盛建華
馬俊仁
潘大剛
李如發
蔡小根
劉明德
周發明
范玉忠
張和敢
王玉生
陳國權
朱啟忠
丁家慷
沈寶華
王仕傑
馬歲之
高望樓
沙秀江
吳執中
丁鎮基
李斌
張鍾韓
程門
秦訓明
莫品清
李炳生
陳世清
李忠誠
管教宇
鄭九皋
寧拙
朱敏慧
潘發成
郭守富
朱光機
吳炎祥
韋國號
周克作
趙國彥
閏書林
岳維海
鄭舒榮
薛超雄
蔡增華
董有泰
牟偉昌
陸如翠
彭維理
薛國樞
李一濤
楊潤年
嚴家彪
王宗墨
張能武
田少雄
曲傳智
喻福明
蔡中山
黃永庚
劉鴻聲
黃碩新
陳錫扔
葉德潛
粱勝保
王希農
曾繁才
徐炳查
劉承祖
劉生良
李成柱
羅北濟
駱有法
杜岳君
粱定業
劉練林
付超先張世淑付瑋麗
朱緒凡
樓恩華
龐偉雲
徐照良
孔祥華
高輝先
李同心
徐向凱
張文元
任衛民
蕭運峰
李朝金
於有存
歐陽上奎
陳光輝
吳阿德
陳增寬
熊廣義
劉洪振
高緒華
蘇金梅
郭壽根
李浩毅
李書勤
董澤江
李代山
陳世才
李士瑜
陳郁菊
銀秀玉
雷達光
李慶岳
李勇
王國禮
李樹鈿
馬正□
黃穗南
於鳴
何鏡華
溫全祿
劉鳳早
李朝毅
陳德康
黃庭模
吳岳松
令狐大江
孫志翱
蔣淑雲
陳弟凡
胡育均
毛性華
沈揚
陳世凡
鄧赤常
陳錦漢
裴春生
羅一光
王夢祥
安文祿
蔣林曼
曾志懷
銀鏃
林弓強
楊壽國
畢興淦
惲震世
龍樵孫
張志琴
任經海
聞濤
丁濟川
楊少章
葉□
李劍芳
潘春葆
肖芝寧
李國英
翟耀華
揭志勇
高士平
張奎儀
袁愷
劉德隆
張永堂
唐建華
現代詩
潘先照
姚吟秋
郭鵬舉
黃明
馬仲堂
柏樹橋
陳昌發
燕子
高建國
方先鋒
薛寶慶
任惠民
榮若忠
吳竹林
陳為群
楊如明
陳恩惠
杜志平
郭鴻斌
於陽春
韓新月
周烏金
李仕民
秦雲
林寶生
王生輝
李萬忠
寇華中
王萬平
喻明安
周文瑩
蘇國均
金秀□
胡元桂
胡禮渲
扈進山
李世深
許仕龍
潘紅星
劉天磊
梁體員
陶義道
楊玉富
黃紹雲
徐立剛
周喜慶
魯天慶
步學春
梁峻英
趙第費
鄭從東
周浩明
熊澤華
王子聰
劉波
何素清
徐錫祥
黃森慶
李靜璇
林瞻暉
張鋒
楊恩師
李桂華
黃俊
王重陽
王嘉庚
楊淑芹
梁天義
許帥本
楊百炎
張子月
張鳳輝
閔群福
李祥林
李爽
陳永祥
宋時修
何小龍
周超
尹麗麗
汪鼎泰
朱科
陶中信
楊利軍
羅林
馬玉龍
竇盛根
姜西生
裘耀顯
林進
李知海
錢四青
劉平瑜
張長生
李德富
洪合璧
散文天下
頌詠篇
姚承東
劉沛芳
羅鉅康
李志榮
竺森浩
徐培華
王天保
陶洪仁
馮琳
郭光春
鄭江泉
馬連生
張一白
胡佩俊
李恆春
謝麗華
陳廣玉
唐佐世
顏律時
杜柏平
朱鳳梧
劉從文
李國燕
鄒志韶
王國益
楊通文
熊平
喻華剛
李存嶺
包承方
楊春和
彭淮生彭永青
靳明德
劉淑清
李素
王文瀾
趙尊容
高立
張娟娟
王影聰
李科
劉正全
肖雲西
黃成善
李永波
鄧三甲
周愛紅
高慧林
人物篇
宋明祥
陳正
李天驊
陳國奇
謝榮升
張同輝
林嵐
胡睿川
王家財王家潤
駱正葵
羅昭玉
陳士伯
李文晉
龔選芒
文文
何作屏
張淘馬長嘶
賀寶璇
抒懷篇
王萬匯
劉穎萍
仉玉才
申季龍
孫庭華
王紹華
肖劍梅
董嘉樾
向玉清
陳永法
黃菊梅
王伯矽
洪漢清
施澤民
林美蘭
張國勛
羅漢祥
胡春根
孟興傑
何灑
程培娃
鄭藩
李智勇
張文貴
唐向東
孫其文
江涌貴
吳仲堯
冷潤生
常青
畢琴
杜紹志
傅秉勝
感事篇
吳敬倚
楊繼祥
徐桂福
楊兆松
張式成
張嵇
章九祝
劉麗平
孫學忠
沈海蓉
陳晶龍
子濤乙
林萬雄
陸聰慧
張瑞
魏玉章
王梅凌
葉海東
辛亮
王國軍
季樓
黃萬新
楊懷州
華光榮
吳光金
蔡偉梁
李金漢
王耳昌
陸少瑩
周成生
謝德□
隨想篇
章本福
何順永
歐陽德祥
李毓華
李永安
段闖
崔寶成
周偉
孔慶如
龔道林
王志清
張維珊
馬玉祥
序言
