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顧璘陳沂行書冊

內容介紹顧璘(一四七六——一五四五),學華玉,號東橋,上元(今南京)人。 共十八頁,其中顧璘十五頁,陳沂三頁。 顧璘善行草,“筆力高古,文心翩翩有晉人意”。

內容介紹

顧璘(一四七六——一五四五),學華玉,號東橋,上元(今南京)人。顧璘世為蘇州吳縣人,高祖顧通在洪武年間以匠作被征,籍貫由蘇州遷至上元。“璘少負才名,與何(景明)、李(夢陽)不相上下。”青年時代的顧璘,可謂科場得意,嘉靖九年(一四九六)二十一歲時中進士,授廣平知縣,又升南京吏部主事,晉郎中。顧璘年輕時大肆力學,與陳沂、王韋極為友善,人稱“金陵三俊”,其後朱應登繼起,稱四大家。“璘詩,矩獲唐人,以風調勝。韋婉麗多致,頗失弱。沂與韋同調。應登才思泉涌,落筆千言,然璘、應登羽翼李夢陽,而韋、沂則頗持異論。三人者,仁宦皆不及璘。”無論宦位這隆,聲望之高和詩文的造詣都以顧璘為最。
陳沂(一四六九——一五三八)初名宗魯,後字魯南,號石亭,鄞人,居金陵。正德十二年(一五一七)進士,入翰林院。嘉靖初,雖然發生儀禮、哭華門事件,陳沂未獲譴。但因其性格耿介無法見容於張璁和杜萼,所惟放為江西參議、山東參政,再調為太僕卿。最後從太僕寺致仕,抑鬱以終。
顧璘、陳沂《行書冊》,一九六○年漢口著名收藏家徐行可的後人捐獻給湖北省博物館。此冊頁為紙本,縱二十九點九厘米,橫三十百米。共十八頁,其中顧璘十五頁,陳沂三頁。顧璘善行草,“筆力高古,文心翩翩有晉人意”。因與文徵明相交近五十年,其書法受文徵明的影響較大。其書以二王為宗,得力於王羲之的《聖教序》,且受宋黃庭堅的影響,字字峭拔舒展,用筆瀟灑飛動。陳沂書法蘇東坡,所以自號“小坡”其蘇體字的成就,與另一位吳中學蘇宿儒“我家吳先生”的吳寬不相上下。學蘇、即吸收顏真卿厚重的特點,筆畫略豐肥骨力內含有風格,豐肥而不臃腫,瘦勁而不纖弱,盡得顏體筋骨。學蘇必致肥厚,黃山谷記之“石玉哈蟆”。從陳沂行書看,其書豐腴跌宕,舒展自如,不乏為其精心之作。此冊由湖北省博物館供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