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時代宣敘調--90後我們的聲音》編著者田家源、毛天白、韓今晶。
我出生在那個年代,那時2B還只是鉛筆,那時仍有熱鬧的鄰里,科技並不尖端,夢想也總是天真。故事裡總說十多年甚至二十年的生活一晃而過,的確我對已逝的時間除卻懷念沒有衡量的方法。有的記憶在內心深處,有的綻放在音樂與歌聲中,有的被喜怒哀樂的文字記錄在床頭的日記。在我靜靜欣賞著來自一個時代文學的愛好者們筆下的愛情、生活與世界時,我感受到了這種無聲的宣敘所帶來的魅力。我相信,這些優美而有力量的篇章背後,必然凝聚著我們這一代人閃光的智慧與對生活獨特的理解,而這些成就絕非一蹴而就。當一種又一種不同的思想匯聚在一起的時候……
圖書目錄
編者合序
第一章 青春是綠色的狂想曲
夏日愉快
跳樓機
在充滿矛盾的青春日子裡
坍塌卡倫
昱午的日記本
今明後
信
EMMA的詩
第二章 世界是遨遊的海洋
杜拜夢未碎
沒有裙擺的公主——西班牙酒店建築
燈籠
源
湖
巨大瘋人院
偉人的兩顆心
你即你自由
第三章 雖然住在光怪陸離的社會
我決不搞死你直到你被搞死
屁大點事
第五行
是誰唱得不可饒恕
馬賽克遮出了誰的醜"
手機綁架
老朽
鏡子裡的裸女
摩登時代
第四章 即使年少也會有追思
論哲學
一些哲思
江南的雪
青春的細節
我的生命中你曾經來過
信仰在當下
只想做個孩子
生命碎片
自我#永恆
第五章 凡人是世界最美的歌
凡人歌
夏天和貓
時光漫步
我們的歌
你的歌聲里
睡醒的阿喀琉斯之踵
寄託
跑,加快跑
枷鎖上的逃離旅行
我想寫一首詩$用甜蜜做的紙
流星
終章 後,發出我們的聲音
終章 一:沉默還是吶喊
沉默的行者
你為什麼不說話"
憤青的困境
SpeakAloud
終章 二:國內還是海外
出國留學應不應該花父母的錢"
大洋彼岸是不是春天
疾風知勁草
要走多遠
終章 三:保守還是包容
為何不能手牽手
博賣腐&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影響
那一曲愛太狠
後記:關於那XX後
[隱藏部分信息]
文摘
請允許我在開始前將這個論題真正在討論的東西理清楚:是否應該花父母的錢出國留學。這個問題其實是在問,父母是否應該負擔其子女義務教育(或者在稍微更廣義的講,就是包括國內一般性綜合大學在內的教育支出)以外的支出。我認為,這才是這個問題的關鍵。
所謂出國讀書,其第二層意思就是國內有書不讀,偏要出國讀高價書;所謂花父母的錢,也就是子女自己的經濟能力無法負擔而需要尋求監護人經濟支持的意思。總結:我們探討的問題也就是“子女是否應該在自己經濟條件所不允許的情況下尋求或接受父母經濟幫助花高價出國讀書”這樣一個問題。這樣把題目說清楚以後,我們就可以避免去淌“國內大學教育好還是國外好?”“出國留學就能學到真本事?”“那些書讀不好的人出國就是為了避免高考”這些渾水了。
富裕家庭的孩子從小接受的都是比普通家庭的孩子更好的精英教育。請別把成品拉出來說話,在這裡我想講的只是教育本身,並不是教育的結果,因為不管什麼教育體制下總有炮灰和人渣。請注意,沒有一個家長會拒絕讓自己的孩子接受其能力範圍內能獲得的最好的教育,歸根結底這是社會貧富差距、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勻造成的,但這就是事實。出生在優越家庭環境裡的孩子總是能夠——雖不是全部,但綁架“少數特例”來討論問題是沒有意義的——得到更優質的教育,並且得到更多的機會。那些強調出國留學應該靠自己勤工儉學甚至申請獎學金這類觀點的人,他們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一個人他想要接受更好的教育,並且,他得到了這個資格,難道你能因為其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而抹殺他應得的權利嗎?儘管,他或許沒有優秀到能申請獎學金的程度。舉個大部分人的例子——如果一個小孩從小成績不錯,他通過自己努力被國外大學的錄取但沒申請到獎學金,而他的父母願意也有能力資助他的情況下,你能說父母這樣的行為是“不應該”嗎?這樣的觀點其實就是綁架了“父母應該讓小孩學會獨立”來給自己壯膽的,但這跟小孩是否獨立沒有關係,因為父母作為其監護人雖無法律上的義務,但資助自己的子女獲得其應有的教育是無可厚非的。