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易經》是國學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誌,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它的精髓就是用陰、陽的對立統一、相互滲透、相互轉化來說明宇宙萬物的一切現象和變化規律。
書法作為一種藝術,自始至終都離不開這種陰陽變化關係。只有做到在用筆、章法和神韻上神形兼比備,才是書法藝術的上乘之作。易道書法就是《易經》的文化精髓和書法藝術相結合的典範。
2011年,我國的一部《易道書法》作品漂洋過海,被大英帝國皇家博物館作為東方文化珍品奇品收藏。此作品的創作者,就是被稱為中國易道書法創始人的馬寶善。
作者簡介
馬寶善,字守昌,筆名甫英,號易明。1941年生於山西,現任中國行為法學會常務副會長,天台易道研究院院長,易明書畫院院長,正式出版了《易道書法》等作品。他所始創獨特的似反非反易道書法藝術,已經成為中國易經哲學中一道美麗的文化奇葩。他的作品曾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全國書法展覽中,被評為社會名家第一名,被第三屆齊白石國際藝術節作為特邀首選參展的作品展出。
馬寶善6歲開始練習書法,12歲就成為村里小有名氣的書法家,每逢過節,左鄰右舍都來請他書寫對聯。在多年的練仿習字中,馬寶善領悟出了書法寫作過程中蘊含的紙墨筆水以心居中制衡的五行運行之理。馬寶善認為,筆隨心動,靈性雋永,天人合一,物我兩忘,是書法的最高境界。書法植根於中國的漢字文化,通過書法的形式,體現漢字本身獨有的內在藝術魅力,漢字是有魂的,根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而漢字文化的源頭和靈魂,正是《易學》。與其說馬寶善與書法有緣,不如說他與易學有緣。上善若水,易學為基。幼年鑽研書法的經歷,使馬寶善從書法的魅力中體悟到易學蘊含著一種內在的和諧,一種對人類終極關懷和人性善良的哲理。
易道書法
馬寶善是中國易道書法的創始人。中國傳統書法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世人公認的字型有“正、草、隸、篆、行”5種書寫法。馬寶善的易道書法與5種書寫法不同,他的易道書法源於易經,又超越了傳統形式,被稱為“第6種書法形式”,又因易道書法的最大特點是“似反非反”,因此,他的易道書法又被人們稱為“似反非反的書法藝術”。
1991年,馬寶善專注研習《易經》。易,上為日為陽,下為月為陰。以陰陽之道順於天地自然之心,此為“易道”。“易道”,即天、地、人三才之道。馬寶善在研習《易經》的過程中,一邊研習,一邊練書法。在體悟的最深最真處,不由得筆下竟書出一種陰陽之下、似反非反的書法,連馬寶善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這種書法猶如天地奇書,乍看似反,細賞非反;貌似反寫,實可正解;反中有正,正中有反;一反一正,合二為一,渾然一體。正如《易道》陰陽二氣虛實交替融合。
馬寶善創立出易道書法後,他為自己的書屋曾寫了一副“易明齋”,刻成石匾,懸掛於門上,聊於自勉。2003年非典期間,馬寶善寫成了《易道書法》的書稿,並於同年正式出版了中國第一本易道書法的書籍——《易道書法》。隨後,馬寶善將研易、收藏、書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統一於《易道》系列,先後出版了《易道爻說》、《易道收藏》、《易道卦說》、《易道太極說》和《易道象數邏輯》等著作。
易,指的是中國民族文化的精髓、五經之首——《易經》。道,是中國道家文化的總稱。《易道書法》的內容源自《易經》與道家文化,哲理性強,邏輯嚴密,智慧深邃。
從字形上看,易為日月的合稱,上日為陽,下月為陰,一正一反合二為一,謂之易。易道書法是在不改變字型總體結構的條件下,變化筆道運行途徑,從而呈現出不同於傳統筆法的運行之道。
從中可以看出,《易經》與道家文化,是馬寶善《易道書法》藝術創作的不竭之源。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真正的書法藝術必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易道書法》,不僅可以讀到中國書法的藝術魅力,還可以領略易道閃爍的智慧光芒。
馬寶善以短短几句總結概括了他的研究心得。
易道太極說神奇,精氣神道加陰陽,
五大本體拉瑪脊,太極河洛先後圖,
六十四卦方圓譯,五為核心八樞紐,
十五管道互聯繫,太極河圖加洛書,
原生仿生變化意,天道地道與人道,
對應統一數邏輯,宇宙發展根本律,
易名達道大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