以弘揚時代主旋律、表現時代新成長、描寫時代新景象、訴說時代大變遷為宗旨的2012年“時代頌歌”全國詩歌散文大賽,已圓滿落下了帷幕。大賽得到了海內外文學工作者、愛好者的積極回響,參賽作者遍布包括香港、台灣在內的祖國各地,美國、韓國、印度尼西亞等9個國家的華人華僑也以優秀的作品積極參賽。本屆大賽,參賽作品題材廣泛,視野開闊,無論是詩歌還是散文均顯示出了較高的創作水平。由中國詩歌學會、中國散文學會、中國大眾文學學會等單位專家學者組成的終評審員會對順利通過初評、複評,最終入圍終評的稿件分組逐一嚴格評審,最終評出了各類獎項,大賽組委會邀請部分獲獎作家來京出席了隆重的頒獎大會。頒獎大會於2012年11月28日在全國人大會議中心隆重召開,國內外數斗家新聞媒體對大會盛況進行了詳細報導,規模宏大,影響深遠。
為記錄傳承2012年“時代頌歌”全國詩歌散文大賽獲獎作品,讓全社會銘記這些為偉大時代立言的精品力作,組委會編選了本卷《時代頌歌——全國詩歌散文精品大觀)。在此我們特摘錄中國散文學會名譽會長石英先生,中國大眾文學學會會長趙鐵信先生,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曾凡華先生三位主任評審對參賽作品的評審意見,作為本書前言,引錄如下,以饗廣大讀者。
綜觀這批散文參賽作品。有如下幾方面的長處和特點:首先。作為散文應有的美質尤其是語言的提煉上相當突出。另外。許多散文為我們提供了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人文、歷史、地理、風物的獨特與況味。讀來各呈異彩,而且有原汁原味之感。這是作者們有意無意的一個貢獻。再者,這些散文作品還表現為寫法上的多姿多采,而並非單一性的千篇一律。這在當前的散文創作中是一個很難得的好現象。讀之令人欣賞。因為,好長時期以來,散文寫作雖然十分繁榮,然而寫法上的不夠多樣應該說是一個遺憾。這些情況亟須得到扭轉。所以,任何在這方面的新苗頭都值得注意。我竭力去發現那些優長的方面,發現今次較之往次進步了的方面。具體加以闡述,這樣才能使作者看到自己的長進與不足。只要是認真去寫,寫自己的所感所願。就會或多或少產生閃光的東西。
——中國散文學會名譽會長 石英
送來的部分終評詩歌、散文作品都一一閱讀。讀後能給人留下一種美好的印象,值得肯定和鼓勵。一、熱情反映現實生活,謳歌先進人物,描繪自然景物。作者多數生活在社會生活第一線,都是熱愛和擁抱現實生活的。因此,他們的作品都充滿著鮮明的時代精神和濃厚的鄉土氣息,讀後能給人以力量和希望。二、感情真摯充沛,思想健康向上。參賽的作者大都是有感而發,不吐不快,傾注的都是肺腑之言,他們的作品都是從心底里流出來的,而不是生造出來的。三、語言樸實,清新流暢。文學是語言的藝術,這些詩歌、散文作品的語言清新流暢、生動樸實。四、作品的問題。參賽作品,有相當一部分共同的問題是:選材不嚴,開掘不深,立意不高。雖有感而發,有事而寫,有情而抒,但多是泛泛而寫,平鋪直敘,對素材缺乏篩選、提煉、加工和開掘,因而缺少一種深邃的意境和思想性。有的詩缺少詩情、詩味、缺少含蓄、凝練。
——中國大眾文學學會會長趙鐵信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標誌性事件和人物,以及相伴而生的標誌性文學藝術作品。我不敢妄言這些參賽的優秀作品能成為時代的標誌,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作品都具備了一定的時代意義,而且富於個性,有著鮮活的藝術特質。
這次送到我案頭的參評作品多是些古體詩和新詩,也許是經過了一兩輪初評過濾的緣故吧,遴選出的作品,品位都相當高,其中不乏精品力作。
——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 曾凡華
《時代頌歌——全國詩歌散文精品大觀)編委會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