你永遠可以舉出很多反例,比如某某很牛逼的席絲如何勤工儉學獲得獎學金考上哈佛,某個明明很有錢的家長讓自己的小孩自力更生最後變成億萬富翁,甚至還把某某懸崖上把小鷹踢下懸崖讓它學會飛行的老鷹扯出來。我只能說,在大部分人都不是愛因斯坦並且誰都沒有資格要求一個人成為愛因斯坦的現實世界裡,一個有良好的家庭條件過舒適生活的孩子,當他有機會獲得更好的教育時,任何人都不可以奪走他獲得更好教育的權利,更沒有理由要他或她自找苦吃。這一點上,永遠不能脫離中國這個大環境來討論問題。近年來一直爭執不下的觀點是,西方的父母如何教會小孩獨立,中國的父母如何寵壞子女。從這樣一句斬釘截鐵的陳述句來看,的確,在絕大多數90後都是獨生子女的年代或許現在的中國父母有很多做的不對的地方。但請看,西方國家的小孩在高福利制度下他們並不需要擠破頭的找工作,他們成年之後賺一份能維持自己生活甚至讀大學的錢是不難的事情,而中國很多大學畢業生出來都找不到工作。另外一點就是,他們的教育補貼和政府援助制度已經非常完善。再綜合分析一下中國的房價、生活成本、福利制度,以及大學畢業生人均起始工資,這些螻蟻般的大學生們想要生存下來就已經不簡單了,更別說大學都不讀就跑出來賺錢出國留學。你讓西方已開發國家的小孩和中國小孩獨立,這一個是站在一片堅實遼闊的土地上,一個是站在陡峭的懸崖邊,這所謂的獨立完全就不是一回事。
教育支出是長線投資,對小孩的教育其實也是父母投資的一種手段。其實這說白了就像是選擇一隻股票一樣,有些人覺得國內大學好,有些人覺得國外大學好,有些人覺得投資創業好,這都不是問題。重要的是,那些選擇出國留學的學生認為這條路更適合他們,這就夠了。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投資大多可以獲得豐厚的回報。從家長角度看,兒女成才也是大多數中國家長最大的期盼,這種家庭觀念和對自己後代的“執著”也是中華文化根深蒂固的一部分。子女獲得更好的教育往往意味著更多的工作機會和更光明的人生(但不是絕對),而大多數子女都抱有改善父母生活的心愿,這種互惠互利的投資為什麼不做?有些人會說出國留學不一定比在國內讀大學好,但出國是人家的選擇,於你何乾?從國家角度看,對出國留學的投資同時承載著改善社會結構和勞動力結構,引進國外先進的科學文化,進行全球化趨勢下的人才、知識、技術交流的重任。同時,國內大學也因此被放到了一個更高的平台,一個國際平台上競爭,供學生選擇,那么為什麼不應該提倡有能力的父母資助孩子出國留學?另外,出國並不是最頂尖的人才和國家選定的人才可以出,這本身就是社會公平的一種進步:這體現在資源和想要進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受教育的權利更合理、公平且高效的分配,還可以緩解國內緊張的大學教育資源。
當然,或許一些父母無法承擔如此高昂的學費,一些父母認為出國留學不如國內讀好,一些父母認為為子女買房或許更實際,一些父母則考慮到這筆錢可以給子女創業。花錢的方式很多,這都是個人選擇的問題。但這些問題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內,因為請記住:本文討論的只是在父母贊成且有經濟實力的前提下子女通過自身努力獲得出國留學的機會的時候,父母是否應該資助子女出國讀書。我們討論的僅僅是這一行為是否合理,而並非有哪些比出國留學更值得花錢的東西。
父母和子女有選擇如何規劃自己人生的權利。不論這是基於什麼原因為了什麼目的,這是父母和子女共同的選擇,不管怎樣,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哪有什麼應不應該?另外,很多人都抓住很多小孩出國是浪費父母的錢,他們在國內就沒有好好接受教育出國一樣是浪費,無法融入西方生活,但這些都不構成不做出這個選擇的理由,這只能歸咎於孩子自身的學習態度和家長的教育。退一萬步說,就算是大家普遍看法中的“差生”,要是他們在國內這種體制的競爭下無法得到好的大學教育(或是因為自身種種原因抵制教育),他還是有尋求更好的教育的權利,改變人生的可能性的權利。人生這種事誰都說不準,指不定出國才知道了生活艱難才知道人間冷暖於是回頭是岸了呢?P199-P201
後記
