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由廣東省博物館和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聯合主辦的《明清花鳥畫展》是粵港兩地文化交流的又一件盛事,這次展覽以花鳥為題材,既是宣傳我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和傳統的繪畫藝術,又是為了關注人與自然這一永恆的主題。
中國繪畫史源遠流長,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已在彩陶上繪畫,反映當時人們漁獵、採集經濟為主的生產生活,並描繪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莊子•知北游》篇引述孔子回答顏淵所問時提到:“山林與,皋壤與,使我欣欣然而樂與。”這裡或可看到孔子對大自然的依戀。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畫家們有的將自己的作品或繪或刻或印在山石、墓葬、磚、建築,絹帛或紙上。到了花鳥畫發展成熟的五代時期,徐熙,黃家父子等把對花鳥的描繪與其生存環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明代晚期之前,花鳥畫的表現都是處於以形寫形的階段,明代晚期“青藤白陽”對花鳥的表現實現了“以意寫形”。陳淳、徐渭筆下的花鳥已成為畫家心中的花鳥,作者在表現對象上賦予了強烈的思想情感,把對自然物像的觀照融於自我意識的表現之中。畫的題材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反映社會生活的人物畫;一是反映人與自然相互融合和諧統一的山水畫和花鳥畫。而後者則蘊涵著大自然的信息,給人以美的享受。但不管是哪種表現形式,都可以看出,花鳥畫成為人們陶冶情操,熱愛自然的依託。
目錄
前言
明清花鳥書的嬗與演進
明清年表
簡目
圖版
展品著錄
參考書目