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作為易學家,朱伯崑先生必然要論及“象數”;作為哲學史家,朱先生又必然重視“義理”。朱先生的代表作《易學哲學史》系統而深入地闡述了歷代易學家的象數義理,尤其對義理學派和象數學派的哲學研究用力頗深。象數與義理,是構成《周易》的兩大要素,也是研究《周易》的兩大學派。歷代易學家對《周易》的研究態度和注釋方法上各有特色,總的來說可分為象數與義理兩派。《四庫全書總目》將易學分為兩派六宗,兩派指象數派、義理派,六宗指占卜宗、禨祥宗、造化宗、老莊宗、儒理宗、史事宗。六宗實際上可歸屬於兩派,占卜、禨祥、造化三宗歸屬於象數派,老莊、儒理、史事三宗歸屬於義理派。學術界一般把以抽象、概括的意義解釋《周易》的易學流派為義理學派,以具體物象解釋《周易》的易學流派為象數學派。從整個易學史發展過程看,兩派的互相攻訐一直沒有停止。當代學術界對義理學派的研究比較深入,也比較公允;對象數學派的研究則不夠深入,也有失公允。
本書的主題是敘述對周易原典的詮釋及由此形成的易學理論發展的歷史。內容包括從先秦到清朝乾嘉時期。其中以闡明中國的宇宙論和本體論的世界觀及其思維方式為主要脈絡。本書從經學史的視野闡述中國傳統哲學的特色,為中國哲學史的研究開拓一新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