就個人來說,我不太喜歡××後這種稱呼,畢竟這種只以出生時間為依據的分類方法太過粗略。說到底,1989年的和1990年出生的人又有多少區別呢?這樣的分類想必是掃射到了無數無辜民眾。兩代人之間固然存在著差別,但是這種差別顯然是漸變的——隨著社會環境而緩慢改變。所以這裡就暫且先拋開90後的時間成分,僅憑藉生世和性格類分類。
不可否認的是,90後與其他群體之間的思想衝突史無前例的巨大。而與此相對的是,社會對90後的評價實在是不太好。其原因我想首先是因為社會對於下一代人變化的不適應。撇開變化本身的好壞不談,人類往往對改變本身存在著抗拒心理。當然,這種心理會被時間慢慢抹去。除去這點,90後在時代上的特殊性往往使我們成為社會的焦點。這要先從改革開放說起。眾所周知,上世紀80年代,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而改革開放的最大受益者,大概就是我們90後的父輩了,而隨後出台的計畫生育政策,使90後的父母們占據的這些資源集中到了作為獨生子女的90後身上。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們自然是嬌生慣養,被社會所詬病也是理所當然。而這也使得90後的個體意識極強——說得難聽點就是標新立異,也就是所謂的非主流。這讓以群體意識為重的上代人極為厭惡。再加之電腦與網路的普及,使得90後成為出生後就與這些先進科技相伴的第一代,網路巨大的信息量使得90後的思想發生了跳躍式的改變。
當然,90後為社會所側目的原因遠遠不止以上我所說的那些,但是我想要說的是,環境造就性格。前輩在感嘆後輩衰弱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些所謂衰弱的原因是什麼?另外,我並不贊同90後不如前代的說法。相反地,我覺得90後的優勢非常明顯。資源的集中將會讓90後的精英數量遠遠超過我們的前代,我相信這點會在不久的將來被驗證。同時網路的普及使得90後能夠把視野放得更遠,而大量增加的高校帶來的高等教育普及率也是我們的資本之一。
然而90後中也存在著兩極。任何一個群體都存在著害群之馬,相比好事,壞事更容易被傳播而使人印象深刻。在網路驚人的信息傳播速度下,90後的一些醜事往往會瞬間傳遍大江南北,並同時掀起一波聲討90後的浪潮。但請記住,這仍然並且一直都只會是個別現象,90後的優秀品質,其實無處不在。大到捨命救人,小到公交讓座,90後一直努力著讓社會變得更美好。哪怕是被眾人非議,我們也始終沒有放棄為世界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誠然,90後有足夠的理由讓已經在這個社會摸爬滾打了幾十年的前輩們反感,無論是對待工作、感情的態度還是對待社會的態度。試想,有多少不願去工作學習而只在家裡無所事事的人是90後?又有多少無病呻吟深沉憂鬱自以為情場高手的人是90後?同樣有多少憤世嫉俗疑心重重痛罵社會黑暗的人是90後?作為一個90後這么說可能很奇怪,但是就連我,90後中的一員,也說不上是喜歡這個群體的。可是我又能做些什麼呢,所有討厭90後的人又能做些什麼呢?這就是時代的發展,沒有人能夠阻止,也沒有人能夠否認。這個社會能做的只有接受,只有接受這種正如流走的時間一般不能逆轉的趨勢。那么既然如此,對著90後唉聲嘆氣又有什麼意義呢?所以若是90後的一些行為讓你們感到了不快,請把抱怨藏在心裡吧,因為這樣改變不了任何事。如果真的想要做些什麼,那就用行動去接受,多和90後談心,試著去理解他們。既然趨勢是無法改變的,那么就去修正個體在趨勢中的方向,至少也要幫助自己的孩子正確發展,責罵和哀嘆改變不了任何東西。
時至今日,差不多一半的90後已是成人。而在我們成長的同時,90後這個群體也終將慢慢的退出社會視野的焦點,00後將會代替90後成為“令人擔心的一代”。到了那時,我們90後想必也會對著00後搖頭嘆氣——這也許就是“歷史總是在不斷地重複”的印證吧。然後終有一天,90後也會成為時代的眼淚,無法在時間的長河中留下我們曾經輝煌過的印記。時間將會抹平一切,而我們能做的,就只有成為歷史默默的守望著我們的後輩。
序言
我出生在那個年代,那時2B還只是鉛筆,那時仍有熱鬧的鄰里,科技並不尖端,夢想也總是天真。故事裡總說十多年甚至二十年的生活一晃而過,的確,我對已逝的時間除卻懷念,沒有其他衡量的方法。有的記憶在內心深處,有的綻放在音樂與歌聲中,有的被喜怒哀樂的文字記錄在床頭的日記里。在我靜靜欣賞著來自這個時代的文學愛好者們筆下世界時,我感受到了這種無聲的宣敘所帶來的魅力。我相信,這些優美而有力量的篇章背後,必然凝聚著我們這一代人閃光的智慧與對生活獨特的理解,而這些成就絕非一蹴而就。當一種又一種不同的思想匯聚在一起時,令人動容的回憶與充滿激情的碰撞奏響了屬於我們90後的聲音。
一年前,這個計畫開始在我心中浮現時,僅僅只是想做成一本校園雜誌,在我出國留學前對青春歲月稍作留念,卻因為同學們在高三前的諸多壓力下漸漸被淡忘。直到這個暑假,有位好友竟交出了一年前徵稿時承諾的文章,於是我在觸動之下又一次決定用文字來記錄我們90後最值得回憶的一段歲月。而這一次,在父親的幫助下,我開始向全國各地的90後高中或大學的文學愛好者徵稿。在許多朋友的幫助下,作者從起初的杭州二中擴散到杭州到浙江再到廣州、深圳等全國諸多城市,文章的視野也不斷地拓寬。隨後,美國的高中生也一同參與了徵文,至最後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英文老師Nicholson為本書寫下了英文序言,我由衷地對所有參與者表示感謝!當我將諸多佳作匯聚到一起時,我不得不驚嘆於平凡的生活中被埋沒的智慧的光芒,如同大雪覆蓋下沉睡的一片仙境。他們中的大多數也與我一樣,只是生活中的平凡青年,然而那些文字中散發的力量卻可以讓許多人對這一代人有新的認識和更高的評價。歌德說,要成就大事業就要趁青年時代。對於此,我從此有理由深信不疑。
用再多的文字表達我對諸位的感激也顯得蒼白,最終選擇將本書所有盈利全部用於慈善活動,也算盡我們90後之力回饋這個給予我們幸福生活的社會。這本書不是一家獨唱,也並非盡善盡美,但我堅信只要字裡行間都是我們這個時代青年的心聲,文集本身就能成為一種思想的傳遞,一種天籟的合唱。
有不少人讚揚我的勇氣,但我必須承認我曾不止一次地退縮,不止一次地消極對待,也不止一次地質疑過這一切的成敗。然而每當我迷茫之際,總能想起虞躍同學引用《指環王》中的那段對白:
亞拉貢:前方的路仍是未知。
亞玟:它已在你腳下。
那就上路吧!
田家源
其實,我和很多人一樣對編一本書有濃厚興趣。所以當聽說自己班裡的同學想弄一本書時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事情,值得去做一下,二話不說參加了。 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和出版商打交道,也許是最後一次,也許不是(希望如此)。這本書是拋磚引玉之作,很多人詢問了將來還有沒有這回事兒,其實我想,如果有好的題材,並真的對出版一本書感興趣,也不是什麼難事。
事實上,出書就像想像中一樣不容易。雖然要做的只是編排而已,卻很難處理到完美,由於缺乏經驗,時間一拖再拖。寫這段話的時候離交稿已經很近了,真正有一種捉襟見肘的感覺。
另外非常感謝原本認識或原本不認識在出版過程中成為朋友的同學們,這本書是合作的結晶。
部分作者——包括文章或是圖片——沒有留下名字或者名字在處理過程中不慎遺失,無法出現在本書中,在此致謝並致歉。
韓今晶
每個人心裡都有夢。能夠出一本書,相信是許多人的夢。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能夠得到這么多作者的積極回響的原因。同時,這也是支持我們三位編者,還有其他一同參與本書編輯工作的朋友,放棄了暑假遊玩的時間,一路堅持直到此書出版的原因吧!
這本書不僅僅是90後的文集,你們所看到的圖片,還有你們所看不到的為了出版此書大家付出的努力,都來自於90後自身。從發起、徵集,到審核、聯絡,還有整理、編輯,這樣的描述或許很無力,但是我希望你們能夠通過這本書,體會文字和文字之外的東西,能夠感受到90後的成長和努力。
說了那么多,其實對於讀者來說,只有深刻的文字和精美的圖片才能打動你們吧。不得不承認,我們還有很多不足。但是我也相信90後,儘管年輕,也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擁有能夠在今後擔當起一個時代的風骨。不同於網路流行的犬儒主義,我們都有著自己最認真的思考,無論是對世界、對社會的思考,或是對自身的反思,相信總有一些能引起你們的共鳴與認可!
最後,如果你們能夠在閱讀後,哪怕是輕微地點點頭,發出一聲讚許,那就是對作者們的最大鼓勵,那也是我們編輯組的莫大欣慰。
毛天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